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最近羽坛有点儿静, 发点儿贴活跃一下...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网络文摘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   
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传说在西周的时期,出现了一年一度欢庆农业丰收活动,在新旧岁时交替间,平民百姓都要在家中生火烧暖房子和炕头,用烟熏走老鼠,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杀鸡宰羊,祝酒共贺。到了汉代,春节的庆贺礼仪有了正式的仪式。在除夕之夜,民众要举行一种击鼓驱鬼除瘟的舞蹈仪式。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年俗活动内容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
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夜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 萝卜、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水饺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
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自宋代中国人开始用纸裹火药制成鞭炮。京城百姓才开始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牌。年轻的推牌九,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官图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扎根于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续二千多年至今。它还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向后人向世界传播这古老民族文化信息!

老北京的庙会

庙会泥人儿.jpg (53.65 KB)

庙会泥人儿.jpg

庙会风车.jpg (38.38 KB)

庙会风车.jpg

庙会小草人儿.jpg (59.82 KB)

庙会小草人儿.jpg

TOP

逛逛老北京的庙会

庙会舞狮.jpg (80.28 KB)

庙会舞狮.jpg

庙会中国狮.jpg (46.51 KB)

庙会中国狮.jpg

TOP

回复 #6 闲云一片 的帖子

:dribble:
<b><font size="4"><font color="purple">日落了。霞消了。月亮与我同行。

TOP

原帖由 bjr 于 2007-2-14 13:28 发表
哎呀呀,那黄灿灿的窝头呀,馋死俺了。。。。



只可惜没原料,下次回国带来给你吃

TOP

哎呀呀,那黄灿灿的窝头呀,馋死俺了。。。。

TOP

:dribble: 眼看着玩儿主的''老北京年食"和秋高的"腊八粥",馋的直流口水. 俺不禁也怀念起俺那儿的年俗来了. 吃过或听说过"粘豆包"吗? 那可是满洲人过年时不可缺少的美味.它颜色呈金黄,形状似宫廷里的"玉面窝头",.亮晶晶的,趁热咬上一口,嘿!香甜软滑,粘糯感似入口即化,里面的豆馅儿也是原香四溢,略甜不腻.这么抢胃的美食,做起来一定复杂吧?非也!只是那原料---"大黄米",实在产量稀少,异常珍贵.所以,这"粘豆包"做起来就有了不一般的程序,吃起来,意义便有些个特别了.
       通常,在年前,先将"大黄米"泡上半日,然后掏净沙子,再晒上大半干,磨成面后再用冷水和,发一个小时,就可备用了.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七分熟后,捣成豆沙放入细白糖,然后攥成核桃大小的馅团包入面内,捏成各种形状.最初像窝头,后来,大概吃出了感情,就将自己的想像或象征意义包了进去.团好可爱的形状,还要放在铺满苏子叶的大蒸锅里蒸上二十分钟.当心烦的时间允许你揭开大锅盖时,那扑鼻而来的,金黄灿灿的原香原味,早已瓦解了双手的防烫意识,不由自主地就抓起一个咬下去,嘴里还冒着热气腾腾的"滋溜滋溜"的声响.
      粘豆包有很多吃法,可粘白糖,品其"香甜粘";可拍成小饼油煎,品其"香酥脆";可沾炒熟的黄豆面儿,做成"驴打滚儿,品其"焦糊香";而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的吃法,是啃"冻豆包",吃的就是它的"冰凉甜爽",然后再各自拿出自己最硬的,磕撞出大家最强的...
      "粘",与"年"谐音,象征着家庭团圆,粘在一处,拧成一股绳,而粘食又有耐饥耐寒之功效,所以,长期生活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满人,以"粘豆包"为年食,其意就不言而寓了.

[ 本帖最后由 闲云一片 于 2007-2-14 02:17 编辑 ]

4264542828.jpg (19.56 KB)

4264542828.jpg

1083042870937.jpg (68.69 KB)

1083042870937.jpg

b_BD22AB5FF6E935F9.jpg (27.91 KB)

b_BD22AB5FF6E935F9.jpg

NewsMedia_5533.jpg (37.56 KB)

NewsMedia_5533.jpg

img2006042411113615.jpg (21.03 KB)

img2006042411113615.jpg

084503_01_213.JPG (16.99 KB)

084503_01_213.JPG

re041215027.jpg (24.99 KB)

re041215027.jpg

xiaochi26.jpg (70.18 KB)

xiaochi26.jpg

20064264642602.gif (102.71 KB)

20064264642602.gif

TOP

原帖由 oliver 于 2007-2-11 11:39 发表


这个简单 , 偶也稀饭 , 偶来做一个,  春节 那 天 ,那个手托 着  粥到 处 走 的 就 是  秋 高 气 爽  了 .

  
好啊!只要你做了,那俺就大大方方地、心满意足地、招摇过市地托大碗转悠着享用喽!
<b><font size="4"><font color="purple">日落了。霞消了。月亮与我同行。

TOP

原帖由 玩儿主 于 2007-2-9 14:13 发表
最近羽坛有点儿静, 发点儿贴活跃一下...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网络文摘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 ...


还叫我们既不老、也不北京的过不过年:lautcry: 。
   
         俺们那儿也有类似的年俗,同时也存小异:比如腊月初八我们喝"腊八粥",一种有点像广东粥的咸粥,或稍稠一些。炉火烧旺,大铁锅架上,先将大米烧个七、八成熟,后加入多种切成小指头蛋大小的各种丁:炒熟的肉丁、炒干的豆腐丁、胡萝卜丁、香菇丁(后来有的)、茄子丁、碎木耳......。随意添加任何正好有的蔬菜或干菜,意在"各族人民大团结":naughty: 。再适量加入些调味料:如盐、花椒粉少许、五香粉一点儿、酱油(?)....再让它们一起"扑嗵扑嗵"煮一、半个时辰就成了。人手一大碗,在寒冬腊月里热腾腾地吃(它很稠,几乎可以用筷子夹着吃),很是香! 天好时,我们小孩会托碗儿在院子里吃,因为它是撒不出碗、又一碗了事的饭。也许是节饭,大人对我们政策宽 ,反正我很爱这顿饭。
<b><font size="4"><font color="purple">日落了。霞消了。月亮与我同行。

TOP

顶老北京。
初五包饺子还真不知道,:astonishment:
今年开包,学捏小嘴儿!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