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着汉服祭民族英雄

 10名身穿“汉服”(汉族传统服装)和22名穿着普通衣服的中国青年,昨天齐聚北京崇文区东花市斜街的袁崇焕祠墓,祭祀这位在374年前被中了后金(清朝前身)天聪汗皇太极反间计的明朝崇祯帝下令凌迟处死的民族英雄。

  这32名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的“汉网”(www.haanen.com)网友,昨天还到了孔庙祭孔,并前往天坛、王府井等“人气旺盛”的北京地标旅游。

汉族传统文化复兴

  祭祀活动在下午开始,由黑龙江的汉网版主刘斌宣读祭文《祭袁大督师文》:“坦荡君子儒门贤生,临危受命执掌兵戈……神州新立人民共和,倡导正气以德治国。德从礼出衣冠为本,浩然正气忠义为先。吾等青年咸集八方,甲申周年拜谒英灵。同倡礼义共塑精神,正本清源当仁不让。复兴中华再造盛唐,华夏风骨统御八方。”

  活动筹划人之一,来自天津的方芳前天接受本报电邮采访时说,自从明朝在360年前的“甲申年”灭亡后,汉服就绝迹于神州大地,而他们此次穿上汉服祭祀袁崇焕,就是想借助汉族衣冠文化这一特殊的美的形式,来推动汉族传统文化的复兴。

  方芳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汉服无论是表现潇洒飘逸还是含蓄平和都有独特的魅力。这次能穿着美丽的汉服祭奠袁督师,除了借此推动汉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外,更表达自己对外在和内在美的统一追求,而这和汉服本身所象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暗暗吻合。”

  郑州的王乐天(他是360年来穿着汉服上街的第一人,详见本报2003年11月29日的独家报道),也参加了昨天的祭祀活动。

  他前天接受电邮采访时说:“中国有衣冠上国的称谓已经几千年了,这次能穿着汉服拜祭为了保卫华夏文明而牺牲的民族英雄,感到非常骄傲,而能和三百多年一直守着袁墓的佘家的后人佘奶奶合影,更让人心潮澎湃。”

  王乐天所说的佘奶奶,就是374年前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掩埋袁崇焕遗骨的佘姓义士的第17代孙女佘幼芝。

  佘义士埋葬袁崇焕后,庐墓而居,并遗训子孙世代为袁督师守墓。三百多年来,佘氏家族恪守祖训,不敢有违。文革期间,袁墓袁祠受到破坏。改革开放后,佘幼芝多方奔走,终于说服了有关当局重修袁墓袁祠,但佘家却因为文物部门的相关规定而不得再庐墓而居。

  佘家世代为袁将军守墓的事迹,曾经引起国际媒体注意。一名美联社记者采访后感慨地问道:“美国立国也就二百多年,你们佘家却为一个人守墓三百多年,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佘幼芝当时的回答很干脆:“不为别的,就为忠义二字。”

讲究忠义精神

  刘斌前天在北京接受本报电话访问时说,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忠义精神,而袁崇焕和佘家十七代人,分别就是“忠”和“义”的化身。

  刘斌受访时还说:“汉网是爱好华夏传统文化的网友们的精神家园,组织此次活动也是为了响应政府提出来的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号召。之所以采取恢复汉服和祭奠袁崇焕这样的民族英雄的形式,是因为理性的民族精神需要民族文化做为基础和依托。这种形式是以树立民族文化为主,而不是无谓的发泄和煽动盲目排外的情绪。”

  “大家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包括对汉民族服装的追求只是华夏文化复兴的一个开始,唤醒包括‘忠义’在内的华夏文明精神内核才是汉网网友的共同心愿。”王乐天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Share |
Share

昨日报道汉网(www.haanen.com)网友身穿汉服祭祀明末蓟辽督师、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消息之后,引起了中国巨大的社会反响,“汉网”服务器很快就因为访问量激增而陷入“瘫痪”状态。

  汉网管理员“逸秋”昨晚接受记者电邮采访时说:“昨天上午8时半,也就是早报网更新之后,汉网的服务器立即便因为大量网民访问而不堪重负,论坛的速度非常缓慢,以至于汉网的技术人员不得不制作了一个临时页面对广大网友表示歉意。”

  他还指出,“在汉网网友对早报报道和评论的跟帖中,我们看到了对海内外华人同一文化血脉所系的深情,大家纷纷对海外华人报纸做出的报道表示感谢。”

  他接着说:“在汉网之外的中文网络世界里,也纷纷引起了讨论,总的来说是对恢复汉服表示支持,但是也有少数网民担心恢复汉服是否会引起大汉族主义情绪,汉网网友也自发的加以解释:恢复汉族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和国家法律一致的,毕竟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主要的传统根源所在,汉服丢失在清初的屠刀下,那是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现在的满族兄弟没有任何关系。”

  “逸秋”指出,“早报的文章被四处转载,在各个论坛,特别是和历史文化相关的论坛始终保持着高的点击率,《联合早报》作为海外华人对传统文化支持的象征深植在了许多中国网友的心里。‘早报中国,中国人谢谢你。’这是我从汉网网友的帖子中读到的心声,也是中国那些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的想法。”

  另一方面,“汉网网友祭袁公”活动筹划人方芳昨晚在接受电邮访问时说,前天的“汉服”活动,引起很多路人的关注,纷纷询问什么是汉服,而他们也一一作了解说。

  方芳说:“路途上有人认为我们是日本人、韩国人,还有人认为我们是拍戏的,都投来好奇的目光,一些健谈的人来与我们攀谈,在解释的过程中,他们一开始似懂非懂,到了最后都非常能够了解我们,很多人问哪里可以买到,还记下汉网的网址,表示一定会去看看。”

  她接着说:“尤其是一些外国人,以前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即使有民族服装也是旗袍马褂,所以对于我们的服饰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合影留念,一些英语好的网友用英文向他们解说,取到非常好的效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就是所谓“汉服”,也有一个款式的问题,因为从秦汉到宋明,样式其实变化很大,除了保持有对襟和袍袖作为基本特征外,彼此还是有出入的,所以在以上这些人看来,就几乎没有两套是来源于同样的时代的,从而显得潦乱,有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就几个女孩子来说,服装就是分别来自于先秦、汉、宋和明朝的,这个女孩的衣服就是宋朝的窄袖款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成为老外追逐的对象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华灯初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令人侧目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在北京的街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祭拜仪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刘斌宣读祭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