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每个人心中的梦

先前也看过一些关于男同性恋的电影,感觉如《蓝宇》、《御法度》、《春光乍泻》等片子都还算是其中的上乘之作。在看李安导演的这部《断背山》之前,也曾对这部由中国导演拍摄的外国牛仔的故事存有一丝怀疑,但在看过这部片子之后,我彻底明白了这部影片何以在国际各大电影奖项上风光无限,这的确是一部足以跨越文化障碍,震撼人心的无国界的优秀作品。
   《断背山》涉及了时下比较敏感的同性恋话题,虽然这部片子并不是第一部大胆表现此类题材的电影,但我认为它却是第一部纯粹地把同性之间的爱情当作一种正常的感情来表现的电影,可以说撇开同性恋这个话题,它俨然更像是一部单纯的爱情片。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说本片是在鼓吹或是呼吁同性恋,但当我跟随导演的脚步到达片子的尾声,看到男主人公面对恋人的遗物,略带哭腔地说出“你怎么能离开”这句对白的时候,许久都没有被感动过的泪腺终于还是决堤了。这个场景不似《蓝宇》中得知刘晔所扮演的角色死时,胡军那撕心裂肺的哭嚎对悲伤的渲染,却让人打心底感到悲切。
   可以说《御法度》中的男主角更像是个男性尤物,他的美如樱花般娇艳而脆弱,他的乐来源于他的美,悲也来源于他的美,终日在剑锋上舞蹈,最后如片尾的樱花树一样沦为了权力之剑下的又一厉鬼。而同样为同性恋题材的《断背山》则把整个故事的大环境设在了农场,使整个故事的风格和基调更为阳刚、硬朗和野性。摒弃了过去大众对同性恋过于柔美的印像,更注重描绘他们寂寥、柔弱的心灵。
   不同于《春光乍泻》中彷徨、颓废的爱情,《断背山》中男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显得更加的坚定而永恒,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简单而圣洁。片中有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那就是杰克看着心爱之人离去,画面逐渐与二十年前的相重叠,杰克注视着恋人背影的眼神依然与二十年前两人分别时无异,在持续性上我觉得导演处理得很好。
   当然如果这部影片就此止于爱情,那么它也就不会被称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了。它的成功绝不仅在于它对同性恋间真挚的爱情的诠释,更关键的是它对于这一题材的深度挖掘——作为男人对于家庭的责任与爱情与自我欲望的矛盾的阐释和处理以及现实对梦想的冲击。
   下面回到我这篇文章的题目,这个题目乍看之下,可能有些会认为我疯了,难道大家都有断袖之癖不成,其实它的含义在于自由。一直以来都觉得在李安导演的片子中出现的人物,似乎都被一种压抑的情绪笼罩着,可以说本片的主人公也是如此。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未来都被生活压抑着,生活扼杀了他们追求自由的天性,只有在断背山的那段日子才是他们所向往的,只有在那里他们才是自己的主人,才可以抛弃掉世俗的一切,抛弃掉一堆所谓的社会身份和角色,找到那份遗失的美好。也只有当他们彼此拥有时他们才能够找到生活的激情,他们在彼此的怀里寻求慰籍,在彼此的眼中重拾真正的自己。我认为本片就如同片中的那间沾血的衬衫一样,是对于自由的祭奠。
Share |
Share

好喜欢听电影里伴随故事的发展而缓缓演绎出的那段音乐,美极了。。。。。。。。。。。。。。。!!!



↘ゅ手中ゞ沙^ǒ^风中^ǒ^情╃逗留过后^ǒ^一切ゞ烟消云散ゅプ

TOP

复活拉

TOP

请问楼主,是原创吗?

如题

TOP

电影看了,感觉很美好,静静的天,缓缓的水,白白的羊。。。。。。。

无尽的宁静与安详,掩不住向往自由的惆怅。

只有在心灵的最深处才能找到自己的那一份珍藏。。。

让人很放松亦很振奋的电影。。。
洁白的羽毛在火焰中轻轻的舞着         会涅磐还是会沉沦

TOP

原创?

TOP

写的好

TOP

原帖由 阿木 于 2006-3-15 00:23 发表
我最感动的一个场景是: 帅哥回去说, “我想承包你的羊。。。”



啊! 羊?。。。呵
做一名有着高尚情操的愤青...

TOP

天,我现在真想看这部片子.

TOP

情从断臂,此恨如山, 转自天涯
   

       “曾经有一段友谊,渐渐变成了秘密
  有那么一个地方,我们再也回不去
  有些谎言,我们不得不维系
  而那些往事,就此刻骨铭心”


  
  明明午夜十二点却一点也睡不着的感觉实在是糟糕极了,更糟糕的是你知道失眠的原因却无法解决掉它。是的,不是因为那杯亲爱的Rick同学请我的咖啡,而是因为我们在那之前一起去看了一场名叫《Brokeback Mountain》的电影。

  
  电影院里的人并不多,三三五五成群,有中老年夫妇,也有年轻couple,我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故意把兜帽扣上,却没发觉这让自己变得更扎眼;Rick笑着说我是欲盖弥彰,老实不客气地给我扯了下来。

  
  咳,咳,桌前卖票的那位小姐,你干吗笑得那么暧昧?

  
  我红着脸从检票帅小伙手里夺回余下的票根,一头扎进黑暗的电影院,连旁边墙上帅到天上去的Paul Walker的新电影海报,都没顾上多看一眼。

  
  马上就要小三十的人了,还这么脸皮薄可不好!当初设想的洒脱全都没用,那句“我看gay片就是gay?那我看鬼片成什么了?”之类的豪言也再说不出口。


  废话少来,看片看片!

  
  电影开始得好平淡,暮色的平原,货车驶过,下来我们一脸穷酸相的男主角,拎着一个灰扑扑的袋子装满他所有的家当。也许是因为年关将尽盘缠精光,看他那么珍视那个破袋子,由不得我心里一阵发酸。

  
  搞什么飞机,悲情戏还没有开始呢,你在这里玩什么同情心泛滥?

  
  嗯嗯,剧情不多描述,因为描述地实在太过泛滥。两个年轻牛仔,没什么文化又急需要钱,可是除了一身力气以外别无所有,于是接了一个放羊的工作,来到那座不为人所致的断臂山。日复一日,日积月累,山上的日子实在清苦,两人渐渐滋生感情,发生了一段不该发生的故事。

  
  新鲜吗?要是你觉得新鲜我推荐你去任何一个同志网站,点击文学那一版;或者去任何一个城市的渔场,拦下某个看起来今天手气不错的秀气男生,一杯啤酒或是两杯,然后听他说起不堪回首的往事,动情之处说不定他也会哭到呕吐起来。

  
  每个同志都会有自己的一座断臂山,或者是当初青春少年时,眸如星眉似淡,那个同路回家的大哥自行车的后座,以及一溜溜滑过的马路分道线;或者是挥汗如雨豪气冲天的某个夏日午后,你跟你的队长又哭又笑,一起摔倒在足球场上抬眼望天;也有可能是北国边境白山黑水的白桦林深处,一间简陋的小木屋生好炉火,只等换哨归来的他以及他呵护片刻的温暖……

  
  惊讶吗?奇怪吗?有多少同志,就有多少类似的故事在依次上演。他们是被压抑的,他们是被束缚的,他们是错误的,他们也是真实的。我不知道人的内心究竟可以有多复杂,是不是复杂到连内心最深沉地感受也无法捉摸。我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坦白面对自己的灵魂,在一道一道的绳索捆绑下,用带着血痕却仍然鲜活的心脏,面对世俗的考问平静地倾诉自己最深切的心愿。

  
  于是世界上也就有了那么多同志小说,或者歇斯底里或者摇旗呐喊。

  
  但是这一部是不同的,一个女作者用自己最粗糙的笔墨,编造简短潦草的短句,让笔下的人物说尽了粗俗下流的字眼。


  这实在是两个不怎么样的男人,或者内向到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或者流里流气朝我们忠厚朴实的西部牛仔们挤眉弄眼;其中一个一直会贫穷下去,有一个深爱自己的老婆给自己生了俩懂事的女儿,却不知道珍惜爱护,不光不好好在外面挣钱还偷偷跟老情人搞七捻三;另一个靠着祖上积德,娶了个又漂亮又能干的农场主独生女,托赖着一起奔了小康却整日不干正事,自己儿子有病也不管三天两头跑出去闲逛,最后被人一棍子送上了西天。

  
  嗯,从画面上看也许不是一棍子。

  
  事实总是比想象的还要严酷,这我早就领教了。不过有我们进退有据,深谙中庸之道的李安大导演在,相信凡事都会留有余地,不叫你一眼全部看穿。

  
  小说就是这样子,一个深情的词汇都没有,作者冷酷到令人怀疑其情商是否偏弱。两个主人公不英俊没有钱,不忠诚又缺少信念,用二十年的时间苟且偷生,将一段歧恋偷偷发芽长成了棵歪脖子树,折磨自己折磨家人,折磨了观众,现在又来折磨作业缠身论文成山的区区在下,叫我怨念上身似的彻夜难眠。

  
  等一会儿,您再折磨一下伟大的中影审片机构好不好?不知为何我觉得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会给我带来快感……

  
  回来回来,小说已是这样大大咧咧,粗劣冷漠,恨不得叫读者都用大漠的风沙洗一把脸,把内心的那些细腻感受蹂躏个千遍万遍,可要命的是究竟哪个不想活的短命鬼,招来这个人当导演?

  
  李安是谁?回头去看《喜宴》,然后再去看《理智与情感》。当今电影届谁最擅长文火慢炖,静水流深,看似平淡无奇却波涛汹涌,手无寸铁却又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谁最洞悉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玄机,为双方的观众架起交流的桥梁,擅长在一个小题材里面发掘无限洞天?又是谁最熟谙观众的观赏心理,知道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自己还无动于衷却叫观众心以为然泪湿青衫?

  
  不行不行,我要打住,这片影评乱谈的主题是断臂山,不能写成李安导演的赞美诗,我要克制啊克制,努力向李安导演学习经验……

  
  的确是这样,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通篇淡淡地丝毫不抒情的描绘,不评判,也不渲染,只是把这个故事貌似非常客观的交代给你,感动或者是厌恶,那都是你的问题,与导演无关。片内最激烈的矛盾冲突,也不过是第一男主跟第一女配的一点点口角,而两位主角之间的争辩或是挥拳相向,更像是“爱在心头口难开”的牛仔版本,拳头打在对方脸上心口却是生生得疼,一点点刨开那连自己也不敢想象的真相。

  
  克制了再克制,矜持了再矜持,用东方人最擅长不过的细腻和压抑,完美刻画那属于上个世纪的两个平凡男人之间的爱与恨,生与恋。描写他们突破现实种种的束缚,聆听内心的呼喊又悄悄转过身体;描写他们得到爱再失去,互相珍惜又互相伤害,用马鞭和绳索,用脏话和重拳,含着泪水把“我爱你”表达了一遍又一遍。

  
  就像片子里明明有不少裸体镜头,男的裸完了女的裸,背面秀完了还给我们看正面,可是观众似乎都很纯洁地装没瞧见似的,继续热烈讨论片中的情感。而要是如果换个西方导演来拍这片子,我很怀疑它会不会变成我常看的那种小电影,一来二去就坦诚相见,多了热情却少了铺垫,也就少了那份挥之不去的怅惘之感。

  
  我很高兴李安真的注意到了原著那个细节,两人在山上牧羊,白天埃尼斯在山坡,仰头看见峰顶小小的杰克,跟着云朵一般的羊群移动,就像是一只爬过桌布的甲虫;而入夜,杰克从他那漆黑一团的帐篷里望下去,埃尼斯就像是一簇夜火,一星绽放在大山深处的火花。

  
  那是两人心中暗藏的守望,浪漫而又温馨,无需用词语多作描述,镜头已经赋予他们最瑰丽的感情。也许只有在那壮美的断臂山脉,远离人群,远离世俗,远离一切可以捆绑的条条框框,他们或者我们,才能找到一个袒露内心的处所,热烈地拥抱彼此最热诚的灵魂。

  
  而山下的一切都是灰色的,挣扎,沉迷,绝望,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有时候抬头看看白雪皑皑的山脉,叹口气又继续把沉甸甸的日子抗在肩上,哼哧哼哧埋头苦干,两脚都沾满了泥汤。

  
  杰克死去的那几场戏是我最赞的,希斯莱杰的演技出神入化,含着地瓜一样的口腔也颤抖地格外让人动情。他和杰克妻子各持电话一端,心知肚明谁也不肯说破,万语千言却又都不知从何谈起。埃尼斯的挣扎和痛苦我们都看见了;杰克来时笑眼如画,去的时候哭成泪眼滂沱,不知道让多少mm揪煞了心;埃尼斯妻子隐忍不甘,全心付出却无法得到回应,也被我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可只有这个喜欢胡乱染头发大波浪精明市侩的杰克之妻,本来并没什么好感,却在那一刻读懂了内心。

  
  她的眼泪,自始至终没有落下,腔调里写满了我不在乎,我却学着埃尼斯的样子,把下嘴唇都快咬破了。

  
  苦涩的影片在一大堆妻子女儿的絮扯之间就结束了,有好几次酝酿好了感情,都因为某个莫名的女儿或是情人插一杠子扰乱了我的情绪,弄得我看字幕的时候还有点儿郁闷——完啦?就这样?嗯,果然看电影之前先看大量影评是不行的~~

  
  于是回到家,开机,上网,第一件事不是开网页,而是打开前不久刚弄到的原声音乐,听那寂寥的吉他,再次在耳边一遍又一遍淡然的撩拨心弦。

  
  我搜阿搜,找到了官方网站,兴致勃勃下载完了所有的墙纸屏保,又调出来那个小小的预告片兴趣盎然钻研了一遍。回头,去看gallery以及别的短片,那一版的桌底我正没见过,是某个在断壁山上的夜晚,篝火正旺,两人手举酒瓶,开怀大笑把手言欢。

  
  音乐好配合,恰在此时打个激灵,几声单调的吉他拨弦之际,仿佛有把重锤,一锤击在我的心间。纷纷往事又如山中薄雾般浮了出来,一如电影中那么清冽彻骨,只在心头徘徊缠绵。

  
  然后回想起电影最后那个场景,当埃尼斯颤抖着从衣柜里取出那两件彼此依存的衬衣时,影院里一片唏嘘,我只觉得那两件衣服好幸福……

  
  ——你留给我的衣服,我一直都保存得好好的;那么你呢?最近也过得好吗?
  ——我们该有两年,没见面了吧?

  
  李安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臂山。

静水流深
渗之遥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