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 (评《无名岛》)

本帖最后由 hg41lp96 于 2017-5-29 18:04 编辑

引子
在朦胧诗和实验诗自西方文学的诗风中走失之后,社会上骤然掀起了令人瞩目的“诗歌热”。诗人龚学胜的诗集《无名岛》以彩色内页豪华本隆重推出后,初版近万册当即销售一空。许多大学生和诗爱者纷纷写信给作者,表示他们对《无名岛》的喜欢。一股不可遏止的“龚学胜诗歌热”正在不断升温,大有与“诗歌热”呼应的态势。

序曲
龚学胜的诗没有先贤先哲式沉重的喟叹,没有地域文化图腾的显现,也没有生命本原隐秘的搏动。他的诗吟唱着心灵和灵魂的自由,他所歌吟的多是爱情、友谊、乡土之恋和平凡生活的情思。他的诗风也非大江东去、金戈铁马,而是小桥流水、彩云追月。那清雅隽秀的风格,精巧的构思与形式,组成一幅幅情味浓郁、灿烂多姿的画面,以其平易亲善的姿容,使我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果我们细细地咀嚼这些自心灵深处喷涌出来的抒情小诗,就会感到和诗人灵犀相通,心灵获得愉悦,精神得到升华。

第一主题
爱是人间最值得珍视的感情,这个千古永恒的主题是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吟唱不疲的对象。闪光的青春、甜美的爱情、纯洁的友谊、对祖国和故土的爱,是许多诗人念念不忘的题材,这些也是龚学胜的诗集《无名岛》的重要主题。
翻开《无名岛》,我们可以看到龚学胜笔下的爱情是绚丽多彩的:有花雨伞,有绿纱裙;有红玫瑰,有黄昏雨;有苍劲的松影,有秀颀的竹林;有心灵的折光,有误会的“干冰”;有银汉灿灿,也有流霞姗姗。读〈河·堤岸〉〈人·石头〉等,爱情季节的迷人风景历历浮现如手背上纠结的静脉:〈邮戳〉是初恋的絮语, “两方邮戳/往返迢迢爱海/连通你我”。〈对视〉是热恋的表白, “让无声的恋语/烧穿你的眼睛/烧穿我的眼睛/任感情的浪潮/吞没我的心/吞没你的心”。在这里,一切言语都显得多余,所要做的只有脉脉含情的对视。
爱情的夏天是炽热的,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天气的骤变:一忽儿“将轻松的二氧化碳气体/降温加压/赌成一块‘干冰’/寒潮劈头砸入/理智的盛夏”;一忽儿“误会的‘干冰’/销声匿迹/感情陡然/升华……”〈赌气〉。
初恋是美丽动人的,然而只有两情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的爱才属于成熟的爱:“你是伴我同行的/乐声的堤岸/当我汹涌咆哮/你高筑加固/不让我越轨/当我怦然跌落/你纤手轻慰/抚我眺远/我悲痛欲绝/你如泣如诉/我昂奋激越/你华彩翩翩/你青春的倩枝/花蕾灼灼/刻进我的波心/我坦荡的胸怀/不移初衷/滋润你的永远”〈河·堤岸〉。这样的诗浸润着朴素的美,语词平实得有如小说的白描,整首诗节奏自然、明快,一气呵成,气势沛然。读这首诗,我们感到诗歌语言的最大自由,也许就是摆脱了绞尽脑汁的苦吟,自然地奔腾而出,达到和读者感情上的接榫。
〈无名岛〉是一首普泛意义的爱情诗。这首只有二十六行的短诗,涵盖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却是在诗人貌似平淡的诗句中力透纸背地呈现出来的。如果我们进一步解读的话,这首诗也不仅仅限囿于爱情了,“无名岛”显然成为一种寓意象征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留恋向往。
〈考试〉奏响的是一曲青春奋进的歌,它抒发的是对伟大祖国的炽爱。历经十年的浩劫,诗人在刚刚恢复高考的考场上,代表整整一代人发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我将用血肉之躯/淬作一管永不生锈的笔/填答高速公路的空白/呼唤今日的中国车”。这首诗寓“小我”于“大我”之中,诗人的感情饱满而又深沉。它不是火山爆发般的喷射,也非号角般的呐喊和长笛般的浏亮,而是大提琴般沉雄而厚重的抒情。缓缓的陈述中有急切的跳跃,冷静的思绪中蕴藏着哲理般的激情。深沉、凝重、恢宏、浩荡,形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
如果〈让我们相识〉也算爱情诗的话,显然它所表达的是对同志之爱、朋友之爱的呼唤。换言之,它所表达的是对纯洁友谊的赞美。“捧出你纯情的词/契合我火热的曲/让我们相识吧/以当代人的名义”。
《无名岛》还充满了对故乡灵山秀水的眷恋和对故乡生活的热爱。故乡的桥,故乡的林荫道,故乡的雨,都给曾经在那一方热土上生活过的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垒积木〉、〈看图识字〉和〈听故事〉则更是诗人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的结晶。



第二主题
除了爱的主题外,龚学胜的诗集《无名岛》所抒写的大都是平凡生活的情思,既非慷慨激越的高歌,也非振聋发聩的呐喊。他的诗有如春天小溪的叮咚作响,有如秋日白桦林的悄声软语。英国作家杰拉尔德·布瑞南(Gerald Brennan)在《沉思》(Prelude - Meditation in the Garden)中说:“有人认为,如果诗歌中写的都是普通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优秀的诗人。这种诗歌观纯粹是浪漫性的。实际上,诗要求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赋予平凡以活力。因为那些我们曾经感受到的情感,在我们漠然而迟钝的心灵里,一掠而过,转瞬即逝。诗人则运用源自他的新鲜感受的语言魅力而再现它们,并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事实上龚学胜的诗也正是以丰沛的有价值的感情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的诗舟〉十二首记录了诗人对诗的思考;〈心词〉承载的是对祖国的爱;〈菊花〉赞美了一颗不事雕琢搏击严寒的灵魂;〈脚印〉里则盛满了对人民教师的无比崇敬。〈墓塔林〉透逸出诗人面对已然落幕的历史,重新思考人生之路和价值取向的心声:“肩扛历史/只剩足下的冷静”;〈林荫道沉思〉凸显了诗人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山间小溪/缺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却有着坚韧不拔/涓涓细流的毅力”〈之四〉。他告诫我们:“假若痛悔昨天岁月蹉跎/年华虚度/今天就该奋起/不然到了明天/还得——惋惜” 〈之一〉;只要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初春/淌一犁汗水/金秋/还你一脸惬意的微笑” 〈之二〉;“满足于夸夸其谈者/永远得不到轻舟飞渡的/——机遇”〈之三〉;“竭尽心力追求的东西/有时是无谓的/信手拈来的东西/有时是理想的”〈之七〉。
诗人的感情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随着沧桑世事的磨炼,在诗中呈现出越来越深隽的特点。诗人采撷的都是一些野草闲花幽情逸致,它们平平常常地步入诗中,和诗人的脉脉情丝相契合,完成了一幅幅感情的图卷。〈人与影〉绘制的是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海岸〉涂抹的是“信步海空云树”,“向仙雾乍起天门洞开处/鼓浪扬波飞进”的奋进图;〈夜雨〉搅扰着“一湾澎湃的心湖”;〈致播音员〉则满蕴着对普通工作者的感激与谢忱。
诗集中有一首专门写给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小诗〈致三毛〉:“你不该/不该沉湎于海的叹息/博大深邃/吞噬过几多征帆/难道风风雨雨/扳不醒命定的昨天”。据有关文章介绍,诗人读了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后,有感于三毛因丈夫荷西的去世悲痛欲绝而难以自拔,遂写下了这首言辞恳切、意深情长的诗来劝慰三毛:“君不见——/凝重的暮霭里/也有波动的小径/展向辽远/打开每扇暗窗吧/接纳阳光珠玑/给木头火种/还世界腾欢”。诗人还未来得及将收录有这首诗的诗集寄给三毛,三毛竟撒手尘寰飘然而去……历史竟有如此巧合么?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憾事。
上举的这些诗作,其手法主要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这种方式可以上溯到《诗经》,算得上是传统的传统了,要想化腐朽为神奇,主要要看诗人的当代意识及情思的制高点。龚学胜显然深谙此道。

主题变奏
龚学胜的诗除了以情动人,往往还赋予诗歌以哲理思考,达到情与理的统一,生活的醇酒里智慧的珠贝熠熠闪烁。
龚学胜善于从平凡的生话表象中开掘使人深长思之的生活内质,这些哲理的思絮都是通过〈无名岛〉里的咏物诗充分体现出来的。人们往往用“昙花一现”比喻事物一出现很快就消失,而诗人却对昙花不图虚名、无私奉献的品格给予肯定,“聚积所有的爱和恨/竭尽全部心力/绽开素洁的花瓣/旋即,悄悄离去/不要空虚的赞扬/不要伪善的怜惜”〈昙花〉。这无疑是非常富有启发性和独创性的。咏物诗最要紧的是命意,“吟咏所发,志惟深远”。要寄托得深远,就要站在新的高度,从特定的歌吟对象发掘闪光的东西。诗人正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写下了〈塑料花〉〈晴雨伞〉〈茶〉〈玩具表〉〈肥皂〉〈小草〉〈昙花〉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咏物诗。
诗毕竟不是哲学,诗中的哲理应该是生活化的哲理,它只是表达出诗人感知和观照这个世界的程度,它不同于哲学意义的思索。如果诗中填塞了过多的理念和并非深邃的思想,使诗歌超载难行,失去活力和血肉,那就不成其为诗,仅仅只能算是一具理念的骨骼。诗,首先应该是诗,它对人生的意义、做人的方式的思考应草蛇灰线般隐于诗的整体内蕴之中。〈你我的剧〉这首诗乍看写的是两个人的一幕正剧,如果这么理解,就失去了它的张力。人生是漫长的,沧海桑田,世事多变,是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还是搏风击浪奋勇前行?诗人的回答是:“让我们率真地走向前台/追光灯下/合谋来一次盖世的亮相”。整首诗浑然天成,一切尽在不言中。诗中没有用理念的语词来压迫我们的大脑,但在美的感知中,我们不是顿悟到了什么吗?
〈晴雨伞〉超出了对日常物件的吟咏。由一把晴雨伞而生发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审视,构思奇妙,意境悠长,仿佛在不经意中完成了意境的深化:“谢绝烈日光顾/抵御淫雨侵袭/借得鬼斧神工/力图辟一统小天地/可叹脑汁绞尽/难达预期目的/最最棘手的项目/是如何隔绝空气”。

尾声
读龚学胜的诗集《无名岛》,印象最深的是诗句的琅琅上口和排列有序的节奏惑,这恰恰是古典诗歌最鲜明的特征。读〈雨中印象〉这首压卷之作,那飘忽的意象,那细雨沙沙般的节奏,那典雅精致的语言,尤其那在巷陌里撑“一朵水灵灵的蘑菇”“寻梦”的“裙纱忽闪”的人儿,都令人禁不住想起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那首极具古典风韵的〈雨巷〉;读〈墓塔林〉,诗首那四个意象的并置,其实也可以从“月出惊山鸟”(王维)、 “月涌大江流”(杜甫)等古典诗句中找到范例的;〈让我们相识〉那一气呵成的沛然气韵,使我们隐隐惑受到古典主义诗歌的美学原则对诗人的浸润。
尽管如此,龚学胜却并非古典美学原则死板僵硬的继承者,他的每一首诗都贯注了极浓郁的现代意识,知性的成分较重,将古典风情与现代意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也许龚学胜的诗在旌旗翻飞的今天并不时髦,也许得不刭某些诗评家的注目,但他的诗歌所具有的审美品位,无疑将会在诗坛保有一席之地。《无名岛》里这些感情真挚、风格隽永的抒情小诗,无疑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知识层读者)的日胜一日的青睐。

注:《无名岛》中的〈听雪〉曾被文学网站榕树下评为“最现代的诗”。

诗评作者简介:
周圣弘,文学评论家,大学教授,曾任教育学院副院长。著有《中国新诗流派史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史》《接受诗学》《中学诗歌美学》等。

无名岛PDF彩色样书
以上点右上角↓符号下载。
PDF样书百度下载
双击英菲出版社目录进去即可看到全部文件。
无名岛ePub电子书
PDF彩色电子书:bnmk56987@163.com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