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杜塞烟飞,莱茵池浅,轻轨啾啾。
想三载伏藉,文德具重,教授鼻酣,霓虹映裘。
雀上高枝,鱼游清底,脱尽荣华甩尽愁。
深更醒,秉素手焚香,把玩云篌。


喂,词牌不对吧?我手头没有格律,也记不住哇,哈哈哈
Share |
Share

TOP

沁园春

染夜收津,山晓分寒,巧月将钩。
忆玉兰催发,舒情绕手,意追恋曲,事恍川流。
梦织音缠,心临别苦,差尽彩云不作舟。
悄然问,是晓风吹岸,倦怠高楼?
迎冬雪、雁报长洲,旖旎春秋漫说休。

见飞鸟顾盼,银龙旋斗,晨腾泉洗,雾上心游。
人愿暗回,传神携老,三百里云路悠悠。
惊魂处,看绿波微漾,归隐凝眸。


自言自语畅想一圈之后。。。。去吃饭啦。。。。。。

[ Last edited by 雨落云低伴竹眠 on 2004-11-16 at 18:48 ]
秋舞三江冷,水荡两心愁

TOP

这里没什么有兴趣的。

实在不行,介绍你去一个文学网站吧。

TOP

阿海OK,继续写诗没问题呀。写什么都是乐趣,我都不反对呀。
这里来玩的人少的时候,我就自言自语呀,如果有人加入,我乐开了花呢。。。
秋舞三江冷,水荡两心愁

TOP

ok?

TOP

发现这里真正能写的人极少

刚刚碰到你们两个能写能玩的,都是心不在焉,牛气冲天。不好玩,不好玩!

大家继续写诗怎么样?虽然这个论坛没什么文化,加入的人有限,咱们几个玩也好啊!

TOP

偶早昏了

偶不读大块文章,偶不读<<文心雕龙>>,偶不看<<红楼>><<西厢>>,偶只看大众杂志文盲月刊。哈哈哈

大家继续写着玩啊,搞那么大部头干什么哇!

TOP

小阿修呀,多么飞扬的名字,你才是文学秀才呢。。。
呜呼。。。啦啦啦啦啦。。溜!。。。。吃饭去喽。。。
秋舞三江冷,水荡两心愁

TOP

呵呵


哎呀


楼上的还真有两下子呀

真是没想到

出乎意料

呜呼也

看来你男朋友一定很悲惨!!

找一个文学上这么厉害的女人

是福是祸?

TOP

阿修论文写得不错呢,我亦有兴趣略加一二额外之感。嘻嘻。。。

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本源的说法就是“一是本于心,二是源于道”,这些也都是儒道两家的一些哲学观和文学观啦。不过在先秦时代流行的“诗言志”里也说了,就其对文学本源的认识来看,也就是特指文学本源于人心了。《毛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心动情发,借语言作为工具,这就是诗。然而人的感情之激动,是受到外界事物之所触发而至的。

《礼记·乐记》有这么一段话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所以说呀,人的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也都仍然是人心所固有的,不过因物感才使之由隐而显罢了,故诗之源非在物,而是仍在人之心呢。

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尖锐地批评了“为文而造情”的不良倾向,认为当时那种“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的现象是违背了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的。“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刘勰所说的“述志为本”,正是对文学要描写人的心灵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概括啦。不过,刘勰对文学本源的看法,最终还是认为文源于道的。。。说来话就长了,刘勰在《文心雕龙》篇所说的,人文的本质乃是“道之文”,这“道”也就是指与天地万物根源一致的自然之道啦。儒家就是人心/感物/文学,而道家则是自然之道/人心/文学。只是儒道两家对文学产生最终根源的看法上侧重点不同,一在人心,一在自然之道,但都承认文学是人的心灵创造之结果的。

而庄子“大美”、“天籁”、“天乐”之说首先从美学思想上说,庄子主张的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而刘勰《文心雕龙》概括起来就是“原道”说、“神思”说、“体性”说、“风骨”说等等啦。

记得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题记一篇》中这么说过:“。。。。而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这些迄今仍然是不易之论呢。

阿修对刘勰《文心雕龙》:”小雅怨悱而不怒,国风好色而不淫“感慨良多,倘若有闲暇再更多写写了。。。

[ Last edited by 雨落云低伴竹眠 on 2004-11-16 at 10:53 ]
秋舞三江冷,水荡两心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