我的想法,

你说呢?

字数不够,所以只能滥竽充数,这真有趣,正好是今天我们的文化庸俗的表现.

或者让语言残缺不全,

或者让他空洞无物.

语言不只是思想的表现,

它也反作用于人的思想.

有人觉得

文明的毁灭如此不可思考,


我却觉得

自己有幸运

看到一切背后的真实,

因为,

在结束的时候,

一切会回到起点,


创造的起点.


所以不悲观,

而是快乐

平静的快乐.
Share |
Share

TOP

你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人啊,



让我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

只是没有这样的结构,

有时候觉得,

研究历史是很困难的事情.

如果

以某个个体为发展的主体,国家,种族,

那么,必然会象一个放射状的网,

随着时间,展开去,

在每一条时间的线上,陈列着不同的事件,

每一条这样的线,

构成一段独立的历史.

这样,

相同时间可以被看做一个同心圆,

一切一目了然,

事实上,

我们如何明白同时发生的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呢?

如果它们是同时的,

那就否认了因果的存在和相互作用,

如果没有相互作用,

那么,一切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

都不过是出于我们的逻辑,

而不再能复原历史本身的面貌,

从而成为,

故事.



[ Last edited by Armen on 2005-3-18 at 03:39 ]

TOP

TOP

我才看到第三章啊

我才看这么多而已.

差一字.

TOP

我来刷墙来了!!!!!!

TOP

读起来很有滋味,

好象夜宵一样,

虽然历史再也无法理解

TOP

我来刷墙来了!!!!!!

TOP

  
第三章匈奴汗国的灭亡
  人的恶运有连锁性,国家也是如此。匈奴汗国在西方被乌孙王国联军击败,在东方也被新兴的乌桓部落(内蒙古西辽河上游)击败,国势日形萎缩。
  
  国势萎缩一定引起国人的苦闷和政权的不稳定,又加上此时在位的握衍胸提单于暴虐好杀,更促使危机加重。公元前五八年,东方将领们拥立一位亲王即位,号称呼韩邪单于。握衍胸提单于出兵讨伐,战败被杀。但西方将领们也拥立另一位亲王即位,号称屠耆单于。两个单于,互相攻击。过了一年(前五七),另外又崛起了三个单于,于是五单于并立,全国大乱。经过一番为敌报仇式的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下呼韩邪单于。这时他的一位族兄却又在东方自立,号称郅支单于。公元前五四年,郅支单于向西进攻,进入王庭(当时匈奴的王庭设在蒙古哈尔和林),呼韩邪单于节节向南败退。从这一年起,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汗国。两国汗国为了争取外援,争着向中国奉承乞怜和争着派遣太子到中国充当人质。
  
  呼韩邪单于不久就无法支持郅支单于的攻势,公元前五一年,他率领南匈奴汗国全部人民牲畜,向中国投降。这是一件爆炸性的事件,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觐时,中国皇帝刘病已在皇宫中大摆酒筵欢迎他。呼韩邪单于要求迁居河套,刘病已同意,并派大将韩昌率领骑兵一万六千人,沿着黄河驻防保护。这一次朝觐对西域各国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震撼,他们认为绝不可抗拒的庞大的匈奴汗国,竟被中国征服。
  
  呼韩邪单于自此不断朝觐,最后一次朝觐是公元前三三年。当时皇帝刘爽(刘病已的儿子)把一位宫女王昭君赏赐给他。刘爽并不认识王昭君,等到辞行时才发现她竟是一位绝色美人,使他那数百名后宫的小姐们都黯然失色,他大大地跳了起来,下令把宫廷画家毛延寿杀掉,因为毛延寿没有把她的美貌画出来。关于王昭君的故事,中国流传最久也最广,被写成很多诗歌戏剧,家喻户晓。
  
  呼韩邪单于在中国全力援助下,力量渐大,不断反攻。现在轮到郅支单于不能支持了。于是向西移动,侵入西域北境,灭掉坚昆王国(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和丁零部落(贝加尔湖畔)。他向中国要求送还充当人质的太子,中国政府慷慨答应,派使节谷吉一直把太子护送到他的临时首都坚昆王城。可是,万万想不到,郅支单于不但毫无感谢之情,反而记起中国援助他的对手呼韩邪单于的怨恨,竟把谷吉杀掉。郅支单于杀了谷吉之后,才发现杀掉中国使节的严重性,他不得不放弃坚昆,继续向西迁移。就在这时候,康居王国(哈萨克突厥斯坦)屡屡被乌孙王国击败,想借匈奴的力量保卫自己,两国遂结成同盟。”
  
  公元前四四年,郅支单于率领他的部下,到达康居。康居王把女儿嫁给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把女儿嫁给康居王。即行出兵攻击乌孙,乌孙王国不能抵御,西界边陲,几乎全部残破。
  
  但康居王国和北匈奴汗国间的蜜月很快结束,郅支单于以康居王国的保护人自居,而且性情粗暴,把康居王的女儿也杀掉,又把康居贵族当作奴隶一样驱使迫害。又兴筑城垒,向西域各国发出通知,要他们进贡。康居王国深悔引狼入室,但已无法挽救。
  
  公元前三六年,距郅支单于杀中国使节八年,中国西域总督府副总督(副校尉)陈汤调发各国军队,连同屯垦兵团,共四万余人,分两路向郅支单于夹攻,南路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穿过大宛王国;北路则穿过乌孙王国,在郅支城(哈萨克江布尔)下合围。郅支城陷落,联军斩下郅支单于的头,传送航空距离三千三百公里的中国首都长安。陈汤在他给政府的报告中,陈述所以发兵的理由。他说:“凡侵犯中国的,逃的再远,也要诛杀。”北匈奴汗国灭亡。
  
  呼韩邪单于成为匈奴汗国唯一政权,不久即向中国皇帝请求离开河套,回到北方他自己的故土。


    公元一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匈奴汗国一连几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东方新兴的强敌乌桓部落又不断侵袭,匈奴势力范围萎缩至蒙古哈尔和林及以南地区,大批人畜死亡,国力大衰。更糟的是,到公元四八年,南部八个大部落另行推举一位亲王当单于,也称呼韩邪二世单于。这位呼韩邪二世单于同样地归降中国,请求保护。于是匈奴汗国再度分裂为二,南匈奴汗国臣服中国,北匈奴汗国继续与中国对抗。
  
  到了五十年代,北匈奴汗国进攻南匈奴汗国,南匈奴不能抵抗,向中国求救。中国政府采取三项措施:一、把呼韩邪二世单于所属的人口牲畜,全部迁入长城,使他们在西河美稷(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屯垦;二、中国特设匈奴协防司令(护匈奴中郎将),与单于共同处理匈奴内政外交事务;三、另设北疆边防司令(度辽将军),屯兵曼柏(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一则防止南北两匈奴复合,一则防止北匈奴向南匈奴攻击。北匈奴汗国当然不肯甘心,不断南下突袭,使中国北方沿边郡县,白天都要紧闭城门。
  
  一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中国国力恢复,开始对北匈奴反攻。七三年,大将窦固出酒泉(甘肃酒泉)西进,直到天山,占领北匈奴汗国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卢(新疆哈密),留兵屯垦。另一位大将耿秉出张掖(甘肃张掖)北进,深入三百公里,直到三木楼山(蒙古工则克山),北匈奴坚壁清野,向后撤退,没有受到重大创伤。八五年,北匈奴汗国的七十三个小部落投奔南匈奴汗国。八七年,位于乌桓部落北方新茁壮起来的鲜卑部落(内蒙古西辽河上游),也向北匈奴侵略,北匈奴在迎战中大败,优留单于被杀,内部混乱,又有五十八个部落共二十八万人,进入长城,归顺南匈奴汗国。
  
  中国乘北匈奴内外交困,及时的与南匈奴组织联军,给予最沉重的一击。八九年,中国大将窦宪出朔方(内蒙古磴口),北疆边防司令(度辽将军)邓鸿出五原(内蒙古包头),南匈奴休兰尸逐侯囗单于出满夷谷(内蒙古固阳北),在涿邪山(蒙古戈壁阿尔泰山)会师,向北挺进,深入瀚海沙漠群一千五百公里,到稽落山(蒙古古尔班察汗山),终于捕捉到北匈奴主力。北匈奴主力在中国强大攻击下崩溃,北匈奴单于(历史上未记下他的名字)向西逃走,亲王以下一万三千人被杀,八十一个部落共二十余万人投降。窦宪就在燕然山(蒙古杭爱山)上,竖立石碑,纪念这次空前的胜利。
  
  两年后(九一年),窦宪再派遣大将耿夔、任尚,出居延塞(内蒙额济纳旗),企图一举把北匈奴汗国消灭。耿夔统军急进,在金微山(蒙古阿尔泰山)下,把北匈奴单于包围,北匈奴再度崩溃。皇太后亲王以下五千余人,全部被俘。只北单于在混战中突围,向西逃走。
  
  这一次战役,对中国固然重要,但对西方世界更为重要。北匈奴汗国残余部落在漠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流亡。三百年之后的四世纪时,终于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族大迁移。原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哥德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达尔部落,向西侵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这些排山倒海而来的野蛮民族,无法抵御,而终于沦亡。
  
  北匈奴汗国西迁后,只剩下南匈奴汗国,则永远成为中国的臣属。
  匈奴汗国(也就是南匈奴汗国),在形式上仍继续存在一百余年,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已不再重要。
  
  二一六年时,它最后一位元首呼厨泉单于从平阳(山西临汾)去邺城(河北临漳)拜会当时中国的宰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下令将匈奴汗国分为五部,每部各设立一个都督,直属中国中央政府,单于名位撤销。这个煊赫一时,立国约四百三十年的庞大国度,终于灭亡了。
  
  

TOP

第二章西域争夺战

      当中国准备反击匈奴汗国的时候,想起了匈奴汗国的一个仇敌--月氏王国。月氏本来立国在河西走廊,首都设在张掖(甘肃张掖),月氏王国是一个大国。但在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被匈奴汗国击溃,国王的头骨被老上单于(冒顿单于的儿子)当作尿壶。全国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中亚咸海以南、阿富汗以北地区定居,定都蓝市城(阿富汗瓦齐拉巴德市)。
  
  中国盼望跟月氏王国结盟,对匈奴形成东西夹攻。以中国人的想法,月氏王国对匈奴有杀父灭国的深仇大恨,一旦听到有报仇复国的机会,一定会非常感激。中央政府征求使臣,张骞应征,跟他有同样勇气的还有一百余人。
  
  月氏王国距中国首都长安,航空直线距离三千五百公里,当时中国国界只到金城(甘肃兰州),过此向西仍是匈奴汗国的版图和势力范围。金城向西过河西走廊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域,西域有无边的沙漠和沙碛,暴风时起,风沙天翻地覆。又有寸草不生的咸水(罗布泊),举目荒凉,往往走上一个月也见不到人。当时没有正式道路,在此旅行的人只有沿着前人死在途中的枯骨,摸索前进。
  
  公元前一三八年,张骞跟他的使节团从首都长安出发,向他们毫无所知充满死亡的西北沙漠深入。一开始他们就遇到厄运: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即被匈奴汗国捉住,当发现他们是前往月氏王国时,军臣单于恼怒的说:“这是什么话,月氏王国在我之西,中国怎敢越过匈奴,跟他们来往。如果我派使节去南越王国(广东广州),中国准许通过吗?”下令禁止离境,但尊敬他们是英雄人物,于是给每人找一位匈奴小姐作为妻子,企图置留使节团。这样一直过了十年,到了公元前一二九年,张骞跟他的伙伴抓住了一个机会,抛弃妻子,向西逃走。并成功逃到大宛王国(乌孜别克卡散赛城),大宛人把使节团送到康居王国(哈萨克突厥斯坦),康居人再把使节团送到月氏王国。然而,月氏人现在十分富裕,比在河西走廊故地要舒适多了。现任国王是死王的孙儿,对祖父的感情隔了一层,所以,国中没有人想到报仇复国的事。张骞在月氏王国住了一年多,失望而归。在归途中,再次被匈奴巡逻兵捉住,又被禁止离境。公元前一二六年,他再度抛弃妻子,从匈奴逃走,他的妻子、儿子听到消息,也奔走来追随他,可是追兵已至,张骞只抢到一个儿子,妻子跟另外一个幼子,被追兵隔断,永远诀别。张骞出使时一百余人,十二年后回到长安,只剩下两个人:张骞和他的仆从甘父。
  
  张骞这次出使没有达成原来盼望的政治目的,但他为中国人发现了一片比当时中国还要广大的新的世界。他的贡献,只有以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相比。张骞在月氏王国游说时,曾到过大夏王国(阿富汗东北部),发现有四川成都出产的布匹和四川邛崃山出产的竹子。大夏人告诉他:“是从身毒王国(印度)买来的。”张骞推测:商品可以通过身毒王国,那么,人马当然也可以。也就是说,不必再冒被匈奴捕捉扣留的危险,改从蜀郡出发,到达西域,当更为安全。这一设想得到皇帝刘彻的支持,从而引起中国对“西南夷”的开拓。

    公元前一二一年,匈奴汗国的浑邪王投降中国,河西走廊成为中国领土,中国从此跟西域直接接触。张骞再提出跟乌孙王国(吉尔吉斯伊什提克)结盟的建议。乌孙王国原在河西走廊西部,跟月氏王国为邻,后来被月氏驱逐,西迁到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南,是一个横跨伊犁河的大国。张骞认为,乌孙比月氏更能威胁匈奴,得到乌孙王国的友谊,就等于砍断了匈奴汗国的右臂。公元前一一六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他平安到达乌孙王国。邀请乌孙迁回故地,可是乌孙王国的反应非常冷淡,第一,它不知道中国的大小强弱,不能凭使节团的一面之词,作这么重大的决定。第二,它同时恐惧匈奴汗国的报复。张骞停留了一年,又失望而归。不过这次他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他把他的部属分别派赴康居王国、月氏王国、大夏王国、安息王国(伊朗)、身毒王国(印度)、于阗王国(新疆和田),宣扬中国的声威。一是他动身回国时,邀请乌孙王国派遣使节与他同行,到中国访问。
  
  张骞回国后的明年(前一一四年)逝世,但他派赴各国的使节,伴同各国的使节团和商团,陆续抵达长安。从此交往频繁,中国与西域诸国关系,日增密切。尤其是乌孙王国,当它的使节发现中国竟然是如此的庞然大物而又富强无比时,不禁肃然起敬。虽然仍不愿东迁,而且那时中国已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个郡,也不再希望他们东迁。但它决定向中国臣服。匈奴汗国当然不高兴,扬言要采取军事行动。乌孙王昆莫紧张起来,向中国求婚,希望用中国的婚姻关系阻吓匈奴的侵略。公元前一○五年,一位美丽的中国公主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昆莫(后来改嫁昆莫的孙儿岑娶)。匈奴汗国听到消息,急急忙忙也送了一位美丽的匈奴公主给乌孙王国,打算抵消中国公主的影响力,但匈奴汗国在西域的声势,已明显受到挑战。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使节都具有张骞那种超人的智慧和见识。出使大宛王国的使节向皇帝刘彻报告说,大宛王国贰师城(乌孜别克哈马特城)有一种世界上最好的马,名“汗血马”,流出来的汗像血一样,每天能跑五百公里。刘彻当即派使节携带二十万两黄金,作为价款。又用黄金铸成一个金马,作为礼物,向大宛王国购买。大宛王毋寡认为汗血马是他们的国宝,不肯出售。中国使节仗着国家强大,就在毋寡面前,把金马击碎,破口大骂,掉头而去。大宛王毋寡大为愤怒,命它东部边境郁成城(乌孜别克乌兹根城)的镇守大将郁成王,截住中国使节团,全部杀掉。
  
  中国远征军由大将李广利率领出发,明年(前一○三年),远征军抵达郁成城,被郁成王击败。大宛王国全国欢腾,庆祝强敌溃退,但他们庆祝的太早。又明年(前一○二年),正是本世纪最后第二年,中国远征军获得增援,围攻大宛首都贵山城(乌兹别克卡散赛城)。贵山城外城陷落,大臣们知道不能支持,只好把毋寡杀掉求和,交出所有汗血马,任凭远征军选择。屠杀中国使节团的郁成王,逃到康居王国,被引渡给中国军队处决。
  
  这是一场没有荣誉的战争,中国伤亡十万人左右,目的只不过为了三千匹汗血马。汗血马来到中国后即没有下文,一定早已绝种。而以后再没有听说过西域有这种宝马,可能这种马被过度夸张,不过是普通的骏马。也可能大宛王国鉴于汗血马是灾祸之源,为了避免类似伤害,而把它们杀光,像传说中的大象在危急时,自动把象牙折断一样。
  匈奴汗国仍足够的强大,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获得的胜利,包括夺取了它最重要的河西走廊,也只能使它受创,不能使它屈服。而受创的匈奴汗国,仍是劲敌。


      前一○一年,且\?侯单于即位,表示愿与中国和解,把过去所拘留的中国使节,一齐遣回长安。前一○○年,中匈恢复邦交,中国派遣正使苏武、副使张胜赴匈奴汗国。莫名其妙的怪事就发生在这位丑恶的副使张胜身上,张胜跟早先投降匈奴汗国的一些人,密谋乘且\?侯单于外出打猎时,杀掉匈奴的智囊卫律,然后劫持单于的母亲回国,这种卑鄙计划,竟出自高级外交官员,使人心惊。事情败露后,经过一场流血杀戮,爱国心切的张胜露出投机者的原形,投降匈奴。而毫不知情的苏武却拒绝投降,匈奴把他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贝加尔湖)。两国刚刚恢复的邦交,被一个政客破坏,重新以兵戎相见。
  
  苏武被放逐贝加尔湖,靠牧羊维生达二十年之久,始终拒绝投降,匈奴汗国宣称他早已死亡。前八一年,中匈复交,中国派到匈奴汗国的使节得到苏武仍然活着的消息,就告诉匈奴说:中国皇帝曾射下一只雁,雁足上系着苏武求救的信件。匈奴吃了一惊,才把他释放。苏武出使时只四十余岁,回国时已六十余岁,妻子早已改嫁,家人也早星散。他的故事,两千年来,中国有无数小说、戏剧和歌曲,歌颂他忠于国家坚忍不屈的伟大精神。
  
  公元前九九年(苏武被囚的第二年),中国大军分两路向匈奴汗国进攻,一路是大将李广利,出兵酒泉(甘肃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被匈奴击败。另一路大将李陵的遭遇则更为恶劣。当时,李陵率领五千名步兵,从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向北深入沙漠,行军三十日后,在浚稽山(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跟匈奴且\?侯单于的三万人相遇,李陵迎战,杀死了上千人。且\?侯单于召集援军,共八万骑兵,李陵只有撤退。但最强悍的步兵也摆不脱骑兵的追击,匈奴兵团分为两翼左右展开,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逃走,几天后,到达一个无名山谷,他规定士兵受伤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改为驾车,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又杀了三千人。再走四五日,到达一片苇草茂盛的畜牧地带,匈奴兵团顺风纵火,但李陵却先行纵火自救。再向南行,到达山地区域,且\?侯单于下令他的儿子攻击,李陵兵团在树林中设下埋伏,匈奴又损失三千人。且\?侯单于以元首之尊,亲自指挥十六倍于敌人的精兵,追击十余日,仍不能取胜,简直愤怒得发狂,攻击更加猛烈。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再次杀死匈奴两千人。这时且\?侯单于已经发现李陵是一支孤军,紧追不舍。两翼越过李陵,在李陵前方合围,遮断退路,箭如雨下,呼喊投降。李陵继续战斗,一日之内,射出了五十万只箭。箭用尽,就抛弃车辆辎重,全体徒步前进,还剩余三千人,进入囗汗山(蒙古谱颜博格多山),匈奴兵团堵住谷口。到了晚上,李陵徘徊叹息说:“再给我们每人十枝箭,就能支持到边界。”然而,他已经没有一只箭。半夜的时候,李陵下令击鼓突围,鼓破不能发声。李陵命向四面八方冲出,一以分散敌军注意,一以希望有人能逃回中国向政府报信。他与另一位将军韩延年上马,率亲信军人十余人,越岭南逃。匈奴兵团潮水般追击,李陵身上只有短兵器,不能阻挡敌人。最后韩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好胜的皇帝刘彻以投降的理由逮捕处死了李陵全部亲属。
  
  两年后(前九七),大将李广利、韩说、公孙敖,分别从朔方(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内蒙古包头)、雁门(山西右玉),三路再向匈奴汗国进攻。匈奴早得到消息,向漠北撤退,三路大军都没有收获。七年后(前九○),李广利再出五原,而皇帝刘彻却在首都长安,以诅咒的罪名把李广利的妻子逮捕下狱。李广利正在乘胜追击,听到消息,立即抛弃大军,只身向匈奴投降。这是刘彻的残忍性格逼出来的国际笑柄,并且使反击匈奴的军事行动,再度受到挫折。
  
  公元前一世纪初期,中国站在失利的一边,但并没有大战,李陵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八万骑兵,只是一场苦斗而已。匈奴汗国竭力避免与中国决战,希望积小胜为大胜,使中国疲惫。这种情形,维持四十年,直到公元前一世纪中叶。
  
  西域(新疆)各国自从张骞之后,便处于汉帝国与匈奴汗国两大超级强权的夹缝之间,左右为难。
  
  匈奴汗国在西域很早就建立势力,设有西域总督(撞仆都尉)。匈奴使节到西域,一切费用,都由所在王国供应。而中国使节的饮食却要用钱购买,这已够中国不舒服了,再加上各国在匈奴的压力下,往往截杀中国使节,遂使中国终于发动一连串惩罚性的战争。
  

    第一个跟中国发生冲突的是楼兰王国。
  
  楼兰王国首都位于今新疆若羌;而东北重镇楼兰城,则位于罗布泊西数公里处,现在已全部陷于沙漠之中。我们在介绍中国沙漠时,曾谈到沙漠南移,并举楼兰为例。至迟在前一世纪,楼兰王国以及且末王国(新疆且末),(女若)羌王国(新疆若羌东南一百七十公里)、精绝王国(新疆民丰北一百一十公里),距沙漠都有一段距离,当时还是富庶的花花世界。可是二十世纪的现在,都成了断瓦残垣,寸草不生的沙碛废墟。
  
  楼兰王国是西域最东的国家,跟中国最西的敦煌郡接壤。西域的南部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白龙堆沙漠再分割为南北两部,楼兰城正是分道的港口,中国出使各国的使节,由楼兰城分赴沙漠南北。由沙漠南北各国返回的使节,则在楼兰城会合。冲突的时间是公元前二世纪九十年代,比大宛王国汗血马战役还要早三年。楼兰王国和车师王国(新疆吐鲁番),在匈奴汗国指使下,派出联合巡逻部队,截杀中国使节,以切断中国跟西域的交通线。中国的反应十分激烈。公元前一○八年,大将赵破奴率骑兵七百人,突袭楼兰,杀了楼兰王。
  
  正因为击斩楼兰王太容易,汉帝国把大宛王国看走了眼,认为跟楼兰王国一样脆弱,才有三年后的汗血马战役。
  
  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在西域经营已有相当成绩。轮台(新疆轮台)一带的肥沃土地上,设立了屯垦区。这时候,楼兰王国新王安归跟匈奴汗国结亲,再度截杀中国使节。龟兹王国(新疆库车)进攻中国屯垦区轮台,杀了屯垦司令(校尉将军)赖丹。
  
  公元前七七年,中国使节傅介子进入西域,先到楼兰王国,把国王安归杀掉,改它的国名为鄯善王国。另立一位新王,由中国政府送一位宫女作新王的王后。
  
  六年后(前七一),中国与乌孙王国(吉尔吉斯伊什提克城)联合出兵,夹攻匈奴汗国,企图使匈奴汗国在两面作战的苦境中崩溃。中国方面,则由田广明等五位大将,分别由西河(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云中(内蒙古托克托)、五原(内蒙古包头)、张掖(甘肃张掖)、酒泉(甘肃酒泉)五路出兵。乌孙王国方面,由中国使节常惠担任参谋长,向东进军。匈奴汗国得到消息,立刻作大规模紧急撤退。以致中国声势浩大的五路大军,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仍捕捉不到敌人主力。但乌孙兵团却大获全胜,俘虏匈奴亲王以下四万余人。匈奴汗国从此更加衰弱,张骞断匈奴右臂的西进政策,现在显出功效。他敏锐的眼光能远瞻到六十年之后,则不仅是伟大的探险家,而且是伟大的政治家。
  
  这次战役之后,常惠紧接着调发各国军队五万余人,进攻龟兹王国,声讨其杀害轮台中国屯垦司令赖丹的罪行。但六年前当时的国王已经去世,现任国王谢罪说:“这不是我父亲的意思,而是我父亲大臣姑翼的意思。”常惠说:“那么交出姑翼。”龟兹王国交出姑翼,就在城下处斩。于是中国声威,震慑西域。屯垦区恢复,并迅速推展,由轮台到渠犁王国(新疆库尔勒),又到伊循城(新疆若羌东)。屯垦戍卒跟当地女子结婚,西域各国开始有中国血统的国民。
  
  注意常惠的用兵,他进攻龟兹王国,用的不是中国军队,而是西域各国联军,这是最成功的外交手段。即使十八世纪,欧洲英法等国殖民最盛时,遇到战乱,主要兵源仍要靠本国。
  
  面积广袤的车师王国(新疆吉木萨尔)位于天山以北,是中国前往乌孙王国的要道之一。车师国王乌贵娶了匈奴汗国的公主,所以跟匈奴结盟,继续遮杀中国使节。公元前六七年,中国在渠犁王国的屯垦司令郑吉率领屯垦兵团一千五百人,再调发各国军队,集结一万余人,攻击车师。乌贵不能抵抗,但投降又恐惧匈奴汗国报复。两难之下,他索性放弃王位,向西投奔乌孙王国。中国就把车师国民东迁到交河城(新疆吐鲁番),并在车师故地(新疆吉木萨尔)屯垦。匈奴汗国对这个侵入到天山以北的屯垦区大为惊恐,不断派兵骚扰。三年后(前64年),中国认为在天山以北不能保持据点,把屯垦区撤销,退回天山以南,与渠犁王国的屯垦区合并。
  但交河城仍然存在,称车师前王国,故地(新疆吉木萨尔)则称车师后王国。
  
  在西域中国公主占重要地位。第一位公主刘细君于上世纪(前二)九十年,嫁给乌孙王岑娶。刘细君逝世后,中国再把另一位公卞刘解忧嫁给继任的乌孙王翁归靡,生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嫁给龟兹王绛宾,绛宾深以当中国的外孙女婿为荣。公元前六五年,夫妇曾一同到长安朝见中国皇帝。远在西域西陲的莎车王国(新疆莎车),国王死后,没有子女,为了倚仗中国国威,就迎立刘解忧最小的儿子万年当国王。想不到万年是一个不成才的**,使国人大地失望。故王的弟弟就把万年杀掉,自己继位。但中国外孙不是随便可以加害的,就在龟兹王夫妇入朝的当年,中国使节冯奉世调发各国军队,进攻莎车,莎车城陷,新王被杀。
  
  中国公主还有一位侍婢冯囗,嫁给乌孙王国大将,她是历史上最美丽而且最成功的女政治家之一,经常代表公主和中国政府,出使西域各国,调解纠纷,各国对她有崇高的尊敬。
  
  公元前六○年,中国政府任命郑吉担任首位西域总督(都护),他把总督府(都护府)设在乌垒王国(新疆轮台东北),中国在西域势力进一步增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