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台商投资大陆与两岸博弈──透析两岸20年“政冷经热”现象

香港《经济导报》+ {* J: p9 H5 O5 P! W& x

% G( ]0 U( E6 x9 g* h2007年第9期杨剑/(提要)当两岸交流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台湾当局在两岸的互动中已经掌握不了跨越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结果是台商到大陆的投资持续发展,资金额度与投资项目以及技术含量持续提升。台湾当局利用公权力对市场持续的扭曲,使之付出的政治成本越来越高。台当局在台商问题的两岸交锋中已经处于劣势,作用被边缘化。最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政治对立,两岸产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一直无法提高层次,错过了优势互补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最佳时机。8 ^- F& I7 w3 `$ ~
7 u: S3 {5 V0 i+ Q
台商特殊的时空环境人在德国 社区" t0 k! Z& p' @5 T" r0 L
人在德国 社区  U6 D3 h1 Y4 p9 S
从1987年两岸民间开放起,台商投资大陆已经有20年。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空间里。台商以探亲为起点,以血缘和文化亲缘为纽带,跨越两个官方敌对地区进行商业活动。台商登陆是在大陆地区开始对外开放,转向和平统一方针的情形下发生的。但海峡两岸官方并没有正式终结敌对状态,而且台商投资这一群体行为遭遇了台湾当局的“台独”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敌对指向就是中国大陆。$ Y& p* v2 T9 X

! o6 |8 F/ ?4 f8 Z* }5 k台商投资大陆所处的国际环境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台商投资的起点是亲缘联系,但延续和扩大台商投资的却是国际产业竞争。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以往区域性经济交换、命令式经济交换方式已经让位于全球市场交换。以贸易、金融和对外投资形式出现的种种市场,跨越国界或者敌对地区的限制,脱离政治控制,将不同的社会融入到统一的市场之中,让市场的逻辑发挥最大的作用。
; g$ B& a; L3 s' p6 @- d/ q8 l: Z$ [% p
政治与市场逻辑冲突
3 Y0 A/ K5 [9 _) O" @, Z
5 p: Z8 T8 W: m) n台湾当局在国际舞台上并不代表一个主权国家,但是它保留著部份“政权机器”。作为台湾社会的执政者,台湾当局仍然具备“扭曲市场”的资源和权力。1 K% z7 n. [; f& h+ g7 r
, U; g! u( q+ s* `$ G7 s, G  R
市场和政治的组织原则是大相径庭的。政治原则强调属地、忠诚和排他性,而市场是基于买卖双方的能力、契约关系以及相互信赖,是一个主要由价格和数量构成的集合。对一个政权来说,地域边界是垄断和政治统一的必要基础。政治能够通过垄断权力来限制或利用由市场导引的经济活动,为社会内部主要势力集团的政治利益服务。对市场来说,消除一切阻碍价格机制运营的政治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是最重要的。
' r4 |1 h+ F$ R' [0 C- d
$ v. r! s* @; \& u5 @当台商持续对大陆进行投资时,令台湾当局更难以面对的形势是: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跨国企业的主要投资地。世界各国都在考虑如何搭乘中国这辆经济快车,为本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助力。台湾当局采取的敌对政策面临著内部政治与市场间的结构性矛盾。“台独”运动恰恰是在经济全球化冲击国家和地区边界的场景下进行的。当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化而纷纷让渡部份主权时,台当局却为了“台独”的政治目标逆向强化统治权和排他性。人在德国 社区5 X4 u" q! T3 i, a6 v' |

1 N) E" j  h& U! P两岸政治经济考量
% c& d; V8 H$ Q! d5 k5 [% V  i+ m人在德国 社区; K9 A  N7 u7 @/ a' q" T8 s
从大陆方面讲,台商投资带来的技术、资金和国际市场份额与本地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台商来到大陆也具有重要的政治含义,即它打破了两岸界限,促进了人民融合,为最终走向统一提供了一个前景,也为统一工作提供了一个著力点。
7 L0 z' m0 V* o; W9 j
, _" A/ S4 v' R7 `7 B; E+ R因此,大陆的政治目的与市场导向以及全球化趋势是一致的。市场力量需要打破边界,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而大陆方面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首先需要在两岸人民之间模糊彼此界限。
; f# R! Y  x+ k
9 g# ?( v# K: y1 v从主张“台独”的台湾当局来讲,台商是一股去向敌对地区的难以控制的力量。经济上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一定程度的失业和一段时期的产业空洞化等,但获得经济上增长的好处也是不容忽视的。投资大陆可以为台湾带来国际收支的平衡,促进产业转型,增加税收。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传统企业转向大陆,获得了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市场,并产生了规模效应。而从大陆赚得的财富,又重新进入台湾的资本市场,参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资金筹集,带动了台湾股票市场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为台湾经济持续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6 z9 G. B& j) U3 F, Q& X( s% i+ k
: n8 q; X5 g( i! `  T/ X8 j企业投资大陆对台湾当局来说其政治意义更加复杂。首先台湾当局需要经济的持续增长来维护政权的存在。在80年代,台湾当局曾经有利用台商“输出台湾经验”来扩大在大陆的影响力的设想。但是到了90年代,当大陆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以台湾经验扩大影响的政治意图很快就被“戒急用忍”政策替代。台商的大举登陆也破坏了台湾当局进行两岸区隔的企图,因此除了获取部份经济利益外,台湾当局对台商的登陆特别是技术类企业的登陆的看法都是负面的。
! p. E- X" n( M( X$ L3 r
( v9 ]3 o7 u; U两岸的目标和筹码人在德国 社区' [! [1 f0 U( Z/ g7 {

4 W( D7 X) O- A5 V; O4 Q7 o台湾当局在台商投资大陆问题上要达到的政治经济目标分别是:经济上保持一定数量的投资,获取或节省原料和能源;扩大出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利润汇回台湾;核心产业和技术根留台湾,防止产业空洞化;防止资本外流导致台湾国际收支的逆差;防止在经济上更加依赖大陆,受制于大陆;防止台商利益更加中国化,在台湾形成“亲中利益集团”;防止台商成为大陆的支持者─“中共的同路人”;利用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获得对岸在政治上的对等与承认;防止台湾企业成为大陆方面政治目的和军事目的的人质。
  K( l7 D6 o" ^. C$ x& u1 ?, `# y
台湾当局博弈的筹码分别是:运用权力制造投资困难来控制投资的节奏(如三通问题);利用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权在融资等问题上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用补贴政策鼓励台商到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投资;对台湾企业母公司做选择性的税收和财务审查;利用台商家庭在台湾,进行某些生活方面的限制。# U0 x2 g: Y1 |$ o5 C; N
0 J3 Q& _1 A- [0 Z6 y# x
大陆在台商投资问题上的要达到的政治经济目标分别是:经济上要获取台商的资金、技术,增加税收;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就业机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培养当地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增加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性;尽量避免扩大两岸贸易之间的逆差;适时解决两岸投资的单向性问题;避免外部企业控制金融、电讯等核心行业;减少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扩大两岸民众民族和文化认同;扩大台商在大陆的利益,形成对台湾当局“台独”政策的压力;增加支持统一的民间力量,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准备。
, X7 b8 V4 Q9 ?; @rs238848.rs.hosteurope.de
. g, z% e' f  s# ]大陆进行两岸博弈的筹码: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最佳投资地之一;开放政策与全球化、与市场法则相一致;具有在多个跨国企业之间进行挑选的能力;廉价土地而充沛的劳动力,以及人才储备;市场潜力;不断增长的融资能力;在国际上一个中国的格局;不断崛起的中国国际地位。
* M3 y% i+ ]& D# U3 Q+ a9 r: Y4 h1 R, [; Y7 F, R1 J0 ]
台当局的严重缺陷
( X5 B% M: f4 W" f' {3 |' }
2 ]$ o: w$ F2 j# G8 }从一般意义上讲,台湾当局作为大陆台商母公司所在地当局有著职能上的严重缺陷,无法满足台商的期待。从企业来讲,母公司所在地政府应当有能力,要求被投资地的当局通过立法来保护其企业在当地的投资,遵守普遍性的商业规则,平等对待外来公司,减少各种限制,有利于投资利润汇回,并保护知识产权等等。而台湾当局因为政治因素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它无法与大陆政府进行谈判。至今两岸之间也没有保护投资协定这样一种文件。大陆方面只需要单方面通过台商投资保护法来确认对台湾商人投资利益的保护和对投资的鼓励。& p' r' F# ~3 X  t( G1 J+ q. p7 s

6 C5 v1 i. e0 o% c* M" ^2 x4 {rs238848.rs.hosteurope.de另外母地当局应当有能力扶持相关企业,使之达到规模效应,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可以通过补贴相关产业,降低成本,促进产业集中,利用汇率手段保障投资与利润。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政策,对大陆投资的获利不能大幅增长,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和补贴能力都大打折扣。而且当局对企业补贴的依据不是依其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而是根据其是否遵守政府限制性的法令坚持不到大陆去投资而定。这样的补贴无法使企业摆脱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的窘况。rs238848.rs.hosteurope.de5 a, G2 ]( w0 z/ i5 S0 T4 K6 a2 {' F
人在德国 社区1 w5 G/ o0 _! ^  ?' {& w/ n1 v3 }
台商处境十分尴尬人在德国 社区0 }+ ]) f% s0 ?0 v7 O* p

/ U2 v# p! M: g$ J5 ?8 k在两岸政治经济纠结不顺的情况下,台商的处境和角色也十分尴尬。台商往往因为岛内的政治变迁,也因为两岸的政治角力而难以应付。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董事长、东莞台商协会前会长叶宏灯言“有时觉得在大陆当个台商真累,不但要忙事业,要顾家庭,有时还要背负两岸社会上过多的期许和要求。”, C' ]  \: b! O* Q# r" n& {

; C9 `) V: J/ V- u. w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