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严及宽恕——关于矿难及台湾二二八随感 .ZT

每年春节回家,都会遇到一个情况,拥挤的人群在车站排队,等候其中一个座位,奋力争抢,有时还会争吵。
       每年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着身边那些穿着不同的人,忽然有一种悲哀感,看到春运时在火车站排队的人——他们大部分是这个社会的底层,此时更加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不易,哪怕为了一个座位,也可以不顾个人的尊严和体面。实话说,不少时候,我也是这群人当中的一员。  
     由此明白一个道理,当资源稀缺,或者说低端的资源稀缺——高端的资源底层自然无力享用——时,人的尊严有时抵不上汽车里的一个座位。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山西的一个煤矿发生事故,矿工死亡之后,矿工的妻子除了悲伤,另外一个希望是:他们的儿子能够顶替父亲的名额下井挖煤,因为每个月能够拿到1000元,而这位妻子惴惴不安地认为:这样的要求好像有点过分。
      今天,和朋友喝酒时说起这事,他叹息“生命竟至如此卑贱”。人的生命和尊严在此时显得如此卑贱,并不是他们愿意,只是他们别无出路。这一点,是坐在书斋里或者已经成为分肥群体的“自由主义者”们所无法体会的。
      晚上回来,刚好看到凤凰卫视的周末放送——台湾二二八事件纪事。在这个记录片的末尾,国民D主席马英九向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张七郎的后人道歉。
     忽然想起,如果今天国民D还在台上,还执掌台湾的大权,马英九会如此低三下四地道歉吗?
    现实也许无法假设,或许作为新一代领导人的马英九还会这样做,毕竟他的身上没有这种历史的包袱。
    然而,我仍然悲观地想到,如今,这种迟来的道歉,或许成为马英九领导下的国民D的一个政治资源,一个政治秀——这样的想法令人感到绝望。
    二二八的一些受害者们说:我们这辈子算完了,不希望这个包袱继续伤害我们的子子孙孙,国民D应该道歉,我们应该学会去接受,宽恕。
      或许,只有宽恕,才能让这些人的后代不再生活在痛苦的阴影之中,然而,如果连道歉也没有,那么又如何宽恕呢?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