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都北京什么样?

1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于去年年初组织开展对该总体规划进行修编,采取了“政府组织、依法办事、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式,共有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和专业人员参与了此项工作。

  四大发展目标

  国家首都 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规划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充分发挥首都优势,进一步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弘扬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

  三大发展阶段

  2008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

  2050年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为了实现这些宏伟计划,北京列出了未来发展的阶段目标。第一步:2004年至2008年,北京要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二步:2009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北京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步:2021年至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人口规模

  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

  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将占到450万人左右。

  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比例90%左右,城镇人口预计每年增加0.6%到0.8%。据介绍,200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456万。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及水资源承载力法、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综合增长率法等7种方法测算的基础上,规划提出2020年北京市人口规模规划应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按照新的规划,还将引导人口在市域范围内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的产业和人口,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镇聚集。预计2020年,中心城城镇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新城城镇人口约为570万,小城镇组团约为180万人。在控制中心城规模的前提下,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合理调整中心城内的人口分布。届时,中心城中心地区约容纳540万人(其中旧城约110万人),边缘集团约270万人,绿化隔离地区及外围约40万人。

  空间布局

  两轴-两带-多中心

  规划对北京市的空间布局做了大的调整,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实施多中心与新城发展战略,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努力构建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规律的结构布局,将全市各类分散的资源和功能整合到若干联接区域的交通走廊上,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

  规划中的“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两带”指包括怀柔、密云、顺义、通州、亦庄、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大兴的“西部发展带”。“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其中,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大城市职能中心区。

  城镇结构

  中心城-新城-镇

  在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北京计划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其中重点发展东部3个新城。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包括原规划中心城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为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新城共规划了11个,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其中,北京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分别是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这3个新城将成为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解及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3个新城将共同构筑中心城的反磁力系统。

  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未来将占主导

  规划确定,到2020年,北京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

  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每天5200万至5500万人次。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据介绍,北京将在2020年初步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届时,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将覆盖中心城范围,并连接外围的通州、亦庄、顺义、大兴、房山、昌平等新城,最终形成19条线路、57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

  城市环境

  2020年生态城市成型

  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原则,将北京建设成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根据规划,2010年以前为生态城市起步阶段,2010年—2020年为生态城市成型阶段。规划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应建设地区,指导城镇开发,确保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

  2020年人均绿地40至45平方米

  北京将促进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即从传统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绿地率达到44%到48%;人均绿地面积40到4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到18平方米。

  市域绿地系统由中心城、平原地区、山区三个层次构成。

  市政系统

  中心城实现燃气管道化

  供电———2020年全市用电量约为1100亿-1200亿千瓦时,将依托京津唐电网及华北电网,保障供应;

  供气———中心城及新城基本实现燃气管道化,保障液化石油气用量60万-70万吨/年的需求;

  供热———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替代煤供热力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20年清洁能源采暖供热量达60%以上;

  城市信息———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全面建设“数字北京”,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水平。

  城市安全

  成立综合减灾中心

  新规划提出,将成立首都综合防灾减灾的专门机构及北京综合减灾中心。加强防洪设施建设,保证防洪安全;完善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减灾体系;增加消防站点,加强消防水源建设,提高综合消防能力;完善人防工程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城市防空防灾能力,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符合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防空特点的控制与管理体系。

  旧城保护

  鼓励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按照规划,北京旧城既要保护也要复兴。重点是合理确定旧城的功能和容量,疏导不适合在旧城内发展的城市职能和产业,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此外,还要积极疏散旧城的居住人口,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社会网络的改善与延续问题,提升旧城的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的素质。

  明清北京城是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杰作,有关部门将制定科学合理的房屋质量评判和保护修缮标准,逐步改造危房,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严格控制旧城的建设总量和开发强度。在保持旧城传统街道肌理和尺度前提下,制定旧城的交通政策和道路网规划,建立并完善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综合交通体系。

  基础设施

  中水将成绿化等重要水源

  根据规划,2020年全市城镇人均生活综合用水量标准为185至300升/人。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完善城市雨水排除系统,2020年中心城、新城区的雨水管道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高城市重点地区、交通干道、立交桥等排水系统对超标准降雨的排泄能力,消除内涝。预计2020年全市污水总量约18亿立方米,全市污水管道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另外,建立中水回用系统,逐步使中水成为城市绿化、河湖生态、道路浇洒、生活杂用、工业冷却等主要水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img]http://www.csuchen.de/bbs/attachments/day_050107/ek3i_liujianming2.jpg[/img] 香港特别行政区西九龙警署有组织及严重罪案调查科高级督察

TOP

TOP

北京的规划从建国到现在乃至将来始终存在着4个偏差: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