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支那”問題主要是由於中國和日本在“支那”和“中華”的漢字會意上解釋不同而引發的爭執,也是屬於文字獄的一種變形産物吧。日本戰敗後被迫承認“中國”的國號,不過現在的日本人認爲“中國”只是一個普通的國名而已,不再認爲“中國”含有“中央之國”的傲慢含意,與中國人不認爲“美國”有“美麗之國”的含義一樣。
要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就要学会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差的...

TOP

最後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問題:“支那”這個詞到底是不是對中國的蔑稱?如果是的話,其輕蔑程度有多大?從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日本從江戶末期開始用“支那”稱呼中國,當時日本使用 “支那”稱呼中國的確沒有侮辱中國的意思,中國人自己也不反對“支那”這個稱呼。可是辛亥革命中國改了國號後出現了問題。中國的正式國號“中華”或“中國”,日本人認爲其中含有對日本等“前朝貢國”的傲慢含義,所以不願稱中國爲“中國”,堅持稱中國爲“支那”,這時日本人稱“支那”就包涵了一些對中國人的輕蔑成分,但並不是很嚴重,比中國人稱日本人爲“鬼子”、“小日本”的輕蔑語氣要輕一些。打個比方,中國人往往喜歡把黑人稱爲“老黑”,“老黑”有一定輕蔑之意,但並不強烈,比稱“黑鬼”緩和得多。日本人稱中國人爲“支那人”,與中國人稱黑人爲“老黑”的感覺有些相似,並不是一個特別惡毒的歧視用語,而是帶有一種微妙的輕蔑感覺。
要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就要学会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差的...

TOP

孔子說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認爲我們有權利叫日本人“倭人”、“鬼子”、“小日本”,那麽是不是我們應該承認日本人也有同樣的權利叫我們“支那人”呢?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停止用各種歧視性詞語蔑稱日本,又何必責備日本人用“支那”來蔑稱我們呢?

要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就要学会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差的...

TOP

都是网上查的,长见识

在上述文中,作者一方面抗議日本報刊用“支那”稱中國是對中國人的侮辱,可是作者卻在自己公開出版的書籍中蔑稱日本爲“倭”、“倭人”。中國人既然明白自己聽到“支那”這樣侮辱性的稱呼心裏不舒服,又爲何不能想到日本人聽到“倭人”這種侮辱性的稱呼心裏也不會好受呢?中國人抗議一些日本人故意使用“支那”一詞歧視中國,本來是完全有道理的。可是我們看到一些中國人在譴責日本人用 “支那”一詞侮辱中國的同時,自己卻又用“倭人”、“鬼子”、“小日本”等歧視性詞句侮辱日本人。

要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就要学会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差的...

TOP

日本不使用“中華民國”的稱呼,除了有上述1913年7月日本政府的規定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認爲“中華”一詞暗藏著對日本的輕蔑。原來歷史上“中華”、“中原”是爲了區別周邊異民族國家的用詞。以前中國把東方的異民族稱爲東夷(日本人、韓國人),把南方的異民族稱爲南蠻(東南亞人),把西方的異民族稱爲西戎(西亞人),把北方的異民族稱爲北狄(蒙古人)。中華和夷蠻國家的關係不是對等關係,而是上對下的朝貢關係。日本人認爲中國人自稱“中國”,含有天下之尊、文化上優越的驕傲感,因此一些他們認爲改稱“支那”爲“中國”,有承認自己是“東夷”朝貢國的被侮辱感。這是日本不願意使用“中華民國”和“中國”的內在原因。

要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就要学会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差的...

TOP

中国人不称日本人为倭寇,日本人自己做个网站叫倭寇网,你说有多荒谬。。。

TOP

原帖由 aachenren 于 2006-2-22 21:55 发表
二、现代日语“支那”的语音起源于西语“China”、或“Sion”吗?

    虽然梵文“Cinasthana”中的“cina”和“Mahachinasthana”中的“china”起源于秦国的“秦”的语音之说论据较为有力,但学界仍未就此达成 ...


日本那里有很多中国学生

我不是你是不是有朋友在那边。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在那里,我们经常联系。

他告诉我,在日本,日本人管中国就叫中国,管中国人就叫中国人。
汉字是中国,发音是按那两个汉字的发的。

根本没有日本人管中国叫支那一说。

我这个朋友就是正正经经的中国人,我相信他不会骗我吧,我相信他在日本几年了,日语水平还能听懂这个吧。

TOP

3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人所持的“‘希呐(支那)’起源于英语的China,其本身并不含有侮辱的意思”[51]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支那”一词早在九世纪初就由中国传入日本,而日本与西方发生的最初接触却是一六世纪的事,怎么能说日语“支那”起源于西语China呢?!而且“支那”的语音“希呐”和“China”之间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China”早期传入日本时,确实被译成“支那”,但是译者新井白石给其加注的假名的语音是“契呐”、不是“希呐”。幕末维新初期,日本和西方的接触急剧增加,随之用“支那”称呼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即便在这一时期,“支那”的语音仍没有统一为“希呐”。“支那”真正成为日本称呼中国的常用用语乃甲午战争以后的事,其语音统一为“希呐”也是这一时期的事。因此,人们完全可以合理怀疑“支那(希呐)”演变成中国的主要称谓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侮情感和心理。

    诚然,从字面上看“支那”一词并不带有什么不良的意思,但是考察一个词的含义、性质不能只看文字符号,还要看它的语音以及它被使用的语境。关于这一点,维特根斯坦说得再也透彻不过了。“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52]。“脱离具体的语言游戏、脱离具体的生活形式去了解语言;按照指称关系来理解词的意义;……如此等等,都属于对语言的用法迷惑不解,错误理解语言用法的范围,都会产生哲学混乱或哲学问题。”[53]一些人在考察词语的意义时,只看到文字符号的要素,很少考虑语音这个要素,更没有想到语境也是考察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他们看来,只要“支那”这两个文字符号本身不含有贬义,那就不必对此过于在意。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支那”的含义不是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被人们逐渐赋予的吗?

    辛亥革命后,作为同文国的日本政府傲慢无礼,无视中国民众以及政府的要求,抛弃中国人自主选择的汉字国名不用,单方面将易引起误解的“支那(希呐)”规定为中国的正式称谓。这便彻底地改变了“支那(希呐)”一词的原有性质,“支那(希呐)”由此便演变成了日本蔑视中国的一个典型象征。中国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终于以战胜国的身分出现在日本,并通过战胜国组织责令日本不要再使用这一称谓,从而伸张了正义、实现了无数先烈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天,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当然不同意少数日本右翼分子翻案、再次使用“支那(希呐)”称呼中国;我们当然不赞成国内的商业机构(包括网站)使用“支那”、或其注音作为自己的商号名称。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使用“支那(希呐)”作为中国的国号和使用其同音词作为商号毕竟是两回事;再说在日本,新浪公司的英文名称“SINA”及其网上域名“sina”终竟只是现代日语“支那”的同音词,并非是“支那”的罗马字注音、或曰英译;更何况即使是“Sina”,也并非是日语“支那”的常见罗马字注音。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日语“支那(希呐)”曾是一个含有轻视、侮辱中国之意的称谓,就一定要新浪网更改其使用已久的域名“sina”。抹煞用“支那”称呼中国和用“sina”作为网站域名的区别,混淆日语“支那”的同音词和其法定罗马字注音的差异,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民族尊严。

    新浪网域名风波再次证明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平台”的支撑。如果新浪公司当初取名时对“sina”与日语“支那”的同音问题有所考虑,那就不大会引发后来的争论;倘若他们对日语“支那”的语音、词性、注音等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考察,那就更不会在危机发生时作出那样的解释。当前,我们在大力宣传科技兴国、致力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与研究。实践已经反覆证明,忽视人文社会科学,必定会给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乃至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决不是短期能够治愈的。
要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就要学会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差的...

TOP

如果你在日本做个网站,叫“小日本“或者“倭寇“你看人家什么反映?你们还真有QQ精神。。。

[ 本帖最后由 小莲蓬 于 2006-2-22 22:07 编辑 ]

TOP

在网上搜到的关于"支那"的解释2

为什么旅人华人对日语“支那”如此敏感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日本人嘴中的“支那”同木偶、物品谐音之故吗?不!大多数中国人之所以强烈反对日本人使用“支那”称呼中国,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曾发生过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深受其辱的“国号事件”。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成立,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没有当即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在正式承认之前,如何称呼中国呢?当时的驻华公使提议先使用与“清国”、“中国”无关的“支那”来称呼中国[21]。一九一三年七月日本政府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今后,不论中国国号如何变化,日本均以“支那”呼称中国21。

  一九一三年十月,日本政府趁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际宣布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在给中方的中文文本中虽然使用了“中华民国”的称谓,但在递交给日本天皇的奏文中却使用了“支那共和国”的称谓。北洋政府发现日本对中称呼不统一这一情况后,马上指示驻日代理公使同日本外务省进行交涉。可是,交涉过程中,日本外务省自始至终坚持不肯放弃在日文文本中使用“支那共和国”称呼中国的既定政策,只肯承诺在中文文本中使用“中华民国”称谓、不使用“支那共和国”字样[22]。

  当中国人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结束封建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并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国号时,作为近邻的日本却不立即予以承认,甚至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对中国人来讲,简直没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人难堪的了。因此,一些有识之士一开始就对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的作法表示了关切,甚至进行了抵制[23]。但因民国初期政局动荡不安,关心“支那”称谓问题的人非常有限。

    一九一九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人的反日情绪空前高涨。这种情绪当然也折射到“支那”称谓这个问题上来了。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留日学生在国内出版的《东游挥汗录》中对日本称中国为“支那”一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书中写道:“假扮(Japan)虽继承了中国体统,读汉文、朗佛经,却朝野上下不把‘中华民国’四字、甚至‘中国’二字当成回事;并且蔑视我国,连‘摩诃震旦’也不照用,只称切掉前面二字后剩下来的语音支那。报纸、着述、讲演都只称支那。在政府公文中抛弃‘中华民国’四字,特意使用‘支那共和国’五字。不仅不符合国际礼仪,而且简直不把我国看成国家。中华民国成立已经八年了,倭人至今还不承认。”[24]

  先后留学日本的郁达夫、陈独秀等人也在文章中对“支那”称谓进行了鞭挞[25]。

  在留日学生纷纷表示不堪忍受被日本人称作“支那”的耻辱之时,中国国内反对日本称中国为“支那”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尤其是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之后,这种呼声可谓达到了顶点。一九三○年五月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会文书局长杨熙绩在讲演时公开对“支那”称呼进行了谴责[26]。稍后国民政府训示外交部∶今后凡载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27]。六月下旬《上海民国日报》》(二十三、二十四日)、《武汉日报》(二十六日)、《广东民国日报》(三十日)等报社也跟着发起了反对使用“支那”的倡议活动。

  面对中国民间以及官方的反对声浪,一九三○年十月日本外务省提请内阁讨论将中国的日文正式称谓改为“中华民国”。日本内阁会议虽然通过了外务省的这一提议,但没有议定中国的简称问题[28]。因此,这次阁议之后,日本政府公文中虽然不再出现“支那共和国”的称谓了,但是日本社会中使用“支那”简称中国的现象并未减少,甚至连外务大臣在国会答辩这种正式场合仍然使用“支那”称呼中国[2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外务省开始明确反对使用“支那”简称中国。当然,其动机并非出于尊重中国国民的感情需要,而是因为伪“满洲国”成立后,作为国家概念的“支那”和作为地理概念的“支那”在空间上已经不再重叠了,此时若继续简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作为国家的“支那(国)”同地理上的“支那”包含满洲一样包含“满洲(国)”。是故,日本外务省一九三二年十月决定:今后不再简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混乱;若要称呼中国,则一律使用全称“(大)中华民国”[30]。

  日本外务省的上述决定,并没有获得日本社会的广泛认同。一些学者纷纷撰文说:地理上的“支那”指中国本土,并不包括长城外的满洲、蒙古等地[31]。既然满洲在地理上本来就不属于“支那”,那么继续简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当然就谈不上产生什么混淆。受这种舆论的影响,民间以及日本政府的其他部门并没有紧跟外务省行事,而是继续称中国为“支那(国)”。几年后,日本军部全面挑起侵华战争。结果,日本外务省也一改往日的作法,开始追随军部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称“芦沟桥事变”为“支那事变”。

    日本战败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派遣代表团进驻东京。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政治顾问团对“支那”称谓进行了调查,并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一九四六年六月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32]。根据这一指示,日本外务省迅速向各主要报社以及政府各省、各都道府县等发送了题为《关于回避使用支那称呼之事宜》的文件[33]。其后,文部省次官又将这一文件转发给了各大专院校[34]。于是,“支那”称谓开始从日本政府的公文里、学校教科书中、报纸、杂志、广播中消失了[35]。

    今天,除极少数右翼分子仍在使用“支那”称呼中国,不断刺激中国人的心灵创伤之外,正直的日本人都拒绝使用此词,有关部门甚至坚持将载入教科书的战时作品中的“支那”一律改为“中国”[36]。此时,如果中国的网站公然使用“支那”的注音作为自己的域名,而且也不给人一个满意的解释,那么生活在日本的华人以及了解中日关系那段历史的海内外同胞将会作何感想呢?
要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就要学会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差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