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个现象--从亚文化的雄起来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何时悄然兴起了阵阵寻根风。
追溯历史渊源,分析当下时势,自我观察,自我描述,自我命名,以在日益趋向同化的世界中,保持某种自身文化的封闭性和特殊性。

全球化首先是通讯交通的全球化,人们的沟通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自我描述,自我命名,相互认同的循环也成为了沟通主题中重要的一环。

在网上不仅发现了藏独,疆独,蒙独,满独等网站,还有不少别的少数民族的民间独立网站,都是受各自海外民族团体财力支持。
都是旨在宣扬和保护自身的语言和文化遗产,虽然立场和主张各不相同,但共同之处都是声称,我们被汉文化压抑了千年.....

话说中国人看自己,自我描述的尺度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在这样宏大的历史和地理界域支撑下,来梳理社会走向的脉动。


谁要是仅仅局限在自己家里十几二十年和那十几二十亩地的眼光,来判断是非成败,往往会被人讥笑为井底之蛙。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齐家不过是为了治国,治国也是为了最终一平天下;即使打扫自家屋子庭院,也要胸怀打理天下事务的壮志豪情。

小的局部现象映射出某种宏观局势,但是如果拘泥于小礼小节上,就会把握不住宏观局势中更为复杂的联系,因此中国儒士文化往往强调的是立足于小家,放眼于大家。

因此谁过度强调小尺度的自我描述,就会被嗤之以鼻。

我们说在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圈子中,某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是为了和其相反的文化现象互补,起到内部自我调节平衡的作用。

比如,日本人一面以高度严谨和自律称霸全球,一方面其变态色情行业高居世界第一。
比如,德国人有着脑残的,脑子一根筋的纳粹传统,同时又成就了无数最耀眼的哲学艺术的思想巨人。


中国儒士阶层一脉相承的大历史观,其实正是和中国普通百姓中,源自于农耕文化,强烈的家庭观和地域观互补的。

这两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在不断的相互碰撞和冲击,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可以体现在这样一个同化/分化的循环往复过程中。



不要说各个少数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就连不同省市的人,都有非常强烈的家乡意识。只是,这些包含地域文化深情的表达并不是那么受鼓励。

中国人说要“求同存异”,异是存在的,也是受尊敬的,但是摆在外面说的话,要“求”的还是个“同”字。

前些年,不少湘籍的文人墨客大兴湖湘文化追根,在媒体上各处专题演讲讨论,还出了一大堆诸如《我是湖南人》,《湖南人的精神》的湖湘文化探讨丛书。
同时也成为舆论中外省人冷嘲热讽的靶子,有人说湖南人有点点成绩就自吹自擂,自我标榜,别忘了,你不仅是湖南人,还是中国人,还是地球人。

一边自己要存”异“,一边环境要求”同“。这似乎的确也是永恒的宇宙规律。

各地亚文化的崛起,现在看来,是全球化运动中一个与之互补的必然的逆向动态。

天下大同是趋势,但是另一个趋势是世界在形成新的格局,新的分化。

中国文化中海纳百川的兼容并蓄性,在这个趋势下,必将把握机会,向世界更多的展现出其独特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我以为,最能代表中国,最有能力被输出的所谓普世价值观,无非就是这个了。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呼出欲出,一个对于西方人来说的全新理念。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8-5-31 13:37 编辑 ]
Share |
Share

哈,太专业了,其实称纳粹为文化传统是不为过的,不过我倒觉得东亚东南亚一边的国家文化传统更纳粹化一些。当然也包括祖国了。
要成长,但不以冷漠为代价
要成熟,但不以现实为代价
要成功,但不以卑劣为代价
要成全,但不以背叛为代价

TOP

原帖由 疾风游侠 于 2008-5-31 14:13 发表
...这个概念不是这么新,好不好。
有兴趣可以找找和Regionalismus相关的书。
还有就是在全球化,新媒体的条件下,Identität是怎么形成的。推荐 Manuel Castells,"Die Macht der Identität"

所谓自由 ...


你说的根本不是我说的,你是彻底的西方人的脑子,什么是中国人的智慧,推荐你去读于连Jullien, F.的《Un sage est sans idée》(《圣人无意-或哲学的他者》),你们波鸿图书馆哲学系专业图书馆就有德语版。

还有谢谢你的推荐,关于Castells的那本书,几年前我就上过关于他的那套书的一个专题Seminar了,他罗列了太多的信息和分散的观点,却缺少系统的理论,更像一个庞大的Information Age的datan bank,一年的seminar下来,我们对这套书的深切感受就是nothing new in the books。于连的书出得比Castells要新得多了,短小精悍,观点精辟,建议你吸收吸收新的西方知识。

TOP

比如,日本人一面以高度严谨和自律称霸全球,一方面其变态色情行业高居世界第一。
比如,德国人有着脑残的,脑子一根筋的纳粹传统,同时又成就了无数最耀眼的哲学艺术的思想巨人。



这两句话我比较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