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美国对中国食品的恐慌中有种族主义味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6日载文《对中国食品的恐慌中有种族主义味道》,摘要如下: rs238848.rs.hosteurope.de7 s8 i5 P/ E# ~5 c. Q4 ]4 B0 u

0 w& i) C0 d2 d' y  C- h! @人在德国 社区  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人比中国人更关心吃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吃不仅能成为一门艺术、给人带来愉悦感、让人填饱肚子,而且还是社会的根本基石。在西方,熟人见面的问候语是“你好”,而在中国,人们都问吃了吗?”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食品被污染不仅仅是一个卫生灾难,而且是一种亵渎。 . A3 U8 B$ |) |% t5 ^9 W
( f  H. c4 C( i5 q( R
  然而,中国现在被描绘成了一个对食品卫生毫不在意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对最近有关食品被污染的报道几乎不关心。这一点令人担心,因为它强化了肮脏的食品源于肮脏的文化的观点。在美国,厨师安东尼•布尔丹在2006年的一次采访中可能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他说,烹饪中的恐外情绪有“某种种族主义的成分”。
3 S2 E7 ]- q* [- ^  q: c; L8 @2 r$ E
6 l& w  H1 |2 i3 O  这种可以称之为“食品诽谤”的现象一直就是美国对中国一种更大的恐惧的一部分。把中国与问题食品联系起来的做法已经以一种似乎无关紧要的方式潜入美国人的文化意识之中——学校里的嘲笑奚落、连续幽默剧中关于外卖食品的插科打诨,以及有关炒面的单人滑稽表演。
  z6 i2 k! _. Zrs238848.rs.hosteurope.de
8 R! t  W/ V9 q5 I人在德国 社区 但是,当其中的利害关系加大的时候,就像在最近的食品丑闻中那样,这些笑话就变成了很严肃的问题。有人已经宣称这些食品遭到污染的事件是故意的。今年5月,保守派的新闻机构问:“中国是打算要毒杀美国人和他们的宠物吗?”更令人担心的是,有关“黄祸”的比喻已经从一种极端边缘化的思想变成了主流。
; L4 O% S0 b8 d4 v% m: C
9 e$ ?$ u5 ?7 H5 V) urs238848.rs.hosteurope.de  当然,中国庞大的食品出口体系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其中许多问题来自于中国对资本主义道德规范的拥护,而且这一过程又缺少更加成熟的工业化国家中政府实行的监督。

5 E- }0 x3 U( K) Q1 `人在德国 社区 1 m: B& A1 W! [8 e% K0 m

0 o. V8 D) P* m# a% ]! v, S( w" H, nrs238848.rs.hosteurope.de % V) M: Y2 r2 I# ~
0 |' b0 Z, H/ q) C4 ]
rs238848.rs.hosteurope.de' Y! @9 Q6 D9 B$ Z+ \
  美国人的购物篮中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中国食品,其原因与我们在未登记移民方面遇到的困境一样——公司想要更高的利润,而消费者想要更低的价格。如果把中国从食品工业的供应链中剔除的话,各企业只会转向其他低成本的出口商,而相对来说他们的食品安全记录更加糟糕。 人在德国 社区" w+ ^7 o" @8 G; X' B0 m
6 Y: S( B  ?: q' m  K8 o3 ]$ d+ }
  实际上,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记录表明,在美国的被污染进口食品中,中国根本不是一个主要来源。去年,在“被拒绝的食品中”,来自印度和墨西哥的产品超过了中国。国内的食品来源也幷非与丑闻无缘,还记得去年加利福尼亚的菠菜引起的恐慌吗? . V/ c& p% Q" V) D# h" M
# s# d4 Y+ m8 }, @
  事实上,指责亚洲的进口商品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制造商的一个公关战略,因为责怪没名没姓的外国人比解决行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