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66
- 威望
- 144
- 金钱
- 1
- 阅读权限
- 50
- 性别
- 女
- 来自
- 秋舞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100#
发表于 2004-11-16 10:49
| 只看该作者
阿修论文写得不错呢,我亦有兴趣略加一二额外之感。嘻嘻。。。
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本源的说法就是“一是本于心,二是源于道”,这些也都是儒道两家的一些哲学观和文学观啦。不过在先秦时代流行的“诗言志”里也说了,就其对文学本源的认识来看,也就是特指文学本源于人心了。《毛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心动情发,借语言作为工具,这就是诗。然而人的感情之激动,是受到外界事物之所触发而至的。
《礼记·乐记》有这么一段话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所以说呀,人的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也都仍然是人心所固有的,不过因物感才使之由隐而显罢了,故诗之源非在物,而是仍在人之心呢。
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尖锐地批评了“为文而造情”的不良倾向,认为当时那种“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的现象是违背了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的。“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刘勰所说的“述志为本”,正是对文学要描写人的心灵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概括啦。不过,刘勰对文学本源的看法,最终还是认为文源于道的。。。说来话就长了,刘勰在《文心雕龙》篇所说的,人文的本质乃是“道之文”,这“道”也就是指与天地万物根源一致的自然之道啦。儒家就是人心/感物/文学,而道家则是自然之道/人心/文学。只是儒道两家对文学产生最终根源的看法上侧重点不同,一在人心,一在自然之道,但都承认文学是人的心灵创造之结果的。
而庄子“大美”、“天籁”、“天乐”之说首先从美学思想上说,庄子主张的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而刘勰《文心雕龙》概括起来就是“原道”说、“神思”说、“体性”说、“风骨”说等等啦。
记得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题记一篇》中这么说过:“。。。。而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这些迄今仍然是不易之论呢。
阿修对刘勰《文心雕龙》:”小雅怨悱而不怒,国风好色而不淫“感慨良多,倘若有闲暇再更多写写了。。。
[ Last edited by 雨落云低伴竹眠 on 2004-11-16 at 10:5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