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ade in Germany到Made in EU (zz ouline)
“Made in Germany”代表着优良品质,代表着经久耐用,代表着德国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的极高声誉。然而在100多年前,当“Made in Germany”诞生的时候,它的意义则截然相反。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成型,这个“迟到的民族国家”是当时的宰相俾斯麦聃心竭虑的成果,这位善于使用灵活外交政策的“德国缔造者”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用铁和血结束了自三十年战争以后德国分崩离析的割据状态。作为欧洲的“后起之秀”,工业革命在德国势不可挡,到19世纪下半期,虽然帝国尚年幼,但是其工业产量已经可以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抗衡。
当时德国的廉价产品行销于英国及其殖民地,给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少压力。1887年,英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品在英伦三岛和殖民地的地位,硬是给德国货贴上了
“Made in Germany”的标签。
不过,英国人不曾想到的是,“Made in Germany”这个品牌竟然在“野蛮的日耳曼人”手中被发扬光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制造”已经成为发达的德国工业的代名词,整个世界范围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在机械、汽车和家电等领域内德国货处处走俏。时至今日,德国人似乎应该感谢英国人这个主观上怀有敌意的“创举”。
百年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一辆汽车的零部件可能来自世界各地,最后在某国的一家工厂里组装下线。某个特定国家的品牌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德国也不例外。工业生产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再是勤劳苦干的工人,而是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Made in”逐渐被“Made by”代替,“精明的头脑”战胜了“粗壮的四肢”。
不过,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Made in Germany”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欧盟最近提出建议,所有欧盟内的产品以后将被打上统一的“Made in EU”的标签,废止各国自己产地标签。一百多年来,苦心营造的“德国制造”的品牌将面临消失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