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国学班”催发浮躁

 据大公网报道,现在的国学班太过于市场化。国学似乎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学热在很大程度上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催发的,它的轻狂虚华与国学的沉稳坚实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北大、清华等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这类国学班几乎都热衷于为同一个目标群体服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伴随着这一特殊群体的介入,以往在国学传承中不曾遇到的问题一时成了争议的焦点,如国学是否可以商业化?企业能否成为传承国学的基地?国学怎样和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

  “国学班”异常火爆

  武汉大学文学院近日宣布,该校文学、历史、哲学三个学院将联合开办“乾元国学讲堂”,由武汉大学近20名博士生导师执教,传授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但该班一年只上24天课,总收费达2.8万元,平均一天的学费高达一千多元。

  据介绍,计划于7月28日开课的武汉大学“乾元国学讲堂”,被该校教师称为天价“国学班”,其一年的学费和资料费共计2.8万元,每月仅在最后一个周末上两天课。这一年的授课内容包括《周易》《四书》《道德经》《庄子》、佛教经典等国学经典课程。

  去年,复旦大学宣布要开办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清华大学也在上海宣布要开办一个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并称该班将以中国道家思想与企业经营理念、《易经》与企业管理哲学、《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等为授课重点。

  一南一北两所着名学府,都不约而同地面向企业家传授国学,并在上海开始了生源之争,此事引起社会关注。

  据了解,去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创“乾元国学教室”后,短短几个月里,招收了两期三个班,出现了供销两旺的情景。很多企业老总是坐着飞机到北京参加国学班学习的。

  据称,北京大学国学班的两个部分——研究生班和董事长班的学制都是一年,但学费却是不同的,研究生班学费是24000元,杂费是2000元,一共是26000元;而董事长班的学费是30000元,杂费是2000元,一共是32000元。

  粗略计算了一下,以每期每个班招收30人计,两个班一年的学费就将近180万,这些钱都去哪里了呢?据称,这些钱1/5左右上交学校,还有1/3左右作为宣传费用,剩下不到一半主要是维持日常的工作,比如租用教学场地、聘请任课教授。

  商人缘何青睐国学

  读四书、说五经、论禅学……在大学里办国学班,曾经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而如今,一些培训机构纷纷开办国学讲座,学生是一批久经沙场的商界老板。

  尽管许多老板认为从国学中获益匪浅,但更多的人认为,对于博大精深的国学,老板们的用意更多是在国学之外。

  杭州洪业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紫林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管理随之也要上一个新的档次。企业家不光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所成长,在精神层面上也需要提升,像复旦大学、清华大学这些有品牌的培训班应该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在对国学有所接触之后,一位民营企业家的体会是应当提升企业的文化底蕴,寻求企业发展的战略提升。现在经济全球化了,中国企业又要面对强大的跨国企业,中国企业怎么在这种形势下求生存呢?学西方的经验,中国企业学不过那些优秀的跨国巨头们,而中国的国学,其中蕴藏着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智慧,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恰好解答了当代人心中的困惑。

  国学岂能“快餐化”

  在经济不断全球化、文化不断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学习国学有其必然性。当全球经济渗入中国,一些跨国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时,都十分注意吸收当地文化,然后打入当地市场。

  作为本土企业,更应懂得自己的文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既融入全球,又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现在的国学是经过改造、融入时代特性的国学文化,更容易被更多受众学习,这也是国学能够如此热的原因之一。

  开办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而且收费不菲,是否有利益驱动或作秀之嫌?国学博大精深,一年断断续续地上几十天课,就能使受教育者真正理解国学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吗?传播知识是高校的使命,但国学教育绝不能“快餐化”、“暴利化”,否则难逃“作秀”之嫌。

  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表示,国学班目前的市场需求,积极的一面是有人希望通过对国学的推广,去解决当前的道德问题,增强自身修养。盲目的一面是有些人对于国学的推广比较急躁,认为只要诵读国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看问题太过绝对。

  也有专家指出,国学内容博大精深,短期内很难掌握,企业家希望提高人文素养是好事,但不要试图从培训机构那里获得心灵的解放,只有注重内心修养,才会真正发现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意义和价值。

  尽管国学对企业运作有这么大的奇妙,但至今为止还没看到中国企业家是如何清晰地将国学精神转化为企业精神的。许多人认为,这种针对企业家的国学班,反映出的并不是企业家的精明,而是办班者的精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徐友渔质疑北大乾元教室说,“从成本计算,每月上一次课无论如何不应当是这种天价学费……从办学方来说,是在谋取不合理的、惊人的利益,从交费方来说,是用大把银子博得虚名。”他对国学俱乐部的批判则是更不留情面,认为其“搞的是文化搭台,利润挂帅的俗套,明显是趁国学热火而打劫。”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卢汉龙认为,开始重视国学是个好现象,但现在的国学班太过于市场化。社会上大兴国学建设,高收费狂补恶补国学,追随者趋之若鹜,国学似乎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是很反常的事吗?国学热在很大程度上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催发的,它的轻狂虚华与国学的沉稳坚实形象鲜明对比。这样的国学热只能让国学蒙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