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355
- 威望
- 417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100
- 在线时间
- 4029 小时
|
11#
发表于 2007-6-11 20:2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这年头,感光器件决定了很多很多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30616
这个主题酝酿了一段时间,本来打算在PMA 2007后再说的,但是现在看各位YY得那么起劲,也就不能免俗,也来凑个热闹。
PMA 2007是于3月8-11日,在美国Las Vegas举行:
http://www.pmai.org/index.cfm/ci_id/27922/la_id/1.htm
在这之前,一些厂家先行推出了新品,没有推出得,也是传言纷纷。这些传言是否能够证实?一定要等到厂家正式宣布吗?
未必的。只要看看感光器件,就可以知道一个大概,一个线索,或者说YY的基础。
先说说Fujifilm吧,从2006年开始卖的S3 PRO到2007年开始卖的S5 PRO,都是用了一块23.0´15.5mm Super CCD,不过S3 PRO叫做SR II,而S5 PRO叫做SR PRO,但是从“12.34 million (S-pixel: 6.17million, R-pixel: 6.17million) pixels”和“4,256´2,848”这样相同的指标看,可以这样断定:依然都是SUPER CCD,只是S5 PRO用的SUPER CCD是S3 PRO用的改进了少许。
从感觉上看,FUJIFILM的S5/S3是用NIKON卡口的镜头,但是似乎卖的并不好。原因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原因一是一再推迟上市的时间。正因为一再拖延,丧失了机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价格偏高。本来SUPER CCD是自己生产的,理论上成本可以降低的,除了给NIKON一些机身专利费外,应该售价不高的。
从上面两个原因,可以推导出:FUJIFILM的感光器件生产遭遇困难。
至于困难是什么,不太清楚,也许是成品率低。
再看看SIGMA采用的FOVEON X3感光器件,自从SD 9出来后,一直受到许多用户的关注。后来出的SD10和SD9都是采用了FOVEON的FF7X3-C9110:
http://www.foveon.com/article.php?a=119
回忆一下,SD10是2003年10月发布的,直到2006年,才宣布推出SD14,而这个SD14则是采用了FOVEON的Fx17-78-F13D:
http://www.foveon.com/article.php?a=222
这年头,替换的新机器要等3年多,也够意思的了。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还是FOVEON X3感光器件的生产遭遇到困难。
据说现在FOVEON X3的感光器件是由韩国的XX公司代工,也许会有所改善。
接着看看OLYMPUS,今天刚宣布了两款新机器:E410和E510。
此前的E-1和E-300就不说了,都是用别人的感光器件。
后来的E-330就不同了,由于OLYMPUS和PANASONIC是合伙干的,终于研制出了一个LIVE MOS,整出一个7.5MP的来,放在了E-330/PANASONIC L-1/LEICA DIGILUX 3上。
有自己的感光器件就是不同,想咋整都成。
在去年的10MP DSLR的冲击波下,再靠7.5MP的LIVE MOS是无法应对的。OLYMPUS也是匆忙应战,出了个E-400,可就是不在亚洲卖,弄的一些FANS咬牙切齿的。要知道,这个E400用的可是CCD,具体是啥厂家的,好象不是很清楚。
为啥不在亚洲卖,只在欧洲卖?原因很简单:这个10MP的感光器件产量不足。
今天终于好了,O和P合伙的结果出来了:10MP的LIVE MOS。于是一下就推出了E-410和E-510,都用了这块LIVE MOS。
至于要在PMA 2007展示的E-1的后续机型,虽然现在公布,但是没有正式宣布是多少MP的,不过可以预见:E-1的后续机型应该还是用这块LIVE MOS,也就是10MP的机器。
还可以预见:接着下来,PANASONIC/LEICA也会推出采用这块LIVE MOS的10MP的类似机型。
有自己的感光器件就是舒服!
接着接着看看CANON。
不用说,刚推出的小三子: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28121
太NX了。
但是仔细看看,10.1MP这个指标让人感到有种说不清的苦楚:这么NX的机器,居然配了个总像素也就是EOS 400D水平的CMOS:
http://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4252
当然,这两个CMOS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是在像素数上,是相同的。
再回忆一下,去年SONY A100掀起了10MP革命,引起了NIKON D80、PENTAX K10D、OLYMPUS E400和EOS 400D的推出,仿佛现在手上不拿个10MP的机器,都不好意思与别人打招呼!
那么到了现在,小三子为啥还是10MP的呢?如果是技术问题,那么将连拍速度放到8fps,有效像素提高到12.8MP,不是更受欢迎?
为啥?CANON为啥会这样呢?原因是什么呢?
很简单:CANON的感光器件太牛了,想咋整就咋整!有自己的感光器件就是爽!
你SONY A100是10MP的吧?然后NIKON D80也是10MP的吧?没关系,咱CANON随便整一下,就出个EOS 400D,最后价格比你们的低,卖得比你们好!
有自己的感光器件就是爽啊!
接着接着接着再看NIKON、PENTAX和SONY了。为啥不分开说?这些厂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伙的!
话说当年,SONY一块6MP的CCD,生产了多少机器?
NIKON的:D100/D70/D70S/D50/D40
PENTAX的:全部DSLR中,只有K10D没用这个6MP的
已经灭了的KM:A5D/A7D
SONY:A100
这毁了多少人啊!
去年6月出现的10.2MP的A100,整得NIKON出了个D80,PENTAX出来个K10D,虽然各机器的处理不一样,但是用同一个CCD,就如同父母本来就是黄种人,不可能生出一个黑人的。本质都是一样。
有自己的感光器件就是爽!
没有自己的感光器件就是酸!
现在关于NIKON的传言中,D40X的可信度是最高的,为啥?因为已经有了个10.2MP的感光器件摆在那里,装进去就是了。
D3的可信度呢?是否高?或者很低?难说,如果是APS-C画幅的,可信度高些。
至于SONY,传言说SONY有款12.4MP的APS-C机器正在测试,这个可信度比较高。为啥?因为SONY能够生产CCD!从10.2MP到12.4MP,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它可以在1/1.7"类型的感光器件上整出个12MP来:
http://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4959
目前能够生产APS-C画幅的感光器件的厂家还有KODAK,但是好象近来KODAK的动向不明确,似乎没有什么新的感光器件出现。
所以可以放胆预测一下:没有SONY感光器件的消息,SONY/NIKON/PENTAX新机器的传言,恐怕可信度都不高。
从整个市场看,CANON是最NB的,因为自己的CMOS已经得心应手,笑傲江湖!但是不外卖,只在店里吃,好听的是“独善其身”。接着就是SONY,一块感光器件分给大家用,好听的是“普度X生”。接接着就是O/P/L联盟,只要在LIVE MOS这路上走好了,就惬意了。
--------------------
开荒牛补充的:
补充一些:
Nikon的D1、D1X、D1H用的CCD都是订做,据说也是Sony,别人买不到。
D2X的CMOS也是订做,准确地说是Nikon和Sony合作设计,因此也不对外卖。
还有就是Nikon的LBCAST,自己设计别人(Sony、Sanyo?)代工,当然也没有对外销售,除了后来Sony R1貌似用了一个改版的(面积小点,数据读取方法简单些)。
当然还有D200用的那块Sony CCD,虽然是量产产品别人可以买,Nikon的设计师当年吹牛说这块芯片不好驾驭,而据说后来Pentax设计师也承让曾经想在K10D上使用那块每秒连拍5张的芯片但到最后不得不放弃,给Nikon设计师的牛皮增加了一些可信度。
Sony与Nikon的关系不一般,从D1开始到现在可以说互相依赖。也可以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是Nikon在驱动Sony开发SLR芯片。Nikon有一篇文章说到当年开发D1时找遍全球都找不到合适芯片,最后找到一个日本厂家,把要求提出后那个厂家(Sony)当时都不相信,最后还是把产品做出来。
可以做SLR传感器的厂家还有,比如Philip当年做的那块全幅600万芯片,好像是在芯片上分四次曝光,可惜嫁错了人给Contax。
另外Cypress半导体收购了欧洲Fill Factory后出了一块900万的APS-C CMOS芯片,90美元一块,没人用。Fill Factory当年与Kodak合作出过一块1400万的CMOS芯片,也是嫁错人给Kodak,出了三款机器后就没有下文。
Kodak还在做传感器,从135全幅到120准全幅都有。除了给Olympus做过以外还现在还给Leica做,包括R8/R9数码后背和M8上面的。加拿大的Dalsa也是做CCD,都用在120数码后背上面。
所以说这个传感器领域既牛B也不牛,关键还是综合考虑:性能、价格、产量。
-------------------
此外有关富士胶卷,从S3 Pro到S5 Pro在感光器件上面没有多少改变。这有几个解释,第一是他们遇到了技术问题,无法得到革命性的提高;第二是开发资源(人员和预算)不够;但我更希望相信是这个原因:他们在开发下一代革命性的立体(四层)感光器件。
这富士的四层CCD/CMOS传感器专利申请里面我们有过热烈的讨论,也报有很大的期望。
------------------
有关D1以及Nikon与Sony合作的内幕来自这里:惊爆内幕:原来D1、D1H、D1X有1080万象素。
部分内容由nickwolf翻译。
=============================
D1的研发从1996年开始,当时只有军工和航天工业使用的传感器才符合D1的设计目标,而他们(尼康)的产品价格只有几千美元,当时的传感器厂商谁也不信这样的相机造出来能一个月卖几千台。
最终他们找到一个厂家同意生产传感器但在初次产品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时传感器很费电,需要几瓦的电力。用电池根本带不动。但就算如此,也必须使用这样的参数来实现包括高速连拍在内的功能不可。所以就勉强在Nikon内部开始了驱动电路的开发.
一开头,技术人员连让那块传感器工作起来都做不到。他们在驱动线路的走线设计上采用传输线路、分布常数等思路,努力的结果终于使得传感器可以被驱动起来了。而做到这一点的背景,则是我们使用了来自90年代初从专业级高清模拟摄像机开发中摸索出来的知识。
说道这里,记者惊问——“把高清摄像机的技术运用到了数码相机上来了?!”
其他方面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当图像传感器开始工作、传出美丽的图像的瞬间,我当时震撼得鸡皮疙瘩都立了起来。当时从心底里感到——开发了这块图像传感器、可真太对啦~~!
记者问——“这块图像传感器从诞生到你们驱动成功,用了多长时间?”
差不多两年时间吧。那之后还继续进行了作为量产的质量提高工作。当时人们都在怀疑——做这么大的图像传感器、难道真的可行么?不过在大家看到拍摄出来的照片的瞬间,开发这块传感器的厂商那边的诸位,都一下子有了干劲。我们尼康见到此等场面也很高兴。他们(传感器开发厂商的人)纷纷说“做这么大的传感器、真值了”、“真的能动起来啊~~!”、“你们尼康能有这样的驱动技术、我们真的没想到呢~~~”我们感到,一切曾有过的怀疑,在这个瞬间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
记者又问:这台相机从开始销售前就是一台魅力十足的产品咯?
正是如此。销售后也反映良好。正因为是我们尼康,才能驱动这么大块的传感器,还能卖得这么好。市场对我们尼康有了这样的信心,开发下一中大型传感器对我们才方便了许多。厂商方面才对我们尼康提出的很多希望和要求表示接受。那时候,数码单反相机开发的最大课题正是传感器。实在太~~~~重要了。现在看来,当年那苦难的道路,如今变成了甜美的回忆~~~~~
有些话当年是秘密、现在总算可以说了。那台D1的图像传感器当时公开发表的是270万像素,实际上那传感器乃是1080万像素的。说起来真的是“披着羊皮的狼”呢!之所以像素差了四倍,乃是技术方面的原因。要想实现高像素数、高信噪比,就只好把多个像素合而为一。早在数码相机的婴儿期,能开发出有如此高像素的 CCD,的确是拜托了尼康数码单反相机此等想象力的福气啊。而且相机整体也实现了1080万像素和每秒5桢的高速,能完成如此高速的驱动技术,实在是了不起的。
D1相机发布后他们的研究重点转向改进用于静态图像的摄像机图像处理技术。开始他们把这些摄像机图像处理技术没有做任何改变应用于静态相机,这导致照片看上去有点像电影里面的一个画面而不是真正的相片。他们发现对于静态相机图像处理一些参数和算法需要改变。实际上他们得到有关D1图像质量的反馈和需求。比方说使用D1很难得到真正的色彩还原,因为D1使用视频里面广泛应用的NTSC色彩空间。
虽然D1的色彩空间比较广,但不是用户友好而且没有多少数码图像设备或者软件支持NTSC视频标准。不管怎么说,设计师认为当时采用NTSC色彩空间导致了让大家对色彩空间的认知。在D1发布以前没有多少人知道如何将RGB数据准确还原色彩,而D1发布后人们开始关心色彩空间对于准确色彩还原的重要性,在 D1H和D1X发布前市面上有很多色彩空间的讨论。
对付色彩还原设计师通过一些尝试和错误方式后才把握好。他们意识到一些奇特的色彩问题,比如文学中时常提到山时蓝色的,这来自于一个天空光谱入射特性导致越远的高山显得比真实更加蓝。仔细调试图像参数可以让数码相机表现这个现象。
[小西 编辑于 2007-03-06 08:26]
[老西 编辑于 2007-03-07 20: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