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占大便宜的不是日本而是英国/zt

甲午战争
  德国要想从中国索取一个港口,借此机会与俄国接近,使俄法的亲密关系松动,以摆脱德国的孤立处境。

  俄国早就盯着大连军港了,俄国也想学习英国老大,学英国缺少港口不行。

  帝俄直截了当地说:“假如日本占领南满,对我们将是威胁。我们不能容许日本占领南满,假如不履行我们的要求,我们将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我们就成为中国的救星,中国会尊重我们的效劳,从而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们的国界。”

  法国参加联盟,一面是由于俄法同盟,一面是染指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对台湾的野心还没有放弃。

  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首先发难。

  俄国外交大臣说:“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我们的计划是,如果日本不接受此项友谊的忠告,俄国正考虑三国对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与本国间的一切交通。”

  同一天,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将一艘装甲舰、一艘巡洋舰开赴远东。

  德国外交大臣马沙尔表示:“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指《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

  4月19日早晨,法国驻华公使蒙得培罗通知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法国决定参加俄国的计划。

  4月23日下午,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联袂至东京外务省送交备忘录。

  俄国公使希特罗渥说:“日本永久占领辽东半岛,恐怕会招致冲突。希贵国政府善体此意,采取保全名誉之策。”

  德国公使哥特斯米德说:“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开仗是没有希望的。”

  先礼后兵,然后大军压境,没有实力靠口水那是万万不行的。

  帝俄是第一个秀肌肉的,俄国正在向远东边区派遣一支29500人的部队;海参崴已被宣布为临战区,黑龙江北岸一带正在进行战争准备。

  日本举行御前会议,经过反复讨论,得出一个基本方案:对三国可以让步,对中国则寸步不让。

  有力的才是有理的,谁让爱新觉罗王朝如此喜爱和平呢?

  会议决定,向三国提交以下的复文:“日本帝国政府根据俄、德、法三国政府之友谊的忠告,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

  不久,明治天皇宣布诏书,接受三国忠告,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

  日本吐出来不是白吐的,问爱新觉罗王朝要动迁费。

  之后,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决议:“作为永久放弃辽东半岛之补偿,对清国要求之赎金,其数量限额为库平银 1 亿两。”

  爱新觉罗王朝突然发现,旅游地产虽然赏心悦目,账面价值不菲,不过一时变现不了,国库里没有现成的银子。

  虽然日本很想索性终结爱新觉罗王朝,可是有俄、德、法三个火枪手看场子,此数先减至5000万两,再减至3000万两。

  最后谈妥,爱新觉罗王朝将3000万两赔款全部交清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日军实行撤回。

  随后《辽南条约》在北京签订。

  其主要内容是:

  一、中国让与日本国管理的奉天省南部地区及辽东湾东岸、黄海北岸、奉天所属诸岛屿,永远交还中国;

  二、中国支付3000万两酬报费,于1895年11月16日交清;

  三、酬款交清后,三个月以内,日本军队从该交还地一律撤回。

  根据《辽南条约》,中国于1895年11月30日收回海城、凤凰城、岫岩,12月10日收回复州,12月21日收回旅顺,12月24、25日收回金州、大连湾。

  至此,日军侵占的辽南诸城全部收回。

  甲午战争以这种方式收场,让李鸿章从“联日拒俄”转轨到“联俄拒日”。

  之所以写这些细节,其实可以从这些细节来理解和比较民国时期处理中日俄关系时的微妙之处。

  阳光下没有太多新玩意,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心难测。

  抗日战争绝不是我们看到的拳击赛,有赛前严格的训练,有完善的比赛制度和规则,有公平的裁判等。

  中国足球的黑哨都可以让绿茵场上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八卦,而一场决定国运的国战又哪里可能公平、公正、公开呢?

  “联日拒俄”和“联俄拒日”,其实都是弱国外交的产物,都具有丧权辱国的色彩。

  但是光靠骨气和口水可以改变吗?

  如果光靠骨气和口水可以改变,我和大家一起去苦练气功,猛吐口水。

  说到底,拳头硬要靠实力,要靠综合国力,不是GDP的漂亮数据,更不是花团锦簇的旅游地产。

  此外,就算弱国无外交,但是并不说明弱国无博弈。

  对于中国近代很多的失败,实力不足固然是根本,但是更大的损失在于我们的博弈水平不足,外交水平低下。

  对于世界游戏规则不理解、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如当年鸦片战争的谈判,中国人对于协定关税还认为占了便宜,对于治外法权更觉得无关紧要,这些失败是不能被弱国无外交所掩盖的!

 中国需要的是对于历史的反思,而不是点验战果,回避失误。

  而我们的历史上的清流和现代的愤青,希望中国在外交舞台要做到寸步不让。即使是霸权的美国也是不能完全随心所欲地在外交舞台做到寸步不让,更何况中国?

  在此意义上的弱国无外交是天朝极度自大和极度自卑的矛盾心态体现。

  这一点,当时日本很清楚,它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甲午战争虽然打趴了爱新觉罗王朝,壮大了日本的国力,不过占了大便宜的是坐山观虎斗的列强们,而占最大便宜的是从没露脸的大佬——大英帝国。

  别想不通,这就是老大的好处,不然抢老大的位子干吗?

  其他列强也得到不少好处:

  俄国修通了西伯利亚铁路,利用中东铁路的建成,将势力渗透到东北全境,并随时可能威胁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日本甚至准备将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北的朝鲜,作为退让的底线。德国得到了日本撤退后的胶东半岛的数个军港……

  日本花了大力气,可是抢到的大块利益成为其他列强的美餐,这就是国际政治现实。

  不过最大的冤大头是爱新觉罗王朝。

  前面说了,爱新觉罗王朝向日本赔款的两亿两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排在友谊前面的还有更实在的:利益!这份友谊实在不便宜,最后本息总计高达6亿两。

  借款偿付的具体情况为:

  清政府为了依照条约在三年内还清赔款,1895年7月,中国政府同俄法两国签定了《四厘借款合同》,即“俄法借款”,全部借款4亿法郎,年息四厘,分36年还清,折扣为。

  1896年3月,中国政府同英德两国签定借款合约,即“英德借款”,借款总额1600万英镑,年息五厘,分36年还清,九四折扣。

  1898年3月,中国政府再次同英德签定借款合约,即“续英德借款”,全部借款1600万英镑,八三折扣,年息四厘五,分45年还清。

  据计算,仅上述三笔借款给中国造成的可以估计的间接损失就达40471万两,同时这些借款还包括了苛刻的附加条件,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地丧失,有关条件如下:

  1. 偿还期45年内,中国政府不得加速偿还或提前一次还清,也不得变更偿还方式;

  2.“此次借款未付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物应照先进办理之法办理”(即海关税务司职位一直由英国人充任);

  3. 借款担保的范围,除以关税外,还有货厘和盐厘(赫德就趁此机会要求中立衙门将有关的各厘局交由总税务司管辖,大大地扩大了总税务司的权力)。

  这些条件保障了利息的收取,加强了对于中国收入的控制,这些占赔款近二倍的利息和附带利益都被大英帝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获得,国际金融资本的得利超过了日本的战争财,而日本的战争所得,更多的是偿还了外债给国际资本和再次向列强采购军火,利益大部分还是流入了列强和大鳄的腰包。

  有意思么?

  中国战败以后,日本是发了横财,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真正在背后暴赚的也不是德、法、俄等国,而是大英帝国,他们通过金融货币的手段,谋取了超过我们想象的利益。

  更大的利益就是随之展开的金融货币战争,威逼中国的白银进行贬值,列强与日本共谋,对于1895年4月从中国得到了亿两的“甲午战争”赔款,强迫要求中国以英镑交付,从而使得中国必须抛售白银来换取英镑。

  其实说与日本合谋还抬举了它,大英帝国为首的银行家只有一句话:

  与我们交易只收英镑。

  必须抛售白银来换取英镑!这意味着什么商机?

  原先兑换英镑的汇率是保持每三两白银等价一英镑,而由于是大英帝国的干部担任爱新觉罗王朝海关的公务员,修改调整爱新觉罗王朝汇率也是本职工作。

  1896年,爱新觉罗王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国籍)曾向各国提出一个备忘录,指出“白银对英镑的兑价一直不断地贬低,以致目前,必须六至七两才能购得英币一镑”。

  一句话等于打赢一场“甲午战争”。中国的白银贬值到原来价值的一半!

  如此巨大的贬值必然造成中国更大的损失,立即发生的损失就是我们在马关条约以后向列强和金融资本的借款归还会有巨额汇兑损失。

  这个强迫“要求中国以英镑交付”的看似无害条款,通过修改调整汇率这简单一招,等于兵不血刃地再杀了爱新觉罗王朝一回“甲午战争”。

  不过没动枪炮,爱新觉罗王朝只当天灾。

  这些因中国的白银贬值而多支付的财富,买单的自然是人傻钱多的爱新觉罗王朝,收钱的不是杀气腾腾的日本武士,而是进了温文儒雅的英国绅士荷包。

  其实人傻钱多的爱新觉罗王朝付出远远不止这些。

  间接金融利益我们撇开不算,就贬值后海关的税收和我们的贸易损失就极大,中国海关在大英帝国公务员治下总税收不断增加,从1865年的830万两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两,而1885年增加到1450万两。1887年洋货进口突破1亿海关两。到1894年,7年间已经迅速上升到亿海关两。

  所有这些损失加起来,绝对不是什么亿两白银,也不是带利息的6亿两白银,而是十几亿到几十亿两白银的损失。

  知道厉害么?啥叫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甲午战争”中的英国与日本,就是典型案例。

  我说的是不是编的?这都是一些经济学硕士博士的学术课题和成果。反正我是没有制造“常凯申”的胆量。

  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来不靠口水,靠的是实力,靠的是谋略。

  作为孙子兵法的后人,至今都很少能理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含义。面对外交纠纷,不是口出狂言,言必“血洗”、“封杀”,就是号称韬光养晦,视而不见,唯独忘了用智慧寻找“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路。

  这一段与几十年后的抗日战争有关么?有关!全面抗战前的1935年,中国有一次“法币改革”,大英帝国将1896年玩的那一套变换了包装,又上演了一次。

  人傻钱多的爱新觉罗王朝给折腾没了,羽翼丰满的日本帝国可没忘记当年背黑锅做嫁衣的一幕。

  “法币改革”的推行,等于将日本帝国的在华利益,都要缴纳相当比例或是一半以上给大英帝国。

  要阻止“法币改革”的推行,不是要终结大英帝国,就是需要终结那个推行“法币改革”的中国国民政府。


  两者必居其一。

  打架要找好欺负的,中国国民政府就是好欺负的。

  日本从来很坚定很独立:日本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文章摘自 《我们这样去抗日》 作者:陈启明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现在呢?
其他国家都是受益国。。。。除了我们。本可以称雄东亚。。现在却沦为朝鲜 古巴 伊朗 叙利亚的盟友。。无语啊,劳民伤财,得到的是什么?

TOP

本帖最后由 Reibert 于 2012-3-31 14:31 编辑

这个论点让人觉着… 表面上,英国通过日清、日露两战获得了深入中国长江中上游和在中国投资办厂、 经营铁路的通行证,但其代价更为巨大,由于英美都支持日本报复俄国,使得德国得以摆脱对西边强国的顾忌,也无畏没落俄国的钳制,掀起欧战,经过数十年的兩次战争,英国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日不落帝国不得不退守英伦三岛。日清、日露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美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