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基础知识。

没用过高级的,只在店里试了一下Leica单筒,可以接到Minox专门给他配的300万像素的DC上,看起来比较吓人,价格更吓人。
东德Zeiss的双筒在跳市碰到过,试了一下,是不错,就是变形比较厉害,有些怕光,估计当时镀膜不行,望远镜这东西肯定经常顶着太阳,所以镀膜很重要。
在Saturn试了Nikon和Steiner(视得宝),可能那里放着的nikon属于低端产品,虽然才49欧元,但是我宁可花129欧元买steiner,绝对爽,真是货比货得扔。
现在手里有个西德产的 Bresser10*50,挺好使的,锐利,饱和。个人觉得比7*50的爽,虽然射出瞳径小些,但因为采用了高眼点设计,所以没觉得不方便。这也是我第一个双筒,才知道原来望远镜也可以虚化背景。现在这个牌子移到国内生产了,有些可惜,那么好的镜头....
德国的天空很漂亮,空闲时拿起望远镜向远方瞧一瞧,粉粉的白云,绿绿的树叶,偶尔几只小鸟飞入视线,美哉美哉....又拿起Contax的单反,接上长焦,一切全变了,灰暗不清,好像蒙了层沙。
心中不感叹,哎,摄影,就那么回事,留下机子拍个到此一游就好了。
Share |
Share

刚才是个引子lol.gif, 现在不如正题。都是网上找的,觉得对入门挺有帮助。

双筒望远镜选购大补帖  
有人认为,看星星一定要用天文望远镜才看的清楚,一定要高倍率才能做天文观测,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天文望远镜虽然倍率高,但是没有双筒望远镜的灵巧便利,不但笨重携带不便,且没有双筒望远镜的广视野、正立像等优点,天文望远镜倍率高搜索较为不利,虽然有寻星镜辅助,但几乎所有的寻星镜都是倒立像的;故无论是初学者或玩家,双筒望远镜绝对有其使用上的重要性,不要再认为双筒望远镜是低阶、入门专用的望远镜了。

双筒望远镜对一个天文同好或赏鸟者来说,是最基本不过的投资了。有人说:建立“自己的装备”本身就是个很重要的训练,我个人完全认同,你会开始去搜集资料、问人、逛器材店....慢慢的累积许多知识。而通常你有了自己的器材后,才知道它们需要很小心呵护保养。

双筒望远镜大补帖 一些双筒望远镜的基础知识,是您选购及使用双筒望远镜时应该知道的:

(一) 口径:物镜的直径,口径大小决定望远镜的集光力与解像力(同时决定望远镜价钱),口径愈大集光力越强,解像力愈高,价钱也越贵。以7X50双筒镜为例,50代表口径50mm,2-3cm的双筒双筒镜适合白天赏鸟观景,但集光力不足不适合用在天文,一般手持双筒镜适合5cm以下,5cm以上可能需要用三脚架支撑。

(二) 倍率:以7X50双筒镜为例,7X代表倍率放大7倍,手持双筒镜建议倍率为10倍以下。有些人会问,更高倍率的双筒镜不是更好吗?不是的,倍率太高容易晃动影响影像品质,需要三脚架支,在使用上没有那么方便,而且狭窄的视野常会使新手产生大海捞针的恐惧感。

(三) 射出瞳径(Exit pupil):将双筒拿离你远一点,目镜上的小亮圆就是射出瞳径,越大越亮公式:射出瞳径mm=口径mm∕倍率。因人眼瞳孔夜间最大可放大到约7mm,故射出瞳径越接近7mm亮度越高,越适合天文使用,但人眼白天瞳孔只有2至3mm,所以白天赏鸟观景就不须选用射出瞳径太大的双筒以免浪费,且随着年龄增长,瞳孔越不容易放大到7mm。你也可以用同样方法检查棱镜的品质,BaK4材质的棱镜较好,没有棱镜遮蔽现象,看到的射出瞳径是完整的圆形,能使影像较为清晰、明亮。BK7的棱镜有棱镜遮蔽现象,圆形射出瞳周围会产生缺角的情形。

(四) 视野:透过望远镜所看见的范围,又分为实际视野RFV眼视视野(视角)AFV两种,常以角度°表示。公式:实际视野 X 倍率 = 眼视视野(视角)。如果你觉得某镜筒看起来有窄小、以管窥天的感觉,那就是目镜视角不够大的缘故。目镜本身视角狭窄或倍率提高都会让你看到的实际视野变小。

(五) 镀膜:在镜片表面镀上一层特殊的金属化合物,目的是减少反光,增加光线透射率,一般最基本至少会镀上蠡层氟化镁(MgF2),称为单层镀膜,看起来是淡蓝色。较高级的机种内部的光学镜片及棱镜都采用全面多层膜处里(Fully multilayer coating),可大幅提升亮度、反差及解像力。拿起双筒,让物镜朝向自己并观察反射光,反射光越暗越好,表示光线透射率越高,某些天文用顶级机种(如Fujinon),从物镜看下去好像看到黑洞一样。反射光颜色从暗绿、暗蓝到暗紫都有。但所谓“红宝石镀膜”是将物镜表面镀上一层反射红光波长的镀膜,这种镀膜只会使影像产生减光及色偏现象,让影像变暗、变绿而已,绝无其它不肖厂商夸称的红外线及夜视能力,大家请勿受骗

(六) 良视距(Eye relief):目镜到焦点距离,良视距越长,可以在离目镜远一点的方看到整个视野,较适合带着眼镜的人直接凑上去使用。良视距较短12mm以下就无法做到。大部份市面上的双筒均有8~14mm,某些超长良视距HP(High eye point)机型有20mm以上。

(七) 成像品质:解像力、反差、色彩还原度、色差与像差等等,这些都是较有经验者在选购双筒时会注意的 (八) 结构特征: 一般双筒镜光学系统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波罗式(Porro Prism)
此种形式内部使用两组棱镜,将影像转成正立,价格较便宜,如图:



2. 直筒式(Dash Prism)
Dash又称Roof-屋顶棱镜式,此种系列体积小好携带,因此非常受到赏鸟人士喜爱,但通常价格比较高。如图:



(九) 其它标示或名词:

CF (center focusing)、IF(Individual focusing):对焦方式分为CF中央调焦式IF双眼独立调焦式两种,双眼独立调焦设计使用于地面观测较不方便,但天体都是在无限远焦距,所以对于天文观测毫无影响,且中央对焦对焦部连动机构若考虑防水处里则需要相当的技术性,故IF式运用在气密防水机种可大幅降低成本。

WP(water proof)气密防水设计:机身内部抽真空灌入高压干燥氮气,绝对不会因为湿气入侵而长霉,适合无光害但温差大容易结露的高山及视野佳但潮湿的海边使用,因此专业天文人士及赏鸟者非常喜爱,但防水机种通常较为笨重,且相对也比较昂贵。

ED (Extra low dispertion):某些高级机种物镜是采用ED超低色散玻璃,可使色像差减至最低。但棱镜及目镜也会产生色差,所以效果有限。

非球面镜片(Aspherical lens):这种光学技术可消除视野外围因球面像差而产生的影像模糊变形现象,使视野从中央到外围达到一致的锐像,光学品质较为优良。

变焦机种(ZOOM):这种双筒望远镜倍率可以调整,如7-15X35表示倍率7倍至15倍无段调整,但因为zoom的机种通常视角较窄,且变焦机构容易故障。我个人并不喜欢使用zoom双筒望远镜,也因此像LEICA、 FUJINON等顶级知名大厂,也鲜少推出zoom机种。

TOP

还有一个Interview写的也不错,适合入门之后的玩家。

Q:Fujinon的卖点是95%的透光率,EBC镀膜很厉害啊。
A:不错,他们镀膜的水平我们还做不到,但是其实高端的望远镜号称的透光率有很大的水分,他们的有效口径也往往会偷偷少那么一两毫米,反正也看不出来。某些品牌在专业顶级产品上使用的镀膜由于不惜工本,所以极好,但是望远镜一般不会用最好的镀膜水平,即使用了,也往往只是外片用,内部要差一些。还有望远镜的透光率和光学玻璃也有关,光学玻璃对光是有吸收作用的,特别是棱镜,光程较长,影响要大一些

Q:那么老式军用望远镜的严重偏黄的玻璃透光率比较低?
A:是,望远镜如果偏色厉害,透光率一定比较低,老式军镜一是光学玻璃技术限制,二是不大在意这点。

Q:Fujinon的镀膜以及一些其他的高级镀膜的反光率都要低于胶合面的反光,EBC是11层镀膜,你们只有三层……
A:我们这种三层镀膜单拼透光率差别不是很大,如果放松对带宽的要求,透光率在某一点接近100%都可以。差别只是在带宽上,我们要差一些,提高层数对提高透光率不明显,但是可以把高透光的带宽增大。不过由于人眼对光谱中心部分最敏感,在长波端和短波端的要求并不需要很高,而紫外波段更是对人眼有害的。

Q:能否把透光率在紫外区做成强烈截止?
A:考虑可见光的透光率所设计出来的膜系,在紫外段有自然衰减,但强烈截止困难。

Q:你们的镀膜实力在国内怎么样?镀膜设备呢?
A:在国内应该是顶尖的了,所用的德国镀膜机也是很先进的设备

Q:那么世界顶级厂商用啥阿
A:其实镀膜机好比战士手里的枪,用好用坏要看技术。顶级的镀膜难点在于膜系设计,这才是每个顶级厂家的绝活。

Q:95式用的那种是双层宽带镀膜,透光率是74%,怎么差那么多?
A:可能是考虑了战场防护的需要,另外,从技术角度,真正比较成熟而性能较好的宽带镀膜应该是三层。

Q:随着技术的(实际上他们也在)不断改进,但是某些公司那个标称的顶级数值一直没有变,还是95%。
A:95%被认为是个极限,如果写成97% 98%恐怕没人信了,至少专业人员一看就知道不行,不过既然现在比以前产品好了很多,某公司以前最早号称95%透光率的时候,我们买来测试了一下,实际平均值在83%左右,我们也很有兴趣测量一下其现代的顶级产品能达到多少。

Q:某些的高档产品消光据说极好,比如棱镜侧面发黑处理,所有镜片封边,加消光筒之类。
A:消光有很多方法,我们认为还是在适当的地方加光栏比较有效,至于光学元件的边缘处理,不一定封边最好,如果想办法避开利用镜片边缘或者让射向边缘的杂光出射以后不再返回,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Q:镀膜耐擦花性如何?
A:这种绿膜在国产的这些镀膜中算是最好的,比蓝膜,红膜之类都好。但是不如"宝石膜",也就是超硬镀膜,这种镀膜只能镀单层,所以光学性能特别是透光率要差些。

Q:好像Takahashi的FS系列萤石望远镜用于保护萤石镜片的超硬镀膜是多层的,反光率很低。
A:那倒是很有意思,有机会研究一下。

Q:其实我是比较喜欢中规格的,比较实用,7×50背着可是累阿。
A:我也比较喜欢这个规格,不过7×50亮度高,可以在夜间或者暗光下使用。

Q:据说统计香港那边的玩家,有将近一半喜欢这种大光力望远镜,不过7×50的表观视场都很小
A:玩到这个程度了,还会很在乎视场大小么?

Q:8×42视场是7度,和Nikon Venturer LX一样,但为什么10×42和12×42的视场分别为5度和4度,为什么高倍的表观视场反而小很多?
A:主要是产品系列化的考虑,我们还要开发10×42 12×42的超广角(表观视场70度以上),不想把界限模糊。

Q:超广角比较难做到长出瞳吧
A:是,现在的产品是20mm左右,超广角会短一些,但可以保证15mm,力争18mm。

Q:我这里有一张东德蔡司和西德8×30B的比较图,您觉得哪个更合理一些?
A:个人比较欣赏东德蔡司的原始设计,西德蔡司结构复杂有些倒退,把双胶合物镜改成双分离会引起安装和固定的困难,目镜组改成6片4组对透光率不利,而且炫光等也会难以控制。

Q:但是目镜片数多了容易控制大视场的像差
A:其实还是片数尽量少为好,现代技术可以用非球面来做,一片顶三片

Q:Nikon Action之类低端望远镜用了非球面,高端机种反而没有,怎么回事
A:低端机种的非球面是用模压方法制成的,就是树脂片子,精度和耐久性难以保证。磨制非球面的镜片以前leica做过,成本很高,现在发展出的最新技术是利用切割的方法成型。

Q:Swarovski EL的锐度和色差控制也极好
A:他们的分辨率和锐度确实好,色差不是没有,但是很小,而且呈淡淡的灰色,根本无法察觉,而我们一般的望远镜都是红绿色色差,比较明显。

Q:可能用了ED镜片吧
A:产品没有标明,不过Leica,Swarovski确实经常不标自己采用了ED镜片。这只Swarovski的镀膜是琥珀黄色,据分析是单层的,但是我们做这种琥珀色镀膜需要用4层来做,确实很搞不懂他们怎么做到的。

Q:外部用单层镀膜是为了防擦花吧
A:内部也有很多单层镀膜,但是效果出奇的好,这很奇怪,不过单拼透光率,比多层镀膜还是要差些的。

Q:好像Nikon Venturer你们也有样机是吧,和Swarovski EL相比如何
A:个人感觉不如EL,主要是色差要明显很多,另外前面提到旋升眼罩的问题,总觉得定位以后不够稳固。打开以后,里面有些地方有些偏实用,比如Phase-coating只镀了一段而已,两只价格都很高,Swarovski的做工让人觉得更物有所值一些,不过亮度和色彩Nikon Venturer要好于EL。

Q:Steiner通过使用塑料把重量减轻,而且美军也装备了他们的塑料军用望远镜,你们怎么看?
A:对于在恶劣条件下的长时间使用,我们认为金属还是难以替代的,用塑料的也就Steiner一家而已,我们还是保持怀疑,要是真那么好,Nikon,Swarovski之类早都全用了。

Q:美军装备和北约装备有激光防护要求吧
A:可以通过加装激光防护滤镜,这个我们技术上没有困难,只要有要求,可以做。原先的美军规范要求对***纳米的激光防护要求,现在的新规范要求加一个波段,但具体还没有定下来。

Q:能够配上偏振镜,用于水面或者天空背景观测?
A:初步打算作为配件选配。

Q:既然您也喜欢这种8×30规格的镜子,那么如果不限制预算,您自己会买哪一只世界名镜?
A:我宁可要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在设计它的时候参考了世界各同规格顶级产品,集他们所长并有所改进,应该做的更好一些。

TOP

现在其实看上了Fuji的7倍。主要是Fujinon的EBC很让人放心。至于Leica , Zeiss,施华洛世奇等等还是在店里摸一摸过过瘾就行了。:koushui.gi

TOP

望远镜这东西里面原来还有那么多学问,又长见识了

不过我是不会买这东西的,因为............我见窗前只有一片树林:(

TOP

其实出去的话如果不是专门拍片,只带一个望远镜也很爽的;望远镜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任何后期成本,只要不用里摔不会坏,基本上属于一台用上半辈子的那种lol.gif
随身带个小相机,留个纪念吧。

TOP

双筒望远镜超级选购术n)\;u]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xw`
市售双筒望远镜厂牌种类繁多,以用途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天文, 2. 赏鸟及野外观景, 3. 旅行, 4. 运动及舞台表演z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Tz
那么,该选择那种型式双筒望远镜好呢?
(一) 适用于天文观测之双筒望远镜:;p/UoY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g
天文观测之双筒望远镜影像越亮越好,与亮度最有关系的就是口径与镀膜,口径建议至少使用4cm以上,而5cm以上双筒望远镜的口径集光力强,是相当适合天文观测用的,镀膜则是尽量选购全面多层膜处里(Fully multilayer coating)的双筒望远镜,可增加光线透射率增加影像亮度。另外射出瞳径(Exit pupil)也是相当重要的,5~7mm的射出瞳径最适合天文用,如7X50、10X50等,大部份的建议7×50的双筒好,理由是射出瞳径大约是7mm,相当于黑暗中瞳孔的最大径,可以得到最明亮的影像。对初学者来说,7×50视野较广,捕捉到目标的机率较大。所以用7×50是最保险的建议。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个人喜欢10×50双筒望远镜,倍率提高一点真的有差。而至于10×50射出瞳径只有5mm,不如7×50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个缺点,年纪稍长瞳孔就张不到7mm了,而在有点光害的地区,7×50“集光(害)”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我常常有被帮倒忙的感觉。除了10×50外,我经常会搭配一支FUJINON 10×70双筒来观测,在高山上用来观测散光星云、疏散星团等,真是有够”暴力”。如果您经济许可,可以选购更大口径的双筒望远镜,如8cm、10cm、12.5cm、甚至15cm口径,价格从1-2万到50万都有。'
'
(二)适用于赏鸟、观景之双筒望远镜:RKT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w\j%
口径与亮度及解像力是成正比的,在兼顾解像力与携带性的平衡考量之下,3~4cm的口径是很不错的选择,此外视角宽广与否,也是赏鸟人十分注重的规格,一般规格50度视角,似乎不能满足赏鸟人的眼睛,像LEICA、PENTAX等高级赏鸟双筒望远镜、视角都在60度左右,无论是搜寻飞鸟或水鸟等较为好用。倍率则以8-10倍最常使用。同样选购全面多层膜处里(Fully multilayer coating)的双筒望远镜可增加亮度及解像力。s~;mLq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n
(三) 适用于球赛观赏、旅行之双筒望远镜:oot~2e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z
由于观看球赛、歌剧等,需要长时间使用;而郊游、旅行、登山等活动需要方便携带,所以应用在这些用途的双筒望远镜,最好选择重量轻、体积小的迷你型双筒望远镜,以利携带及长时间使用。但因口径较小(通常为25mm以下),光线较不佳时使用,会产生视野亮度不足的现象。r~
<o91<
至于该选择什么样的双筒,我认为,选购双筒最重要的不外乎:符合需求,看得清楚,价格合理,维修OK。在初学阶段,你不一定要买很好很贵的东西,但也不要贪小便宜,买到伤眼睛的望远镜,毕竟眼睛是灵魂之窗。所以选购一台适合自己的双筒镜之前,最最重要的是选择一家信誉良好、专业、服务亲切、价格合理的光学仪器公司。提供完善的品质保证及售后服务,让您的双筒望远镜无论维修、调整、清洁等无后顾之忧,且经过专业的分析及解说之后,让您更能了解哪一种类型及品牌较适合自己使用。等到你成为一位有经验的观测者后,自然会有能力去评估更顶级的,专业或更大口径的需求。kf:?
&copy;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mA
以上这些都能在你选择双筒时作为判断的基本依据,但是,光靠这些是不够的,接下来最重要的仍是你自己看到的感觉:市面上充斥许多廉价双筒镜,光轴并没有完全校正平行,有些知名厂牌也因为运送途中碰撞而导致光轴歪斜,轻微者使用人不会马上发现,一经常时间使用后轻则眼酸头晕,重则损伤视力,购买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购买光轴不准的双筒镜,以免花钱伤身。其它还有:整个视野看起来是否舒服?不会眼酸头晕?看看白磁砖墙面,线条是否扭曲变形?影像是否偏绿或蓝?是否清晰、锐利?如果你自己不是很有把握,可问问其它同好的使用经验和评价。当然,如果你要求很高,像NIKON或PENTAX顶级气密防水机种可能1~2万跑不掉,但如果你预算没那么多,2,000到5,000多元的双筒镜也是不错的选择。!
&copy;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
以上价格单位为台币,2000台币约为人民币486.656

TOP

楼主对待生活可真是另有新的态度.

TOP

生活态度也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呀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8-26 14:10 编辑 ]

Zeiss victory 拷贝.jpg (89.74 KB)

Zeiss victory 拷贝.jpg

SW 拷贝.jpg (70.88 KB)

SW 拷贝.jpg

Leica 742.jpg (93.14 KB)

Leica 742.jpg

TOP

推荐一篇文章,我看了长了不少见识yes.gif

雙筒鏡基本認識

1. 耐用度(Durability)
直筒型結構較緊密,容易製成中央調焦防水機型, 比較耐用.
廉價普羅型結構較弱,不耐撞,光軸容易失行.高級机型大都較笨重.至近期才出現較廉價的中央調焦防水機型.

2. 防水性(Waterproofness)
WR= water resistant 可防止水花濺入機身內,但不能抗水壓.
WP= water proof 通常內部鏡身注氮,橡膠O環封口.可抗水壓由一米至五米不等,鏡身內部不會積聚水氣或發
霉.但若保養不佳最外鏡面亦可發霉或括花. (JIS 6=日本標凖防水1米/ 5分鐘, JIS 7 =日本標凖防水5米/ 5分鐘)

3. 對焦系統(Focusing system)
中央式: 鏡身中央有大型調焦環,可使兩邊目鏡一起對焦,另右目鏡可獨立轉動調較右眼視距.
獨立式: 左右目鏡分別可以個別對焦,水密性較佳,但日間觀景卻不方便.
中央+獨立式: 鏡身有一中央大型調焦環,環分 2 部份,合在一起時可作中央對焦,分開時可左右眼獨立對焦,為最佳對焦方式.
內部對焦: 對焦時移動鏡身內部組件,機身長度保持不變,為防水設計.
外部對焦: 對焦時移動目鏡部,机身長度會改孌,水密性較差.

4. 目鏡眼杯(Eyecup)
橡膠型: 傳統橡膠式眼罩,戴眼鏡的話可將眼杯反下,但眼杯容易變形和留下摺痕.
拉出推入型: 戴眼鏡時眼杯可推入目鏡內,不戴眼鏡時可將眼杯拉出,較高級机型使用.
旋轉型: 眼杯接目環可旋入旋出,方便不同視距人仕,是最佳設計.

5. 機身包膠(Armoring)
傳統珠皮型: 外層包著硫化鋅珠皮,美觀但沒有保護作用.
包膠或合成物料: 並不代表防震,更不代表防水! 只代表可以輕微吸震、較易手持、防滑.

6. 德國和美國式(German or American Style)
專指普羅鏡身設計,德國式為2截式設計,鏡筒可拆開,美國式則為一整個机身設計,比較耐用.

7. 重量(Weight)
口徑4cm,重 500-800g的機型都較易手持,掛在頸上亦無問題.
口徑5cm,重約1Kg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較重,但机身只要設計得當,分散重量,仍可手持使用.
口徑5cm,重量超過1Kg者,如Fujinon 7x50,Leica 10x50 BN 等,較適宜安在腳架上使用.
直筒鏡結構緊密, 使用時雙肘成直角垂下,使鏡身重量由骨骼支撐,較適合長時間使用.使用普羅鏡時雙肘則傾向向外撐開,使鐘鏡身重量由肌肉支撐,不利長期使用.
口徑7cm以上者,基本一定要用腳架支撐.
口徑太少,重量太輕如迷你型雙筒鏡,如Zeiss 8x20 ClassiC,雖易手持但重量太輕、慣性不夠,容易隨呼吸脈博跳動,亦不利手持觀測.

8. 影像防震裝置(Image stabilizing system)
機械式:稜鏡或物鏡部份以機械彈弓、緩衝系統減低震動,使高倍影像變得較穩定,缺點是手部需長時按鈕,價錢超貴! (如 Zeiss 20x60 I.S. 要三萬多港元)
電子型: 電子感應系統以電力驅動稜鏡不停調較角度,以補償震動之影響.缺點是稜鏡常移位, 導致影像清晰度下降.此外價錢也昂貴. (Canon 10x30 I.S. 最平机型也需3000港元.)
影像穩定雙筒鏡質素一般不俗,但最後光學質素又不一定最高.

9. 雙筒鏡的保養(Maintenance)
雙筒鏡最忌撞擊,尤其廉價機型.
觀景時不要把鼻子靠近目鏡,引致水氣積聚.當外露鏡片沾上油污時,可用藥用酒精 (isopropyl alcohol 70%) 和特殊微纖維布料(microfiber cloth)把油污擦去.
防水型號若沾上海水,可以清水將之沖洗乾淨再風乾.
長期不用時, 將之放在裝有防潮珠的密實袋或電子防潮箱內,但切勿放在皮盒內,因為皮盒易發霉和吸水.
若鏡身內發霉,不應自行拆散清潔,最好寄回原廠修理.



SWAROVSKI.jpg (59.66 KB)

SWAROVSKI.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