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钻石:滴血的奢华

全球钻石大约有2/3原产自非洲,但如此庞大的产量不仅没有给非洲带来荣耀和财富,却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罪恶、血泪与死亡。“冲突钻石”就曾一度让非洲承受着无休止的暴力与战乱。在国际上,人们通常把产于长期战乱的国家、产地遭叛军控制、收益用于资助军事行动的钻石称为“冲突钻石”。
- |6 J5 H$ V6 O: s8 r, C8 ~2 D
6 N; h. K  m2 `$ M# s! K$ ^3 O1 Z  ●从一部电影谈起& x+ |/ K/ H! D: T; a2 c, F
rs238848.rs.hosteurope.de% u+ E: G0 d5 W" Q- `- |
  所罗门•范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非洲渔民,居住在塞拉利昂。多年以前,每天早上5点,他准时叫醒儿子,儿子要步行五公里去学校学习英语和数学。他想让儿子当一名医生,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医治疾病。) F0 i% c, s6 b

3 b, U' w6 G( }  1999年5月,所罗门的理想破灭了。塞拉利昂内战重燃,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联阵)撕毁和平协议,向首都弗里敦发起进攻。战火中,所罗门和家人失散。妻子进了难民营;儿子被联阵掠走,被训练成杀人不眨眼的童子军;他也被联阵关进戒备森严的钻石矿场,打捞钻石卖钱为联阵换取军火。一天,所罗门偶然捞起一颗稀世美钻,粉红的颜色,个头足有鸟蛋那样大。他把钻石藏在矿场隐秘的角落,只身逃了出来。' E; z; ]$ ^% ^, H1 Q8 }2 \7 J" c
% ?. j( e  ^5 l
  在弗里敦,所罗门找到丹尼•阿彻,一名南非出生的白人,受雇于某大钻石集团,通过他的手,难以计数的晶莹剔透的钻石源源不断地从非洲战乱地区流向国际市场。丹尼•阿彻答应帮助所罗门找到失散的家人,所罗门则必须带丹尼回到矿场,取出那颗稀世美钻——好莱坞惊险影片《血色钻石》,就这样展开。
8 ^5 V& G6 ?7 f% B  K) h8 z, g6 _3 t
  从去年圣诞节开始,电影《血色钻石》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今年2月登陆欧洲各国。电影以上世纪90年代末西非塞拉里昂为背景,叙述了叛军联阵利用钻石交易壮大实力,跨国钻石公司助纣为虐,让当地人民深陷无止境的战乱的故事。血腥和震撼成为观众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冲突钻石”也因此再度成为欧美社会谈论的焦点。
% U6 v& r7 u7 M5 c+ ]0 T7 y( _3 a7 Y. {3 J" Q" b0 D
  ●非洲大陆的旧伤痛
  d' D& c! M7 u人在德国 社区& @- k& R+ z1 S& u
  非洲“冲突钻石”的大肆交易始于上世纪90年代,它使安哥拉、塞拉利昂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深受其害。在这些出产钻石的国家,战火绵延,钻石的开采换回了打仗所需要的武器,买了武器又来抢夺钻石开采的权利。如此循环反复,每一颗钻石无不沾上黑钱与黑人的血迹。而从战乱地区流出的“冲突钻石”,被钻石批发商带到世界钻石加工中心——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或者印度的孟买……精明的商人,对钻石来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 _4 M8 E4 Y6 v' y3 u4 Y7 F. e! g+ s
  从1992年到1998年,安哥拉最大的反政府武装“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一度控制全国70%的钻石产区,获得37亿美元的收入;在塞拉利昂,联阵凭藉自己控制的钻石矿场,每年可以“出口”22.5万克拉钻石原石,邻国利比里亚一手收下来自联阵的“冲突钻石”,一手向它提供武器,甚至帮助它训练军队,致使塞拉利昂内战一打八年,50万居民沦为难民;在刚果(金),卡比拉依靠丰富的钻石资源,终于在1997年推翻蒙博托统治,入主金沙萨总统府……根据不同机构的估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冲突钻石”占据全球钻石原石交易量的7%到14%。
6 u/ y1 k/ ?* F* f! [
- f; v. q0 z) R6 F人在德国 社区  1998年12月,非政府组织“全球目击者”公布一份报告指出,包括戴比尔斯集团(当时控制全球60%交易的钻石原石交易商)在内的世界钻石大批发商,对“冲突钻石”的流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份报告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两年后,在联合国和多家非政府组织的努力下,一项旨在根除“冲突钻石”、消灭战乱根源的行动开始了,这就是现在国际上通行的“金伯利进程”。
* P/ a6 w! p7 C3 i, z3 t* n( t人在德国 社区8 J) q& ]7 K  `4 d) B
  根据协议,钻石原石只可以在参与“金伯利进程”的国家之间交易。每一颗进行跨国交易的钻石原石,必须被装在安全容器里,还要配备一份经政府认证的编号惟一的证书,声明钻石来自非战乱地区。“金伯利进程”同时设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参与国必须定期接受审查和同业监督,所有钻石原石销售都要经过独立审计,受到单独政府法规的管辖。任何国家若被发现没有遵守这些规定,则可能受到“金伯利进程”的制裁。今天,参与“金伯利进程”的国家已经达到69个。根据来自世界钻石委员会(WDC)的数据,目前“冲突钻石”只占世界钻石原石交易量的1%;而根据其他机构的估计,这个比例略低于5%。

Diamant.jpg (20.29 KB)

钻石:滴血的奢华

Diamant.jpg

Share |
Share

2.
+ ?) {) Z1 I) Q6 Q9 l2 H9 vrs238848.rs.hosteurope.ders238848.rs.hosteurope.de$ v2 a9 T9 K# H
 ●冲突不再,血泪依旧
+ T& x6 a4 C8 Y6 A1 p$ [0 N! R8 R4 f3 j% k; ?" n6 y3 ?. C
  晨雾还没有完全消散,27岁的卡本巴•依鲁攀着粗糙的长绳,已经来到15米深的矿井底部挖钻石。从懂事的时候开始,他就整天围着矿井打转。只有肩膀宽的矿井,勉强容下卡本巴瘦小结实的身躯,七个同伴站在矿井边沿,不错眼珠地盯着下面的一举一动。卡本巴要一直呆到井底氧气几乎耗尽才能被同伴拉出来透口气。两个月来,他一直在井底拼命,却还是一无所获。: W0 ~$ o8 U4 H0 b; P8 s

) F7 O" y, l$ E0 q! ^5 Drs238848.rs.hosteurope.de  在刚果(金)东开赛区的首府,像卡本巴这样的个体“挖钻人”数以万计。1907年,比利时殖民者挖掘出第一粒钻石,这里顿时变成追逐梦想的宝地。1917年,Miba矿业公司成立,1960年刚果获得独立,新政权控制公司80%的资本,同时委托Sibeka公司和戴比尔斯集团(两家同时拥有矿业公司剩余20%资本)经营开采。1984年,蒙博托政府强迫Miba所辖矿区向个体挖掘者开放,从那以后,这里的人口猛增了十倍不止。
5 t+ h  D* N" e" `3 O  j/ @8 T
- B. L; ?5 i( S  如今,内战已经结束,民主选举也在去年7月顺利完成,生活在Miba矿区的“挖钻人”却依旧挣扎在贫困的边缘;从矿区淘出的每一颗钻石,依然饱含他们的血泪。军阀走了,端着步枪的“安全部队”取而代之。他们三五成群,戴着墨镜,走在街上,谁也不敢冲他们瞪眼,都知道他们手里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不是吃素的。这些人镇住了丛林里出没无常的土匪,自己却因为工资太低的缘故,偶尔也操持点“副业”。
# a0 b& h9 E3 ]+ d人在德国 社区/ v: Z/ {& v5 q7 j- {
  “在矿区,为了能活下来,什么都可以做。”卡本巴•依鲁说道。天天有年轻姑娘聚在矿井边,300刚果法郎(1美元约合565刚果法郎)就可以和她们亲热一番。白天,“挖钻人”精疲力竭在井下忙碌,靠吸食大麻压制住死亡的恐惧。入夜,他们把镐头铁锹撂在一边,拼命往肚子里灌烈酒。因为长年累月挖掘,矿区沟壑纵横,看上去仿佛来到美国的大峡谷。卡本巴说,不久前,一个绰号“神父”的“挖钻人”冒着大雨奋力挖掘矿井,结果被倒塌的泥土活埋在里面,“抬出来早就没气儿了”。6 @) c# M1 i9 D' c
rs238848.rs.hosteurope.de& N/ b0 A1 b5 A5 ]0 d4 `
  眼下,Miba矿区已经大不如前,年产量从上世纪60年代的1800万克拉,直落到如今的600万克拉。在矿区深处,有一块儿最令“挖钻人”怦然心动的地方,它就是Polygone5号矿区。尽管大部分矿区对个体开放,这块面积4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却被政府封存。每天晚上,至少有1万名“挖钻人”试图通过非法手段潜入5号矿区。他们塞给警卫500刚果法郎,找到一处矿坑,在挖掘机够不到的边边角角,用尽全力背出一袋脉石。当地一名政府官员说:“我们需要对这些可怜的穷人施与一点宽容。”不过,500刚果法郎只能换取一个晚上的通行权,到了太阳升起的时候,执法者马上翻脸不认人。一旦被捉,意味着10美元罚款,这个数字与刚果(金)人口的月平均收入持平,可不是个小数目!
7 J1 d: v% p$ wrs238848.rs.hosteurope.de! p! l  v. d  P. a& |' E
  尽管无数“挖钻人”梦想潜入5号矿区,卡本巴却从来不肯尝试:“进到那里,就像上前线一样危险。常常会成为活跃在那里的‘自杀者’的猎物。”“自杀者”即是一群土匪。17岁的姆巴拉却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到5号矿区冒险:“我们一共五个人,都被一个穷字逼得没办法。”他见过死人,见过被“自杀者”割断喉咙倒在路旁的人。2006年,政府一共从5号矿区抬出十余具尸体。
- U( i# _9 r- y9 e. W
- ~! B! [$ U. l●实情,美丽的包装?
7 n: B2 t4 ~# W1 w* P3 b2 ^1 w1 U- `! O  t' y/ g3 }
  《血色钻石》公映以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消费者甚至因此舍钻石而选其他宝石。由于影片在北美上映的时候,恰好赶在西方传统的圣诞购物潮,业内人士普遍担心消费者受到电影“误导”,拒绝购买他们的产品。为了证明产品清白干净,世界钻石委员会不惜投入1500万美元广告费(戴比尔斯集团成了这场斗争的输家,因为在电影里惨遭点名,集团负担了一半广告费),以昭清白,还特意开设名为“钻石实情”(www.diamondfacts.org)的网站,用英、法、日等五种语言细数钻石产业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好处,向公众澄清“冲突钻石”的真相,以及“金伯利进程”的实施情况。人在德国 社区, a" `; B8 g5 V; Q" n1 l  e

. C: n: B% L$ l, Q人在德国 社区  在南非的维尼夏钻石矿,工人住在远离矿区的生活区,班车24小时穿梭于矿山与生活区之间。为了让双职工家庭和单身汉安心扎根,戴比尔斯集团制订了周到的银行货款计划,以此刺激生活区周边小商业的发达。有人计算过,钻石矿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可以衍生出包括餐饮、服装、杂货、房屋建筑等在内的11个工作机会。在博茨瓦纳的奥拉帕矿,生活区周边商圈的营业额每年高达1.5亿欧元。
9 P+ V+ J% h8 \- V2 f! K
! {8 P$ }. G& X7 x9 M: Q8 [$ N. D  钻石矿的确激活了矿山周围方圆百里的经济,然而,即使在今天,像南非和博茨瓦纳这些与战乱冲突绝缘的钻石生产国,钻石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实惠,也是非常有限。当璀璨的钻石从大地深处被淘出的时候,即使在南非大城市的郊区地带,贫富分化所体现出的不平等,已经给社会撕开一道巨大的伤口。武器走私,毒品贩卖,持械抢劫……不法行为四处横行。老矿工费雷茫今年69岁了,他蜷缩在戴比尔斯集团出资修建的生活设施极其简陋的平房里,对现实非常不满:“种族隔离政策剥夺了我们的自由,现在,流氓阿飞四处制造恐怖。”更可怕的是,艾滋病已经成了南非和博茨瓦纳矿山周围可怕的点缀。甚至有医学专家悲观地估计,到2010年时,非洲居民的平均寿命甚至可能下降到29岁——这些,同样是钻石背后的实情。和刚果(金)、塞拉利昂、安哥拉一样,“金伯利进程”的福祉暂时难以眷顾到这里的平民。) F9 H- g0 i+ D; f+ Q6 ~& f! h$ f

% w5 e1 Y7 W+ m. R2 W: j! e" p# M人在德国 社区  更何况,“金伯利进程”本身有待完善。2005年,美国公布的从南非进口钻石原石的数额,多于南非公布的出口数字,这说明在实施“金伯利进程”的环节中,存在政府官员舞弊行为。随着刚果(金)、塞拉利昂、安哥拉内战结束,科特迪瓦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存在“冲突钻石”的国家,“金伯利进程”并没有对其政府授权,可是数以千计的小矿主仍在塞盖拉、托尔迪亚、博比等钻石产区忙碌,大量没有“金伯利进程”证书的非法钻石通过邻国加纳流向国际市场。据联合国估计,这些在“金伯利进程”之外的钻石每年给科特迪瓦带来的收入,大约在1000万到2300万美元之间。为杜绝科特迪瓦钻石外流,“金伯利进程”已经给加纳敲过警钟,准备收回对它的授权。人在德国 社区% ?2 J3 J9 y" D9 \$ D- k+ m  p

; R$ w7 {$ u! I/ R/ C  这天清晨,姆巴拉和他的同伴一夜冒险终有回报,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枚纯净的原石,重达6.35克拉。中间商席尔瓦把2500美元和五部移动电话甩在桌子上,不动声色地等着姆巴拉离开,这样的场面,他见得多了:“他们拿上这笔钱,带回一段美好的回忆。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回来。”大吃大嚼,狂灌啤酒,和姑娘们疯狂亲热……一俟钱财挥霍净尽,接着潜入矿区冒险,姆巴拉的生活哲学,就是这么简单。
6 _; Z( Q% m3 V- R( p+ T# }人在德国 社区
. j0 O8 D9 @3 }  收下姆巴拉这笔大买卖,席尔瓦马上乘坐飞机来到金沙萨,以2万美元的价格出手。接下来,他会在金沙萨逗留数日,大开香槟,夜夜笙歌,慷慨地“用现金付账”。几个月以后,姆巴拉用血汗换来的这枚原石,将在伪造证书的掩护下披上合法外衣,送到安特卫普、特拉维夫或者孟买的加工厂,琢磨成精美的成品,摆上巴黎、伦敦或者纽约的商铺——无论经验多么老道的专家,也考察不出它真正的产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