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代周报”驻京记者花久志(GeorgBlume)是德语媒体报导中国的最出色记者之一。从1997年开始,他致力于向德国读者展示一个处于经济、政治、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他的报导既揭露中国的问题,也肯定中国的积极变化。今年3月以来德国媒体对中国的偏激报导以及德国政府两年多以来对华政策的变化使他有感而发,撰写了题为“中国不是罪恶之国”(China ist kein Reich des Bösen)的长篇杂文,最近在德国出版。 德国之声:您在“中国不是罪恶之国”这部书中写道:维护德中关系的希望落到了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身上。您对刚刚结束的施泰因迈尔中国之行满意吗?
德国之声:您在书中称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是对抗路线。我引一句话:“是她为德国公众将中国视为罪恶之邦的投影提供了政治土壤。”这样说不是太重了吗?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默克尔对布什说,中国不遵守规则,西方必须联合对抗
花久志:默克尔在上台初始就对中国做了一些原则性的批评。她在首次出访华盛顿时就说,中国是一个不遵守任何规则的国家,西方必须共同对抗中国。这与德国一向对中国所保持的态度完全不同。在默克尔之前,德国将中国视为一个努力接受西方规则的国家,不只是世界经济的规则,还有民主、人权,中国在逐渐地适应,而不是将中国摆到对立面,视中国为另外的体制。而这正是默克尔所做的。
德国之声:一些德国政治家在有关中国的讨论中愿意发表迎合民众的言论,有关中国的报导也存在片面的倾向。这两者都与老百姓对未来的恐惧有关。他们担心中国的崛起就意味着德国的没落。您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为什么?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创造的工业岗位比流失的要多
花久志:因为对中国的恐惧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担心中国人抢走我们的工作位置。而正是这种推测是完全错误的。当然中国会成为我们的强有力的竞争者,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但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为德国创造就业岗位的国家。据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在过去8年中,大约有5万工作岗位从德国流失到中国,但那些向中国出口的企业创造的工作岗位远远多于5万。因为中国从德国进口的机械或金属产品都是工作岗位很密集的行业,中国迄今为我们带来了劳动岗位,是积极的因素。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一定还包括如何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如何减少环境污染。而这两个领域正是德国的强项。德国不应当帮助中国吗?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都想开上汽车的愿望是合理的,但是
花久志:绝对应当。德国甚至有道德上的义务。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现在较为贫穷的人口也想有取暖设备,想有朝一日开上汽车,这些愿望是合理的,我们不能横加指责。但如果照这样发展,中国在20年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是欧洲和美国的总和。因此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技术帮助中国,用清洁煤炭技术阻止可预见的发展最后变成生态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