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Share

原帖由 Hornbach 于 2007-1-14 22:37 发表

achso,俺似乎又明白了点什么



What have u understood at all, man?

:astonishment:

TOP

原帖由 Hornbach 于 2007-1-14 22:31 发表

不管怎么说,这厮的眼睛还是挺大的



i have biger and brighter eyes, can u see that?

:naughty:

TOP




钢琴家陈萨(李云迪师妹)

- 1979年11月生于重庆,7岁起学习钢琴,9岁时加入四川音乐学院但昭义教授教学班,琴艺迅速提高
- 10岁时参加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获少年组第一名。
- 1991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在学院培育和但昭义老师指导下,先后获得1992年"珠江杯"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专业组第一名
- 1994年首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同时获得中国作品优秀演奏奖,得到了国际评委和国内音乐界的高度评价。
-同年10月,江泽民视察四川,亲自接见了陈萨和但昭义教授,并聆听了陈萨的演奏。
- 1994年随但昭义教授转入深圳艺术学校继续学习。

- 1995年7月参加"95中国杰出少年演奏家"演出团赴澳洲访问演出;
- 8月应邀参加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并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一举成功,赢得了上海及全国观众的称赞;
- 1996年9月参加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勇夺第四名,成为该项赛事上获奖的中国人,并且有机会和西蒙-拉特尔爵士(Sir Simon Rattle)指挥的伯明翰市交响乐团合作,由英国广播公司转播。
- 1997年深圳艺术学校毕业后赴英留学,就读于英国伦敦乔凯音乐戏剧学院,
- 1999年取得英国演奏家文凭,
-  2001年获得了音乐硕士学位。她在英国学习期间获得许多奖项。包括1996年获得斯班瑟-邦尼纪念奖、2000年金奖协奏曲比赛银奖和水晶奖杯,贝多芬-克劳德-本丁顿比赛第一名等。2000年10月,他更夺得了一项极具国际性的殊荣-波兰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四名,同时获得波兰舞曲特别演奏奖。

  她曾经成功和上海交响乐团、华沙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在伦敦巴比肯中心、威格墨音乐厅和悉尼歌剧院,以及为肖邦协会在伦敦举办过音乐会。2000年11月-12月,她成功地在日本进行了12个城市的巡演。2001年,她在北京举办了轰动性的音乐会,随后进行了台湾巡演(包括台北国家音乐厅的独奏会),她还再次接受邀请去日本进行了9场音乐会的巡演,包括独奏会和与华沙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协奏曲音乐会。最近,她刚随广州交响乐团结束了欧洲巡演。她在奥地利的布鲁克纳音乐厅和柏林广播音乐厅的演出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2年,她的音乐会合约包括米兰、洛杉叽、伦敦和其它欧洲城市,以及在中国、日本的巡演。
  2001年10月起,她就读于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师从阿里-瓦迪教授(Prof. Arie Vardi)。她也将继续在欧洲各地举办音乐会。

TOP




钢琴家朗朗

- 1982年生于中国的沈阳,年仅3岁,就是一个一丝不苟的钢琴学生了。

-  5岁时,就在当地的比赛上获得一等奖,并开始了“职业”生涯。
-  9岁进入声望很高的北京中央音乐学院。15岁参加德国国际青少年钢琴家比赛,获得第一名。
- 1995年,13岁的郎朗于北京音乐厅演奏肖邦的24首练习曲,并以一曲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获得了国际柴科夫斯基青年音乐家大赛第一名。
-  后来毕业于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于院长加里•格拉夫曼。
-  1999年,在拉文尼亚音乐节上,他临时接替患病的钢琴家安德烈·瓦兹,演奏一鸣惊人,掀起一阵旋风,公众和评论界一致称赞他的演奏是“灿烂辉煌的”、“令人晕眩的”、“世所罕见的天才”。他的辉煌的生涯就此展开。

现在他是高标自许的德国唱片公司(DG)旗下的艺术家。他的首张DG唱片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注意。去年11月,他在卡内基大厅的独奏会录音将于今年3月由DG公司推出。这场演奏会得到的反响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的确有了不起的才能。

在优雅的举止、稚气的笑脸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青年人的雄心和钢铁般的意志,而这一点又得到惊人的才能和良好训练的有力支持。他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良好鉴识力,这许多特点早在他双亲的笔下描述过了。他的父母为了家里唯一的孩子的成长作出过相当大的牺牲。在朗朗两岁以前,父母就花了他们年收入的一半——约合300美元为 孩子买了第一架钢琴。大多数中国家庭对孩子的要求都很严格, 在早先的一次访谈中,朗朗说到他出身于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严父慈母;朗朗的父亲放弃工作,离开了沈阳的家,陪他到北京的音乐学院读书,他的父母也因此长期两地分居……年仅21岁,朗朗就作为一位古典音乐人引起媒体的关注,并且进入《民众》杂志评出的“将改变世界的20个年轻人”的行列。 2003 年,他共举办150场音乐会,来回奔波于三个大陆之间。只有蒙特利尔的鳕鱼大厅演奏会的前两天是在自己的家中度过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小伙子帅气、善于言谈、精力旺盛。

[ 本帖最后由 鸟鸟爱装嫩 于 2007-1-14 23:01 编辑 ]

TOP

只能算是娱乐人物。 所谓“深沉”也不是“玩”出来的,是散发出来的,自然体现外溢的,是情感深重的自然表现

TOP

李云迪、陈萨、郎朗号称中国钢琴界界的三大青年才俊,领军中国钢琴时代





李云迪

原名:李希熙
出生:1982年10月7日
祖籍:重庆
1994年以第一名考入四川音乐学院
1995年转读深圳艺术学校
1999年国际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
199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赛第三名
1999年美国吉娜·巴考尔青少年艺术家钢琴比赛第一名
2000年凭《E小调协奏曲》夺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2001年年底李云迪签约当今国际上最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环球音乐集团的DG唱片公司,并出版首张专辑《肖邦精选集》,成为DG旗下百年来的首位华人钢琴演奏家。

  2001年4月3日,李云迪正式签约环球唱片旗下德国唱片品牌-Deulsche Grammophcn,奠定了云迪在当今国际乐坛重要地位,而云迪首张钢琴专辑亦于同年12月5日香港面世,名为《肖邦钢琴精选集》。同时,李云迪赴德国汉诺威深造钢琴演奏,跟随Arie Vardi老师学习音乐。
  2002年12月中推出第二张全新个人大碟《李斯特钢琴精选集》,全新大碟附送重量级VCD,包括《La Campanella》Music Video、制作专辑及李云迪2002日本音乐会精华。

  2003年底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安可集》,2004年1月即推出
首张自传式精选大碟——《李运迪精选集》。


  现于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深造。



——必须有一种生活,来演绎观念的魅力,必须有某种声音,来抵制贫乏和枯索。 《新闻周刊》

我不是青春偶像

□:都说你和日本影星木村拓哉长得很像,有“中国木村”的说法,你成了青春偶像 ,你介意吗?
-:(显得烦躁)这个问题我已经表达过很多次了,我觉得不像,别人这样称呼我,只是别人对我的单方面的看法。我觉得我是我,我喜欢李云迪的称呼。弹钢琴,毫不浪漫。不过,我认为,是大家都喜欢我的演奏吧,人多也不是坏事情啊。

□:听说你出现在公共场合,会引来很多年轻女孩子的尖叫。
-:我觉得弹钢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我弹的完全是古典音乐,不是流行音乐。今天,喜爱古典音乐的人毕竟不太多。而且,我学钢琴的地方也是很专业的学校,挺专业的,不大可能会吸引到女孩子吧。

我不是天才,我很刻苦

□:作为肖邦钢琴比赛70年来最年轻的获奖者,15年来第一个有缘获此大奖的钢琴家,社会各界都称你为“钢琴神童”“世界第一位音乐天才”,一年多来这些称呼是不是带给你很大压力。
-:这些称呼都是媒体给的,我根本不在乎大家怎么称呼我。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怎样继续学习,天才也是通过刻苦勤奋得来的,有天分没有刻苦追求,同样不会有任何成绩。坦白地讲我觉得自己的运气非常好,这些年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比赛,这些机会让我得到了锻炼,一步步走到了肖邦钢琴大赛。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一个人很重要,也有很多天才被埋没,我是一个幸运者。

□:你说自己不会再参加任何世界钢琴大赛时,有的媒体说你是因为害怕失败,还有人给你开出两道处方,说你因为学琴顺利和媒体把这次获奖捧上了天,给你造成了巨大压力,建议社会多些人文关怀,少些物欲浮夸;第二,李斯特、莫扎特等大师作品钢琴演奏的巅峰还在很远的地方,希望你不要一叶障目。
-:获得肖邦比赛第一名并不代表我已经是最好的,这只是暂时的,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我需要做的是怎样保持和提高。至于不再参加比赛是完全正常的,本来大家都不想参加比赛,但因为比赛是提供机会的地方才不得不参加。很多演奏家都是通过比赛走上职业音乐家的道路的,谁拿了大奖还会再参加比赛?

两道处方是作者自己的感受吧,我从没有这样的感觉。我除了练琴和接受一些访问之外,没有参加任何公众活动,对外界环境完全不了解。也许作者想象我在到处参加公众活动,媒体上都是这样的照片,他就以为我是那样生活的。我想媒体的报道永远都是片面的,不可能完整地描述一个人,只有我身边的老师和亲人,才真正了解我的生活。

目标是成为大师

□:你认为这次获奖对你只是一次总结和一个开始,小时候你曾经在日记里写下自己要做钢琴大师,你觉得自己目前是否在由“神童”一步步走向“大师”?
-:“音乐大师”只是对艺术成就的一种说法,并不代表什么。我一直在努力进取,如果我的音乐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自然而然就会承认我。这才是成功,把我称呼成什么并不重要。

□:你说弹钢琴是一件痛苦伴着幸福的事情,在自己无法超越自己的时候会很痛苦,但得到台下观众的认同时会很幸福,你觉得自己的不断进取是为追求台下的认同,还是为了追求自我认同?
-:这是比较矛盾的。我想自己首先是追求自我认同,我是因为自己喜欢弹钢琴才去学的,如果演奏完全为了取悦观众,意义就不大了。一个演奏家当然是演奏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每个人才会不同。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巧合,我们自己认同观众也认同,比如这次肖邦比赛,也许就是这种情况,我这样的演奏观众喜欢,评委也喜欢,我才获了这个奖。

我只选择老师不选择学校

□:为什么会选择到德国学习?
-:完全是出于老师的考虑,是选择老师不是选择学校。我觉得老师是最重要的,我以前上过我现在老师的大师班,觉得他比较适合我,就决定跟他学习。他在哪里我就会到哪里上学,就像我当初从四川到深圳艺术学校完全是为了跟着但昭仪老师学习。我从没有考虑过学校的名气,考四川音乐学院我的专业成绩是第一名,如果为了学校的名气,也可以考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但能跟但老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

□:谈谈你在德国的学习生活。
-:跟在深圳的时候差不多,学的东西也差不多。每天至少弹六七个小时琴,有时候下午去上一些其他课,像英语、音乐理论等等。晚上会在家里看看电视、看看音乐录象,听听CD,偶尔也上网。

□:你觉得这段学习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觉得自己人生经历丰富了,某种程度上视野变得更广阔,也有了更多的舞台经验。但是在演奏上的进步不会这么快,而且音乐上的进步也很难讲,艺术审美是个人化的,我觉得自己更深刻了,可能观众却喜欢我原来那种充满青春活力的演奏。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丰富,我对作品会有新的理解,但是不排除大家更喜欢我以前的演奏。

傅聪对我有看法

□:有人说你获得肖邦大奖源于你对音乐的理解,所谓功夫在琴外。
-:这是别人的看法。我觉得是我天生对音乐敏感,又比较接近肖邦的气质,这种东西是天生的,跟通过学习得到的东西感觉不一样。在琴外确实没有什么可提的事情,只是看看新闻,翻翻杂志,我比较喜欢汽车杂志。

□:你的观点跟钢琴家傅聪先生的“功夫在琴外”的观点不太相同。
-:他好像对我有些看法,我们没有见过面,他可能不了解我吧。我当然也有兴趣学习其他的知识,但目前的状态要求我多学习一些曲目,暂时可能没有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我想做什么都要分阶段吧,积累了一些曲目,研究曲目需要很多人文知识,如果没有曲目你研究什么。

□:你和陈萨、郎郎被成为音乐界的三大新秀,你认为你们三个人分别处在怎样的状态?
-:陈萨是我师姐,我经常听她演奏,她的音乐感觉非常好,特别细腻。在我还没有和但老师学习的时候,她已经是出色的演奏家了,同时师从但老师我跟她学了不少东西。
郎郎的演奏我没有听过,他已经进入职业演奏生涯,据说一年要演100场。这个数目很惊人,不过他发展得比较早,有经纪人来安排他的演出。但每个人看法不一样,我觉得自己无法承受那么繁重的演出任务,我曾经连续演奏过7场,最后新鲜感和表达欲望几乎不见了。

印象


  自从2000年10月夺走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后,世界对于李云迪来说的确是变了。但年轻的他并没有被名利冲昏头,继续兢兢业业,开始了他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深造的学生身份。事实上,他自获奖后便即时宣布了永不参加钢琴比赛,有点似歌手攀过高峰后,宣告退出歌坛不再领奖的味道。李云迪刻意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百分百的古典音乐人,所以,他对“流行”、“娱乐”的字眼特别抗拒。无论问他平时有没有听流行音乐,他都答得肯定。“我从不弹流行歌曲,平时也不听流行音乐。”

  他的书架上,摆的都是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和马赫的曲谱,这些就是李云迪眼中最流行的歌曲。

  他证实了自己是在掌握肖邦演奏风格上最完美并且最富有诗意的钢琴家,他具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才,他的演奏体现了最优雅的声音和最完美的技术。———肖邦比赛特约评员Jan Popis


 
编辑:陈谷川

[ 本帖最后由 鸟鸟爱装嫩 于 2007-1-14 22:31 编辑 ]

TOP

作为一位娱乐明星,朗朗还是算为相当成功的。他很入世,好像很迎合当今大众口味。大概24岁不是一个玩深沉的年龄吧。

他爸爸说只有皇家女才配得起他,就太势力了些。

TOP

原帖由 coolpengpeng 于 2007-1-14 13:04 发表
个人还是更喜欢全盛时期的克莱德曼,听他的演奏有一种说不出的平静,包括命运,英雄这种震撼的乐谱,他演奏起来给人的都是另一种感觉

9494

TOP

我觉得朗朗同学应该被称为"钢琴师傅", 他更象个匠人, 手艺人, 不象艺术家
心理减压及情绪疏导 QQ:64531683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