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海外孩子来说,中文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如何培养孩子对中文感兴趣是他们学好中文的第一捷径。不论学什么,最好能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不把学习当负担,带着问题去探究,在快乐中学习。其实,培养学习兴趣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轻松,就像道理大家都懂能做到的就太少了,所以,目前如何激发孩子学习中文的兴趣,让孩子们持之以恒地学下去,依然是摆在海外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在美国做了十余年的中文教师,想把一些培养孩子学中文兴趣的做法拿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画画做动作,让孩子在玩中学习象形文字

   

中文与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中文悠久的历史和特点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和兴趣。特别是一些象形字,如:鱼、水、马的演变都是很生动的材料,我常常给孩子们画画或者拿一些实物图片比较中让孩子看明白汉字的一步步由来,让他们在画字的玩中对汉字树立兴趣。还有一些特别的字,如:老公公的,我图解成字头是两条眉毛,可以看成是鼻子,如此便画成一个老公公的脸谱。一些名词,如等都可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帮助记忆。一些动词,如等则可以通过做一做方法激发兴趣,增强记忆。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在听说中进步


学习语言需要环境,要有大语文观,不听不说,只学会读写,就如在国内学哑巴英语,不仅学起来费劲,而且不学之后就会很快忘记。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必须用普通话回答,讨论,而且要求孩子们在下课时也要用普通话交流,甚至要求家长在家里也尽可能地用普通话跟孩子交谈,有条件的家庭可安装中文电视,尽可能多创造学习中文的机会,创设学习中文的氛围。刚开始,孩子们不习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用母语——英语交流起来方便、顺畅。我一听到他们用英语交流,就引导用汉语再说一遍;听到他们用普通话交流,就加以表扬。不怕发音不标准,首先要他们学会敢说,在说中互相纠正,然后比比看谁说的最流利、发音造句准。这样持之以恒,教室里、校园内,听到的普通话渐渐多了,学生们讲普通话的兴趣也浓了。

三、编制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学习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文很多字词在国外找不到相对对应物,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单凭讲解很难让同学在脑海中形成直观印象。所以我在课余时间,在电脑上编制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另外我也借鉴了新加坡一位中文老师的经验——教师变身博客,通过网络日记引导学生接触中文——引导同学在网上学习。不过编制课件虽好,但是非常费时费力,毕竟我每天的时间有限,并且我也不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幸好一位家长向我推荐了一个叫绝色中文的网站,据说是面向全球华人儿童,以汉语学堂教程为主的,我从它那里借鉴了不少课件制作方法及图像,后来觉得网站挺符合我们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习惯,就干脆奉行“拿来主义”了,直接引导孩子们课余时间到那里学习。

四、丰富教学形式,让孩子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

让孩子掌握好语言点,不仅需要进行机械操练,而且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进行辅助练习,例如做游戏:学了水果名称以后,就通过猜水果名称的游戏帮助记忆;比赛: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量词以后,做量词的比赛;猜句子:学了词语或者句型以后,让学生用形体动作或画图演绎一个词语或者句子,其他学生看后猜出是哪个词语、什么句子;根据课文话题做情景表演。引导孩子在课余时间玩耍中观察事物,鼓励他们把玩耍中发生的趣事,体会到的亲情认真地记下来,然后拿到课堂上交流,同学们比一比中学习劲头自然就上去了。一位老师讲他们班一女学生讲述了自己幼年时模仿爸爸剃胡子,结果割伤了自己,只好贴着创可贴去上学的有趣经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事后,老师让她把所讲的记下来,整理后就是一篇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此习作登载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学中文》专版上。

久而久之,让学生自己制作卡片,做游戏,编故事,根据课文或者自己写的作文编排话剧,话剧是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式探究学习。课堂教学中不妨尝试幽默,让学生感到意外,并在意外中产生快乐。比如我们学到字,会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瓜,西瓜、冬瓜、南瓜、黄瓜、甜瓜、苦瓜,一连串地说下去,最后一个傻瓜,会逗得学生前仰后合。学到的时候也是,放学、放假、放心、放炮,放电,一路下去,最后一个放屁,惹得学生捧腹大笑。后来学到的时候,学生们说了好几个带的句子:要下雨了、要下雪了、要开花了、要吃饭了、要回家了……最后一个小男生说了一句要死了,也把老师和同学们都逗笑了。

TOP

TOP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