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的问题

今天早点睡觉,明一大早去看医生。


有个问题我想了十几年了,第一次问别人是14岁的时候,我的同桌,一个成绩巨好巨聪明又活泼的男孩,我很喜欢他。

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突然问他,你想过自杀吗?
他白了我一眼:你有病啊?


很受伤。。。从此再没有问过别人了。

可是死是一个在我心里一直萦绕着的问题,
我一直在想它。

不知生,焉知死,中国儒家文化是现世,务时的,
个人对死的惧怕心理必须被入世的积极态度所克服。
好在有了佛教,个人生死的问题才有了精神上的寄托。

我不愿依靠信仰,我想应用理性。
但我止不住的幻想自己怎样的死去。
怎样死去才充满美感。





本来想问问大家,你们想怎样死去的。
突然一下子,内在的伤感情绪溘然而止。



其实谈论死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不一定非要夹杂个人情绪在内。

不过我承认,几分钟前我的确情绪不佳。

还好,我想我的本质还是倾向于做个乐观的哲学家,而不是悲观的诗人。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Share |
Share

原帖由 卡百莉 于 2007-3-22 00:20 发表
好像这个词离我很远   因为现在我很年轻,  但若有不测  我希望是一瞬间的  

因为不希望看到爱我的人悲伤。。。。

死并不沉重  而是在得知即将死亡而又无能为力的人们   为自己封上了沉重的枷锁

LZ  我 ...


呵呵,就是活得不错,才会对死恐惧阿。
像释迦牟尼,是个衣食无忧的王子,才会去思考生死轮回的问题。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原帖由 夜半歌声 于 2007-3-19 20:48 发表
从前看过这方面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
庄子的老婆死了,惠施来看他,发现人家老先生高高兴兴的鼓盆而歌。对死亡的恐惧,说到底,是对未知的恐惧。
庄子认为,生命是宇宙的造化,生死轮回就有如春夏秋冬四季转 ...


六道轮回最早不是源于佛教 而是源自佛教之前的古婆罗门教,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教 。
虽然
古婆罗门教也观察到了六道轮回的事实,但他们的观察却是有限、有边界的,外道最多只能观察到八万劫内的轮回,
该范围之外的轮回现象就观察不到了,而释迦牟尼佛却是能够无穷尽地观察轮回现象的。
所以,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深浅程度的区别。

TOP

关于死的问题,这个theme太大了,细说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两千年多年前就有人思考这个问题了。

简单的说人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身体,肉体,二是精神灵魂。
人死了肉体会消失,但精神灵魂不会消失。人的灵魂是有轮回的。

一个人今生的性格,脾气,禀性,爱好,口味可以说都是无数次前生在今生的体现。
所以有俗话说,"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的说法!
西方医学的 催眠术,源自易经的 四柱八字,禅宗的五眼六通 都能证明人有前生灵魂在轮回。


[ 本帖最后由 active 于 2007-3-22 01:41 编辑 ]

TOP

未知生,怎知死
既知生,岂惧死
吾表兄,年四十余。始从文,连考三年而不中。遂习武,练武场上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改学医,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http://obstking.spaces.live.com
Q群:16205009

TOP

好像这个词离我很远   因为现在我很年轻,  但若有不测  我希望是一瞬间的  

因为不希望看到爱我的人悲伤。。。。

死并不沉重  而是在得知即将死亡而又无能为力的人们   为自己封上了沉重的枷锁

LZ  我想你还活得很不错吧~!
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ll die today. -- James Dean

TOP

经常在想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可是从来没有想过死哦~~
lost in freedom~~

TOP

以前做梦被人追杀,最后马上就要被杀的时候会醒过来,一身冷汗.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已经死了,有的人看得见我,有的人看不见我.我去找以前的好朋友,但是他们看不见我,我试着去摸他们,然而什么也摸不到,我仿佛透明的一样,我知道我变成鬼了.后来我醒了,反应过来是个梦,却突然很悲哀.原来对死本身的恐惧并没有那种失去所有的感觉来得强烈. 一个人死掉了,就什么也没了.生命是最后的本钱. 所以我现在更加小心的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签名档已屏蔽

TOP

死亡其实是个很残酷的词汇,大家都没有直面过死亡,所以可以说得很轻松。

TOP

从前看过这方面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
庄子的老婆死了,惠施来看他,发现人家老先生高高兴兴的鼓盆而歌。对死亡的恐惧,说到底,是对未知的恐惧。
庄子认为,生命是宇宙的造化,生死轮回就有如春夏秋冬四季转换,本身就是世界的必然规律,为此而痛苦悲哀,基本上是没什么意义的事情。
抛去他的理解不提,这个说明了道家的一个观点:以理化情。对理的了解,可以抵消情的困惑。斯宾诺莎说: 心灵对世间万物的必然性的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能在多大的范围内有力量控制,而不为之受苦。(只记得大意如此)
所以,一个人对死亡的态度,取决于他对生命,生死的理解。

佛眼能够透过万事万物的表象观其本质,能晓世间一切法,所以佛眼中的圆融世界,无生无死,无悲无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