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散记-雅典印像

立在我眼前的帕提侬(Parthenon)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群的中心。这个神殿不愧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建筑杰作。外观整体协调、气势宏伟,虽然几乎只剩下柱廊,从中仍可以看见昔日的稳定坚实和典雅庄重。

神庙为长方形周柱式建筑,东西两端的基础和檐部呈翘曲线,造成了视觉上更加宏伟高大的效果。另外,4根角柱比其他石柱略粗,以纠正人们从远处观察产生的错觉。神庙中大量以神话宗教为题材的各类大理石雕刻成为其艺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西山墙分别雕刻的是雅典娜诞生和她同海神波塞冬争雅典地域管辖权的故事。

当时著名建筑师伊克蒂诺斯和卡利克拉特(Iktinos,Kallikrates)在执政官伯里克利(Periklies)的主持下设计,费时9年完成。同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Phidias)在神庙内建成高大的雅典娜神像。通过两道柱廊,步入神庙内的"百步大厅"就是12,8米高全副武装的雅典娜神像。她头戴着饰有战车飞鹰的头盔,左手持帝盾,右手托胜利女神。神像主体用香木制作,使用金片包裹,面部、手臂和脚趾用象牙装饰,双眼则以宝石镶。无论从设计还是选材上来说都堪称世界一流艺术精品。直到公元六世纪,还可以目睹雕像的神采。后来东罗马帝国统治下,神庙被改成基督堂,雅典娜神像也被拆下来运到康斯坦丁堡,从那以后就永远失踪了。到了土耳其人占领后,这里又变成清真寺。在多次被侵略和占领的情况下雅典
经历了很多灾难和创伤。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不管是当作神庙,教堂,还是清真寺,帕提侬神庙曾经以它往日的辉煌地在这里沧海桑田地站立了两千多年。它的毁灭性灾难只是三百多年前才到来。一声炮火的巨响,为这座人类文明伟大杰作带来无可挽回的厄运。

历史翻回到1687年9月26日那一页。云卷硝烟,残阳如血土,土耳其军把雅典卫城当作城堡死守。隔壁山头的威尼斯籍指挥官弗朗西斯科下令连续炮轰卫城土军驻地。炮手的名字叫施瓦茨,老家在德国纽伦堡。施瓦茨是个神炮手,不是百发百中也是八九不离十。这次更是瞄了又瞄,对了又对,真是一发出膛鬼神难追,他的这发炮弹不偏不倚正好击中敌军的弹药库,当场就有300个土军士兵死亡。而这个弹药库正好就在雅典娜神里面!为了方便作战,土军硬是把一座精美绝伦的神殿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弹药库。当年雕塑家菲迪亚斯大概做梦也想不到他的伟大设计还有这种实用价值吧。
施瓦茨的炮弹炸开了雅典娜神庙的屋顶,雅典卫城的厄运也从此开始。那些被炸落的浮雕,壁画随着西欧旅游者的到来被运出希腊。而给雅典娜神庙真正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和破坏却是一个名叫爱尔金
(Lord Elgin)的英国人,他是英国当时驻康斯坦丁堡的大使。从苏丹国王那里得到的“许可”更使
得他有恃无恐地把自己的盗窃行为合法化。几年中他动用了四百多工匠光天化日之下把雕像,壁画还有那些能锯的能铲的能搬的都一批一批地运到了大不列颠。

他的这种“合法”行径在当时就曾经遭到正义人士的强烈谴责,拜伦指责他是雅典神庙的抢劫犯,德国的亚力山大 冯洪堡说他是最大的盗贼;皮克勒公爵说“如果爱尔金把整个帕提侬神庙运到英国,那么他
必须道歉;但是如果他就这样生生地破坏了神庙的宝物,而且是为了日后自己贩卖,那将是不可饶恕的。”那个爱尔金当年的确是想卖掉这些文物,但是出手却很困难,35000英镑的所得还不够他当初盗运投资的一半。而当后来希腊文化部长要求归还这批“爱尔金大理石“时却遭到英国政府的坚决拒绝,理由是如果留在雅典,不管是人为的还是环境造成的各种理由都会导致这批雕像的损坏和流失。现在这批文物保留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有人说那里是雅典神庙保护最完整状况最好的文物,不知道这该算幸运还是悲哀?

帕提侬神庙的南面是雅典卫城神庙建筑群最早的建筑厄瑞克赛翁(Erecheion)神庙。
其建筑构思之奇特复杂和建筑细部之精致完美,特别与众不同的是在神庙的北部的女性雕像柱廊和窗户,在古典建筑中是罕见的。原来有6尊,各高2.3米,体态丰满,仪表端庄,朝向北面,头顶平面大理石花边屋檐和天花板。雕刻栩栩如生,衣着服饰逼真。可惜西面第二个雕像已经被爱尔金锯下盗运至英国,其它原作也陈列在卫城里面的博物馆里了,现在看见的是仿造逼真的复制品。

这里应该是原来的麦锡尼时代王宫的地基,而且还是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公元前1580年),雅典第一个国王凯克罗普的安葬地。传说中,这个大地之子,蛇身形状的凯克罗普是记录民间传说,创造法律,发明字母以及引进一夫一妻制的第一人。就是在他当政时期,发生了雅典娜和波塞冬的争执,最终还是在他的帮助下雅典娜得胜。传说就在神庙的旁边雅典娜种下了有史以来第一棵橄榄树。不知道和现在我看见的那棵橄榄树是否也有家族关系,刀刻般的树纹,底部枝桠上是墨绿色的老叶,树梢那端在初春的细雨中是一片嫩绿。阵阵山风吹来,面对大海的橄榄树摆动的枝叶就像舒展的臂膀,仿佛在声声呼唤着当年漂洋过海去了康斯坦丁堡的雅典娜…


www.cava-mediterran.de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