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 置死地而后生的英伦爱情

电影《面纱》改编自英国作家毛姆(1874-1965)的小说,全程在中国拍摄,由好莱坞演员娜奥米沃兹,爱德华诺顿主演,并担任此片的制片人。与原小说以及1934年嘉宝主演的版本相比,片中丰富了一些中国人的戏,使得中国背景并不仅仅是块青山绿水,破败街道的幕布。毛姆的小说情节本身就不是很复杂,英国细菌学家费恩处理“红杏出墙”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式,说实话,我欣赏他在最尴尬的绿帽时刻,还能冷静的松开已经转动半圈的门把手。当然他的“高风亮节”不是毫无底线的退让,尤其是身处在混乱又自由的异国他乡。他选择让妻子陪他去霍乱流行的最前方来作为惩罚,这样的“双惩”计划竟然顺利启动,其中有一丝生硬,因为妻子吉蒂出轨的对象确实如费恩所料,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接下来夫妇二人虽然貌合神离,相互折磨,但肉身终归还在一起,共同面对,“欢迎”着随时会前来拜访的死神。看此片的开头,我心中还是有个疑问,男方对于第三者事件的处理,是不是当时英国人行为的标准理想模式,如果不是发生在中国,他俩的感情又会怎样?

黄秋生饰演的军官,保持着他近段时期银幕形象惯有的冷眼旁观,只是偶尔用多国语言的才能来制造翻译过程中的幽默,在《孔雀》中扮演大哥的冯砾还是那副招牌式的傻笑,而吕燕继续以其独特的面容,傲人的身材传播着西方人秉持的东方审美趣味。幸好有这些重要角色的存在,使得《面纱》中不单是僵硬的老头尸体,或是大声喝斥的无理村妇,也能透过中国军官的视角,牵涉到一些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民间排外方面的细节。但也仅仅是如此。


时代华纳公司已经在欧洲出版2区DVD了!

pv1280a.jpg (320.33 KB)

pv1280a.jpg

Share |
Share

TOP

原帖由 丢手绢 于 2007-9-19 15:11 发表
电影《面纱》改编自英国作家毛姆(1874-1965)的小说,全程在中国拍摄,由好莱坞演员娜奥米沃兹,爱德华诺顿主演,并担任此片的制片人。与原小说以及1934年嘉宝主演的版本相比,片中丰富了一些中国人的戏,使得中国背 ...


很美的电影。费恩对妻子的要求是要么出轨的对象肯娶吉蒂, 要么就随他去疫区。他是知道结果的,他也就让妻子看清这一切。也好似惩罚了。

突然发现怀孕的时候, 也是他们俩重新找回爱情的时候,找回爱情对他们的意义是无比的。所以他们都说(
吉蒂是留着眼泪说的), (孩子是谁的?)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是西方和东方爱情和伦理思维和的最大差别。

TOP

看片子的介绍好像很不错,呵呵,就等链接下载咯

TOP




剧情:

吉蒂为了逃离20年代伦敦浮华却又空虚的社交圈,也为了防止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沉默寡言的医生沃特·费恩的求婚。费恩在把吉蒂带到上海后,便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细菌学研究中去。孤独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唐森发生了婚外情,当费恩发现时,他羞恨交加。为了报复,也为了重整自己的生活,费恩决定孤注一掷,带着吉蒂远走霍乱肆虐的偏远城镇。沃特从一尘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线,他慢慢地协助控制了当地的疫情。吉蒂则开始在一家由法国修女住持的修道院兼医院中做义工,并逐渐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意义。沃特和吉蒂终于可以互相敞开心扉,但就在他们日渐亲密的同时,沃特染上了霍乱。沃特的生死决定了他们新近迸发出来的激情能否转化为永恒的爱情……

剧照:


男主角


女主角


工作中的对话


修道院里的音乐室


偷情


美丽的乡间水景


尴尬的到来


黄秋生和夏雨,戏份也不多


他们住的屋子

TOP

TOP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出生于律师家庭,曾在伦敦情报部门工作,战后周游世界各地。他一生共创作了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150多篇、剧本30多部。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作为奥斯卡·王尔德风化案之后的一代英国作家,毛姆在自己的作品中小心避免了与同性恋有关的各种题材,尽管他本人也曾拥有一段长达三十年的同性恋情。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接受了坎特伯雷的国王中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在这里,毛姆没有取得学位)的教育之后,毛姆成为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实习医生(1892-1897)。1897年,他根据自己在伦敦兰贝斯贫民区做助产医师的经历写成了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这本书出版后销路很好,这使得毛姆下定了弃医从文的决心。从1903年起,毛姆开始戏剧创作。1907年,一部关于婚姻与金钱的喜剧《弗雷德里克夫人》再次为毛姆赢得了声誉。1908年,一时间有四部毛姆的戏剧作品在伦敦上演,真可谓盛况空前。毛姆的轻喜剧作品深受王尔德的影响,通常以中产社会世俗背景下爱情和婚姻中的波折为主题。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个剧本,其中较著名的有《圈子》(1921),《东苏伊世》(1922),和反战戏剧《For Services Rendered》(1932)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40岁的毛姆加入了法国的红十字急救团。在西线服役时,他遇到了22岁的美国人吉拉尔德·哈克斯顿。哈克斯顿外向活泼、精力充沛,与由於口吃而不善交际的毛姆恰成互补。毛姆遂雇哈克斯顿为自己的私人秘书,两人的伴侣关系一直保持到哈克斯顿1944年去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战中,毛姆受英国军事情报部驻法国总领约翰·瓦林格爵士之邀,作为特派人员往返于伦敦总部和欧洲大陆之间,为军情部在欧陆的其他情报人员穿针引线。毛姆的这些经历为他后来创作的一些间谍小说,如《阿申顿》(1928),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1915年,毛姆与慈善家托马斯·巴尔那多博士的女儿茜瑞·威尔卡姆生下一个女儿。茜瑞当时是个有夫之妇,但她次年与丈夫亨利威尔卡姆离婚,并与毛姆结婚。但是婚后,毛姆大部分时间与哈克斯顿生活在一起。这对同志伴侣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携手同行,游览了中国、印度、拉美等地。毛姆作为“世界旅行家”的称号也由此而来。在这些旅行中,哈克斯顿好比毛姆的眼睛与耳朵,在与旅途中各色人等的交往中,为毛姆搜罗了大量“奇闻轶事”,而这些故事日后则成为毛姆小说创作的源泉。1927年,茜瑞终于不堪这番冷落,与毛姆离婚。茜瑞后来在自己的事业──室内设计──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算是对她婚姻失败的一点补偿。   毛姆最知名、最畅销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也是在一战期间出版了。毛姆去世前,这本书的销量就已超过一千万册。在这部半自传性作品中,作者将自己的口吃换成了小说主人公菲利普的跛腿,描述了一个青年成长的历程。随后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1919)同样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此书中,毛姆以法国画家保罗·高庚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一个英国股票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为逃避世俗到南太平洋的小岛大溪地作画家的故事。毛姆小说中的主人公几乎总是对应著某个对毛姆有重要影响的现实人物,如小说《寻欢作乐》(1930)以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为创作原型,晚期作品《刀锋》(1945)映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刀锋》中主人公拉里在寻求自己精神家园的苦旅中,最终在印度的苦行主义和神秘氛围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除了这些优秀的长篇小说,毛姆还是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大王。他的短篇小说有一百多部。他的短篇小说《雨》,收录于小说集《叶的震颤》(1921),后来还被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   1926年,毛姆在法国境内的地中海度假胜地里维埃拉买下了玛莱斯科庄园别墅,毛姆的后半生除去旅行,基本上就是在这里度过的。1940年,毛姆搭上一艘煤船逃离法国。二战期间,毛姆生活在美国。1946年,毛姆回到法国里维埃拉。设立了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的年轻作家,鼓励并资助他们到各处旅游。1948年写最后一部小说《卡塔丽娜》。此后,仅限于写作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同时对自己的旧作进行整理。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图鲁兹大学分别授予他颇为显赫的“荣誉团骑士“称号。同年1月25日,英国著名的嘉里克文学俱乐部特地设宴庆贺他的八十寿辰,在英国文学史上受到这种礼遇的,只有狄更斯、萨克雷、特罗洛普三位作家。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享年91岁。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内。死后,美国耶鲁大学建立了档案馆以资纪念。

TOP

威廉·索默赛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
毛姆生于巴黎英国大使馆,八岁时母亲去世,悲伤的毛姆遂把她的一幅相片保留在床边直到自己逝世;十岁时父亲劳伯特•奥蒙得•毛姆(大法官)亦去世,他继承了一笔每年300镑的遗产。
毛姆于查特豪斯公学毕业后入剑桥大学学习。后来因为染上肺疾而前往法国南方里维艾拉疗养,开始阅读法国作家的作品,
1897年医科毕业后毛姆成为妇产科医生,并以自己的经验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Liza of Lambeth)。此后弃医从文,毛姆开始写作,一写就七十年。《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 是毛姆的代表作,带有自传色彩。

主要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