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11月22日来RWTH接受荣誉博士,有兴趣得同学去AULA1看看物理大师风采。

RWTH verleiht Ehrendoktorwürde an zwei Nobelpreisträger
Anlässlich des 50-jährigen Bestehens von CERN werden bedeutende Physiker geehrt

Es geschah neun Jahre nach dem verheerenden 2. Weltkrieg: Der „Conseil Europé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 (CERN) wurde von zwölf europäischen Staaten ratifiziert. Dieses in Genf angesiedelte weltgrößte Forschungszentrum für Teilchenphysik sollte die führenden Wissenschaftler Europas wieder in friedlicher Forschung vereinen. Heute sind 20 Staaten an CERN beteiligt. Rund 7000 Mitarbeiter aus 80 Nationen arbeiten dort gemeinsam. In diesen Monaten feiert CERN das Jubiläum seines 50-jährigen Bestehens.

In seiner erfolgreichen Geschichte haben viele herausragende Forscher bei CERN geforscht. Drei von ihnen wurde sogar die größte wissenschaftliche Ehre, der Nobelpreis, zu Teil. Zwei dieser Nobelpreisträger bekommen nun die Ehrendoktorwürde der RWTH Aachen anlässlich des CERN-Jubiläums verliehen. Zum einen wird Professor Dr. Carlo Rubbia geehrt, der zwischen 1989 und 1993 CERN als Präsident vorgestanden hat. Der italienische Experimentalphysiker erhielt den Nobelpreis 1984 - zusammen mit seinem Kollegen Simon van der Meer - für die Entdeckung der W- und Z-Teilchen. Dies sind Austauschteilchen der so genannten schwachen Wechselwirkung, die unter anderem für bestimmte Formen der Radioaktivität verantwortlich ist. Ebenfalls die Ehrendoktorwürde erhält Samuel C.C. Ting, der lange Jahre am CERN als Teamleiter geforscht hat. Der Physiker aus den USA entdeckte - zusammen mit seinem Kollegen Burt Richter - 1976 die so genannten J/Psi-Teilchen, subatomare Partikel.

Die Verleihung der Ehrendoktorwürde findet statt am 22. November um 16.15 Uhr in der Aula I des Hauptgebäudes der RWTH Aachen, Templergraben 55. Alle Interessierten sind hierzu herzlich eingeladen. Bei der Feierstunde stehen drei interessante Vorträge - von den beiden Nobelpreisträgern und einem weiteren ehemaligen CERN-Präsidenten - auf dem Programm:

Professor Dr. Herwig Schopper: 50 Jahre CERN - Wissenschaftliche Erfolge und Völkerverständigung
Professor Carlos Rubbia: The future of energy
Professor Samuel C.C. Ting: The anti matter universe

i.A. Björn Gürtler

(November 2004)
Share |
Share

TOP

现在暂时只有远景。。。非常远,而且我坐的地方正好看不到他,伸出脑袋去照。。。

TOP

丁先生的报告准备得很充分---至少他给我们看到的东西不少,不象另外那个家伙Prof. Rubbia,念稿子。。。当然他把稿子都给我们看本身也是不错得。至于丁先生讲的东西,一开始的Supernova什么的还听明白了一点,后来的反物质,对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完全一头雾水。不过他倒真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后来和我们说话,照相,签名都笑眯眯的,用的是当然是中文啦 :-)

TOP

无聊死了,肚子饿就提前出来了。。。那些老头们演讲烦死了,就看了丁大侠两眼。。。可惜可惜。。。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他才出来演讲。。。
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TOP

才看到消息sowieso太晚了555---------------

TOP

央视《人物》栏目采访丁肇中教授访谈录

 主持人:在采访丁肇中之前 ,我就听说这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也许是为了张显,他那种特立独行的性格,也许是这位物理学天才所面对的是一个我们常人所无法理解、无法感知、甚至连他自己都不能够确定的世界,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世界,对丁肇中充满了诱惑,也同样使得丁肇中的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芒。今天的丁肇中会说些什么呢,我不知道?

  2004年2月26日晚上9点半,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抵达山东济南。

  第二天一早,他来到山东大学。丁肇中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山东大学的实验室条件,看能否参加他正在领导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AMS。

  主持人:您现实从事的AMS计划,现在有十几个国家在参与,500多个顶尖的科学家可以说是,到现在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多的科学机构、科学家非常热衷于去参加这个项目。应该说在这些我一贯认为是冷静理智的科学家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一些狂热这样的一种现象。大家为什么会这么痴迷于这样一个项目?

  丁肇中:因为进去一个新的领域,你很难推测会发现什么。你比方说我们都听说过宇宙是大爆炸来的,爆炸以前是真空,真爆炸的时候,假使有负电子就有正电子,要不然不会等于零。有物质就有反物质,现在宇宙已经150亿年了,有北京有上海有南京,反物质所组成的宇宙到哪去了,这是中间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之一。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新的问题。

  主持人:在宇宙大爆炸的时候,因为是从真空中产生的,是从零产生的,所以它一定有正的一面也有负的一面。您的目的就是寻找那个负的一面?

  丁肇中:这是目的之一。

  主持人:目的之一?但这个目的往往也是最吸引很多人的目的?

  丁肇中:比较容易解释的目的。

  主持人:比较容易解释的目的。那么这个负的一面我们叫它?

  丁肇中:反物质。

  主持人:那您刚才说的这个反物质,我可不可以假设,现在您和我在这谈话,那会不会有一个反的您和我,也在另外一个世界?

  丁肇中:不知道,那怎么知道。

  主持人:但是从基本的元素构成上来讲,它的性质应该有一个跟我们相反的性质相反的物质存在?

  丁肇中:不知道。不过假设有一个你,还有一个反物质组成的你,一湮灭的话,那马上就不见了。

  主持人:那我们俩绝对不能拥抱?

  丁肇中:不能。马上就要变成光了。

  主持人:您为什么一定要想知道另外一个宇宙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丁肇中:意义是满足好奇心。就是说假使宇宙真是大爆炸来了,由反物质所组成的宇宙到底存不存在?很多人认为它是不存在的,原因是没有人详细去找过,所以有很多理论认为它是不存在的,我刚才也说过了,你要不去找永远不知道怎么回事。

  为了找到反物质,丁肇中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磁铁并把它放到太空上。1998年,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着这块磁铁发射成功,10天后返回了地面。这是丁肇中所领导的AMS试验的第一步,但是这个连他自己都无法预知结果的试验,遭到了很多人,甚至是学术权威的质疑。丁肇中所做的试验,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几乎每一个都是身处强烈的反对声中。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为什么只有三种,于是他通过试验竟然真的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种最小结构。因为中文的丁与英文的J很相像,丁肇中把这个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1976年,丁肇中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美国总统福特给丁肇中发来的贺电说,基本知识的重大进展,能够导致科学上的更进一步的突破,进而造福人类。

  主持人: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奖了?

  丁肇中:通常拿诺贝尔奖,从他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到拿诺贝尔奖,他让你等三十年、四十年。

  主持人:但好像并没有让您等多少年。

  丁肇中:我那个时候他们大概一时糊涂,太冲动了。

  主持人:为什么会糊涂呢?

  丁肇中:不知道,我认为他们太冲动了。过了两年就给我诺贝尔奖了,我还记得是1976年10月18日。

  主持人:应该是一个您记得住的日子。

  丁肇中:突然收到瑞典皇家学会的一个电话。

  主持人:当时您的反应是什么?

  丁肇中:我没有什么反应。因为我正好实验室里,正好实验室很多事情。我那时在日内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我在的地方,非常非常高兴,因为这是第一次物理系在他们支持的物理系里面拿诺贝尔奖 。所以非常非常高兴,做了一个很大的庆祝会。

  主持人:您没有参加?

  丁肇中:可能忘了请我,我回去以后庆祝会早就完了。

  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有制造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典礼致词时,丁肇中选择了这个金色大厅有史以来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

  主持人:那您当时选择中文的目的是?

  丁肇中:就是因为没有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所以我就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他说欢迎。他说谁做翻译,我说我自己做翻译。登到报上以后,美国驻瑞典大使就来找我,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我说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文字就用什么文字。

  主持人:但是您在用中文做演讲的时候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人,现场的人都是听不懂的?

  丁肇中:那与我没关系。因为它是全球广播。

  主持人:您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或者说中文的人能够听得懂?

  丁肇中:对。

  主持人:您还记得不记得接受颁奖的时候你致辞的内容?

  丁肇中:对,记得很清楚。就是说我认为,中国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观念现在已经不适合了,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理论和实验一起配合。也就是您认为您是劳力者,我希望不要有这种现象,就是说一般人认为数学物理特别好的都做理论不做实验,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好的实验物理学家一定要了解理论。一般的观念说,我小时候会修收音机会修电视会动手就可以做实验,这是完全完全错误的,错误的观念。

  主持人:我在一些报道上看到有人问您,为什么要用中文做演讲的时候,您说好玩而已?

  丁肇中:没有没有,我没有这么说,绝对没有这么说。

  主持人:看来媒体对您的报道很多报道出现了一些误传。

  丁肇中:那是完全错误的。

  主持人:我看到一些材料里头提到,说您在做这个实验(J粒子)的时候,因为当时受到的压力很大,不理解的声音很多,当时因此得了神经衰弱休了一年?

  丁肇中:没有生过病。

  主持人:没有生过病。也是同样看到报道,我不知道这次您还会不会否认,您在十多年以前您曾经说过,您说按照您现在做的这个事业的发展,您说在未来的十年内,您将会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

  丁肇中:没有,这是别人说的,没说过这样的话。

  主持人:是不是别人做的一种假设?

  丁肇中:可能别人,我没有。因为一个做科学家的人,为拿诺贝尔奖来工作是非常危险的。极少数的人拿诺贝尔奖,它每年顶多只给三个人,所以绝对不能为了名为了利来工作,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主持人:果然我说到这,一个新的报道又是一个错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错误?

  丁肇中: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很少很少接受访问。

  在这次来山东大学访问之前,丁肇中就提出了三不原则,不参加宴会、不旅游、不接受采访,经过多次协商,丁肇中最终才同意利用做完报告的休息时间,接受了《大家》栏目的专访。在丁肇中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目前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试验中心进行AMS—02的试验。在1998年第一块磁铁放到太空上之后,他计划到2005年以后,再次把一块重达4吨的磁铁放到国际空间站。这个耗资7亿美元的试验,是由几十个国家,几百名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完成的。丁肇中在这个庞大的团队中,有着独特的位置。

  主持人:您想不想知道您的同事怎么评价您?

  丁肇中:对我没有什么影响

  主持人:不过我倒是觉得非常有意思,他们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说有人说,您一个同事评价您说,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丁肇中的老师和上级,他只面对上帝,丁肇中是一个性很强的人,独立性很强的人,他一定要做他要做的事,主意很明确坚定,从来不偏离他的想法。

  丁肇中:应该说比较接近事实。比较接近事实,就是说做科学。

  主持人:还有一些人对您的称呼也非常有意思,大家说您是,是一个极端有个性的组织者,是一个统帅、将军,甚至说您是皇帝,当然还有一些可能您不愿意听到的词我不告诉您了。

  丁肇中:说吧说吧没关系,说吧说吧。

  主持人:可能他们会叫您,比如说叫您地主?

  丁肇中:我不是地主。我家里确实是地主,有共产党了所以我就不是地主了,变成物理学家。要不然的话真的是地主,你刚才所问的就是说有很重要的位置,和这么多科学家在一起你怎么样做实验。

  主持人:您现在领导的这样的一个组织应该说是一个小联合国,不同肤色的人,而且都是非常有个性非常有见解的坚持自己观点的一些科学家,所以在您身上有时候集合了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外交家这两种不同的特点。您怎么样去说服不同的国家,这么多国家来支持您的项目,甚至还愿意为您的项目掏那么的多钱?

  丁肇中:我想我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很多科学家参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看我以前做过什么,做过错的实验没有,以前所做的实验的结果是什么,这是人家支持你最主要的原因,看你以前的成绩是怎么样?

  主持人:从这个角度来讲,获得过诺贝尔奖也是您的一个很好的资本。

  丁肇中:确实是这样,对我来说在40岁获奖比70岁获奖好多了?

  主持人:我听说您对大家应该说是非常严厉的,比如说经常开会的时候,如果有哪个哪怕是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哪怕他年龄可能比您都大,假如他出现了一些小小的纰漏,或者有些解释不清的现象,您会非常严厉地对他,甚至会批评他?

  丁肇中:不是甚至会批评他,绝对会批评他。你不指出错误来,那就是我的不对。每次开会从来没有圆满成功的。

  主持人:我也注意到很多人也提到,您在做一些很大的项目的时候,一开始都会找一些也是很著名的物理学家一起来跟您探讨,但是您自己就明确的讲,你又从来不听他们的?

  丁肇中:我不听,从来不听。

  主持人:那为什么要请他们来呢?

  丁肇中:就是看看他们的观点。

  主持人:也就是您希望听,但是事实的结果是,您发现到目前为止您还不需要听?好像非常地自信 ,乃至于有些自负。

  丁肇中:不能说自信自负,就是说,最尖端的科学很难判断是怎么回事情。

  主持人:那么对于这些非常有个性的同样非常自信的物理学家来讲,他们会不会因此离您而去呢?

  丁肇中:退出是他的事情。

  主持人:但事实上有人退出来吗?

  丁肇中:还没有。

  主持人:大家能够聚到一起产生这种凝聚力的东西是什么?

  丁肇中:宇宙是怎么来的?研究这个有什么结果?大家对这个有兴趣。

  主持人:听起来您这个组织有点像一个志愿者组织?

  丁肇中:是,完全是自愿的。你怎么能强迫别人?

  主持人:我记得您提到过了一个很重要的体会是,要想把这样多的人吸引到您的身边来,最重要的是要选科学上最重要的题目,是这些科学家们各个国家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题目?

  丁肇中:对。

  主持人:但是敢于去选这样的题目,并且能够把这么多的科学家调动起来组织起来的人,应该是很少?

  丁肇中:不知道,我怎么知道?

  丁肇中这次来山大访问,山大为他安排了一项特殊活动——参观山东大学著名校友丁关海的图片展,而这个人正是丁肇中的父亲。丁关海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48年定居台湾,在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授。

  丁肇中的母亲王隽英当年也是在美国留学,他们本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王隽英早产,正是因为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美国公民。丁肇中出生2个月后,父母带他回到中国。那时国内正值抗战爆发,丁肇中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丝毫没有显示出日后能成为物理学家的迹象,相反他的学习很差,上中学时才开始显示出对物理的兴趣。

  主持人:您的家庭对您的影响在这方面大吗?

  丁肇中:我的父亲小时候就告诉我法拉第是谁,伽利略是谁、牛顿是谁,他常常给我讲大科学家的故事。我的母亲她是学教育心理的儿童教育心理,所以非常鼓励我,无论我做什么事情,或者是学校里考几分或者几十分,她都非常支持我。我认为我父母和别的父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逼着我学习,不逼这我去考好试。

  主持人:不在意您考第几名,但是他们很注重您的兴趣。

  丁肇中:对,支持我。本来我念书的时候本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理科一种是本来是想念中国历史。

  主持人:当时您自己心里觉得哪一个是真正的兴趣?

  丁肇中:所谓兴趣对中学生来说,所谓兴趣是什么意思呢,至少对我来说就是不用多念书就考很好的成绩就是所谓兴趣。没有人说考零分还有兴趣,中国历史我常常考满分,物理化学数学成绩也算不错,比较差的就是叫三民主义这一类的。

  主持人: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历史?

  丁肇中:因为我有一种感觉,很难找到真理,因为中国历朝历代一换朝,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改历史,至少是我很浅薄的感觉。

  主持人:您今天还会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您的孩子吗?

  丁肇中:我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不学物理。

  主持人:是自己就是不喜欢学?

  丁肇中:自己不喜欢学,我也不强迫他们。因为一个人靠自己的兴趣,父母不应该操纵他们,他们应该自己发展。

  主持人:您经常说在科学的领域里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您有一个女儿是学生物的,好像我记得,在他们这个领域里头您觉得这句话还同样适用吗?

  丁肇中:我不知道,我发现我女儿对所做的工作,生物的东西很有兴趣。

  读中学时,丁肇中由于数理化成绩突出,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叫“丁大头”的外号。后来丁肇中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后,美国的同学又说他是个怪人,学习顶呱呱,可惜不合群。但是,正是这个怪人,只用五年的时间拿到了物理和数学双学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

  主持人:很多人都认为您是一个天才,您自己认为呢?

  丁肇中:绝对不是,我最大的特点是我比较专心。

  主持人:专心、刻苦、努力,这种努力这种刻苦跟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克服有什么不一样吗?

  主持人:应该这么说,我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做一个实验非常困难的实验,要收集的数据非常小,所以我一直在实验室里头大概四五天,白天也在、晚上也在,要说四五天都不睡觉的话,有什么现象?就是说你到实验室里所有的物理的现象所有的数据你还非常了解,可是别的事情你就不了解,我还记得很清楚。

  主持人:物理学之外的事很模糊。

  丁肇中:所有的数据哪步怎么回事,哪个数据应该怎么样非常了解。

  主持人: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天分?

  丁肇中:是集中力。

  主持人:其实您在中学的时候您的一些天赋可能就表现出来了,因为有的人在那个时候叫您“丁大头”,说您很聪明,到大学的时候美国的同学叫您“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您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丁肇中:总而言之只能这么说,我个性比较孤独。

  主持人: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的多,比方说我中学念书的时候,很多的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看,那个时候喜欢出去,那个时候喜欢打叫做弹子球,我也从来不去。我倒是喜欢看看历史,或者说物理和数学上的事?

  主持人:可是今天您领导着几百个科学家,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组织,作为它的一个领导,在这个时候您还会觉得孤独吗?

  丁肇中:就是说人事,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他们愿意怎么样怎么样,我从来不参与。比方说跟我工作的人,有的人跟我工作了二十年、三十年,绝大多数人跟我工作很多年,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

  主持人:只是业务来往。

  丁肇中:我很少很少,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主持人:大家会不会说您没有人情味?

  丁肇中:就是说我保持距离,原因是有重要问题时我得作决定,我绝对不是说我敌对任何人,或者是冷淡任何人,就是说我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主持人:你有没有想过退休的问题?

  丁肇中:选择不退休的原因是我对科学还很有兴趣。

  主持人: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也不希望您设想这个问题,因为至少在我们看来您还非常年轻。这次来我听说您是特意请山大为您安排一次杂技演出?

  丁肇中:对,对这个非常有兴趣,就是中国民间的音乐,传统的音乐我特别有兴趣。

  主持人:祝晚上看得开心愉快!

  丁肇中:谢谢!
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TOP

丁肇中作《寻找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演讲 ...

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chunick at 2004-11-22 01:36 PM:
Schade, kein Chinesecry2.gif. Trotzdem will ich zuschauen.


他的血统还是中国的。。。
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TOP

丁肇中南京演讲 连答三个不知道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AMS实验是由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研究机构合作承担的国际性大型科研项目,造价约7亿美元,目的在于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它将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测仪器和技术。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

    “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这的确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丁教授的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对于第一个问题,他补充说,在太空实验找到反物质和暗物质之前,谁也无法确定能不能找到。对于第二个问题,他说了一段话:“科学很大一个作用是满足人的好奇心,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1890年前后,物理学第一个和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发现了电子和X光的科学家,那时候很多人问它有什么用,有什么经济价值?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子和X光都很有用。三四十年代最先进的科学是量子力学,现在用在了超导、激光、通讯上比如微处理器等,到了四十年代最基本的科学是原子能物理,现在也被用在能源等方面,所以今天我们所用的东西都是以前被认为是‘花钱最多最没有经济效益的’。”后来他补充说,我所研究的东西确实是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场内立即发出会意的笑声。对于第三个问题,他没有作过多的解释。

    记者注意到,丁肇中回答“不知道”时,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据了解,这位在华人中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却经常回答“不知道”。“知之为知之”。他常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然而,正是“不知道”激起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这位仅用100美元学费念完6年大学的博士(当时美国密歇根大学每年学费1000美元,丁肇中因表现出色一直受到校方资助,成为该校百年间从学士到博士完成时间最短的学生)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在他的科学实验历程中,为人类解开了很多很多“不知道”。

    在对南航学生的简短演讲中,丁肇中特别强调,做科学的人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你可以为它放弃其他一切的事情,“为了名和利去做科学是很危险的”。讲到这里,丁肇中停下来沉思了一会,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说:“过去几十年间的大部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我都认识,他们中很少考第一名的,绝大部分都在50%%以下,有的还是班上倒数第几名。能考第一名当然好了,但考试是考以前的经验和知识,而科学恰恰是质疑前人的知识,通过实验创造新的知识。”

    上午,丁肇中教授还从南航党委书记谭振亚手中接过了名誉教授的聘书和校徽,他希望南航能发挥航空航天的特色,投入到AMS实验中来,他也希望南航学生能立志成为科学家。
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