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春秋大梦 at 2004-2-13 04:26 AM:
我的MA呀,看死人啊

明天继续

同感啊!呵呵~~han.gif
[fly]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fly]
Share |
Share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虾 at 2004-2-13 17:01:
把七种武器也一一发上来把。
G2写完了吗?



没完,他说要写三年,写到数码时代的到来,为了集体服毒的需要,可能会出书。

TOP

说实话,我很怕谈LEICA这个话题,因为在职业摄影师的聚会上也经常有人跟我热情的讨论,特别是知道我是G2以后。而跟我讨论LEICA的多数都是还处在水平飞速上升期的年轻摄影师,多数他们最后都不会买他们热切讨论过的器材。另外,多数和我讨论LEICA的摄影师片子的风格也都不适合用LEICA M来拍。

首先,要说的是,其实常在无忌的兄弟们看过LOGO_YU、小蔡、Simon1960之类DX的文章,应该已经了解M系列很多了。大家想了解更多的关于LEICA M的东西,我会补充在未来的新版《七种武器》里面。我发了《七种武器》新的一篇后,有人在向我约稿,把《七种武器》做成一本书,谁说的?“供大家集体服毒的需要”。呵呵,不过我还是打算用一年出一篇的速度,到3年后出齐。

不过,现在总有很多的事情,实在是没时间完成更多的东西,所以先写一点点,供大家批判。这里完全是我非常主观的想法,大家就本着“兼听则明” 的态度,胡乱看看吧。
我自己有3年多没再用M系列机器了。不过最近我在考虑重新上M系列的机器,原因有2个:
一是M系列有比其他体系旁轴机更大口径的镜头,我是基本用现场光拍东西的;
二是,它不用电池也可以工作;我本人每年都会有在极度寒冷的地区工作的机会,而我在6年用G2一共出了两次天冷没带备用电池而无法使用的事情,XPAN则在3年中有一次。当然,只要你注意一点是可以避免的,但拍照片的时候总是很难面面俱到。

我如果再上M系列,买的镜头可能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肯定肯定是35/1.4ASPH。
关于35/1.4ASPH和35/2ASPH该买谁的问题,各个论坛都有很多讨论。而咨询过我的意见的人,比如猎人和小K,多数都买了35/1.4ASPH。
选择35/1.4和35/2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关键要看你主要使用哪几挡光圈。
和初学者想象的不同,很多专业摄影师甚至摄影大师只擅长运用一两只镜头,甚至只擅长运用那一两只镜头中的一两挡光圈,这已经足够可以让他们成为大师了。他们其实并不需要背诵出所有光圈下的景深,了解背景不同镜头在各种不同背景下的bokeh那些复杂的东西。因为影像的力量通常不会来自于精确细微的虚化效果,而是其他的一些东西(这一点很重要哦!)。
哦,关于bokeh,还要说两句。对于商业摄影师和沙龙摄影师比较有用,其他的题材,你只要看看大概,虚化的人脸效果别跟茄子似的,你喜欢,就行,别走火入魔了。
35/1.4那只镜头在全开光圈的时候已经非常非常的出色了,所以如果你要是喜欢大光圈,它就是唯一的选择。后面的几挡光圈也好。通常在全开光圈好的镜头收小了会比同焦段小光圈的镜头收小以后差,但LEICA这只头不是。
当然,如果不是特别有兴趣在F/1.4光圈上,35/2也足够了。不过,我个人似乎对35/2有一些偏见,当然,F/5.6那挡光圈的时候还可以,但是其他的光圈我都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反正,除非在特别恶劣的地方,我不用它。

我还会买28/2,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的镜头。还是那句话,比28/2.8好很多,而且是全面的超越。再说,G2的28/2.8也非常的优秀(甚至更优秀),上LEICA还用它,没必要。

75/1.4和AA90/2都是很好的镜头,选择起来会有些麻烦。但是对于我来说不是这样,很简单,我的选择是75/1.4。
当然,AA90/2真的非常好,更锐,整体画质更高,能够代表现在LEICA最顶级的光学水准,是一只了不起的镜头。但是:
我其实很少用到中长焦的镜头。我通常的专题,不论是拍什么题材还是拍多少年,只要一只28(或21)头跟一只35头就足够应付了。中焦镜头就是来拍人物肖像的。
这里说到人物肖像,其实我也不爱用中长焦拍任务肖像。但是给杂志供稿有时候要考虑到他们固有的一些风格,不能太过分强调自己。
而人物是活的,有血有肉的,有弹性的。我要把他们拍的更有人性化,有时候需要更柔和一点,或更含蓄一点,不要那么的直白强迫,这样,75/1.4就会做的更好。我想我说明白了吧。
当然,拍风光AA90的头的风格要比75/1.4更好,不过,用135这么小的机器拍片子多数是做配图的,比如展现环境地貌什么的,广角和标头用的多。再说75/1.4光圈收小了也不错。
另外,如果我要用90头,我就要再买一台0.85的机器单独给它用,(1.25X的加在取景器那东西毕竟不方便),这个有点奢侈不划算。
不过,不考虑我自己的因素,AA的90很好,如果你拍的题材比较广泛,应该更实用一些。

我不会买M21那只头,因为G2的21头已经足够好,而且它的色彩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不过G21的外置取景器不好,我会买一个LEICA的21/24/28的取景器给G和M系列用。
我也不会买24那只头,当然也很好,不过用处不大。太广的东西容易给人镜头化的感觉。另外,怎么说也不方便。
当然,我更不推荐使用50/2.8之类的老旧镜头。现在的摄影师用那样东西的人很少,因为我觉得拍照片比较有创造性,机器玩玩就行了。如果拍照片的时间不过,有点小烧就刚刚好,烧过了就忘了影像了,那真的很可惜。

还有,我不会只买一台M,至少两台吧,因为至少有2只头。一头一身或一身多头的多数是穷烧的,看看他身边还有什么别的机器就知道他是不是真拍片子的。
我会买M7,倒不一定要买M6。最经典的东西可不一定就真适合你。

再说两句闲话,M系列当然很好,但是好到多实用的程度很那说。我身边用M系列的职业摄影师老外特别的多,有不少用了好多年,都成了大师了,扭脸喀嚓一下就改单反了。毕竟,M系列有它自己的问题。
问题是什么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免得大家不开心,反正大家也都知道。


还有,有篇文章是讲福伦达Bessa-T的,我修改了,附在后面,或许对有的兄弟有一点帮助。

关于Bessa-T

福伦达Bessa-T是福伦达推出的第3款35毫米旁视取景(旁轴)相机。
作为一部全手动调焦的旁轴相机,福伦达Bessa系列相机的出现是相当有趣的事情。尤其在现在高度自动化相机和数字化大行其道的今天。
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35毫米旁轴相机一度只有LEICA M系列残存下来。突然之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随着康泰克斯G1的出现,国际摄影器材界突然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旁轴相机之风,不仅出现了康泰克斯 G2、哈苏Xpan这样的专业高档旁轴相机,一个功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螺丝接口的安原一式也赚了钱。紧接着,使用和莱卡同样卡口的柯尼卡巧思RF又强力打入市场,这时候,福伦达Bessa系列的重出江湖也就不会令人太吃惊了。
对于老一代的摄影师和相机爱好者来说,福伦达可以说是声名显赫,但是对于更多的摄影者来说,它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Voigtlander(福伦达)是德国的一种老牌相机。以出产质高价昂的精品相机著称,名声和莱卡、康泰克斯不相上下,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样的产品不再有市场了,福伦达被迫停止了相机的生产。其后,Voigtlander曾辗转被著名的Carl zeiss收购,但是并没有引起多少变化。
90年代,福伦达品牌的使用权被并不出名的日本相机公司Cosina(确善能)购得。Cosina是一家相机和光学公司,虽然自己的产品并不出色,但是加工能力不弱,曾受尼康、奥林巴斯和理光委托制造Nikon FM10、Olympus OM 2000和Ricoh KR-5等手动机械相机。
据说Cosina的老板小林博文是个狂热的徕卡fans,一个典型的传统相机的玩家。他在买下福伦达之后,立刻表示要利用这个世界著名的品牌为传统相机的玩家们提供优秀的产品。小林博文对于福伦达的市场定位非常清楚,“徕卡的价格实在太过于高昂,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部只要68000日元、一般摄影者都能接受的连动测距相机。”

复兴后的福伦达并没有立刻恢复生产相机,先出现的是一只非常出色的Voigtlander 15mm f/4.5 Super Wide-Heliar Aspherical镜头,可以配合莱卡M系列使用。由于在此之前莱卡公司已经很久没有为自己的M系列相机生产过21毫米的镜头,唯一曾经出产的类似Hologon 15mm/8的镜头还是70年代初Carl zeiss为莱卡生产的,而且产量又很少。福伦达看准了这个空白领域,Voigtlander 15mm f/4.5 Super Wide-Heliar Aspherical出现在市场上以后立刻是好评如潮,甚至有人认为它可以和同时代镜头界最传奇的超广角镜头Carl Zeiss G Hologon 16mm f/8镜头一较短长,这样就更坚定了福伦达出产传统相机和镜头的信心。

1999年的1月,福伦达发行了停产近30年以来的第一款相机Bessa-L;2000年3月,又发行了第二款相机Bessa-R;2001年中,福伦达Bessa-T出现在市场上;最新的产品是2002年2月15日宣布推出的Bessa-R2。首先要说的是,这些相机的价格都非常的便宜,机身价格都在1700-2500(?)元人民币之间。所以一出现在市场上日本的摄影杂志对它都给予了“高质、超值”的评价。BESSA甚至被日本媒体封为“破坏价格体系的LEICA”或者“LEICA杀手”。

我几年前第一次接触福伦达,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只为莱卡M系列做的Voigtlander 15mm f/4.5 Super Wide-Heliar Aspherical。价格惊人的便宜,而且质量非常的出色。自然,我会很关心它出产的其他镜头和相机会是怎么样的。所以这次很有兴趣能试用一下它独特的Bessa-T。
拿到福伦达Bessa-T,先注意到的是机器背后的一排小字:"Voigtlander; Germany; Since 1756",看样子Cosina很为买下福伦达这个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德国品牌自豪。虽然现在的生产已经完全转到日本了。

机身
福伦达Bessa-T的机身很轻,只有385克。相比起来,类似的相机,如莱卡M6、M7、康泰克斯G2、柯尼卡巧思RF都要重一些。打开机器,发现后盖是塑料的,上下盖板也不是金属的,所以质量较轻。当然,考虑到它的价格,也没必要苛求它。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使用单反相机,你会发现Bessa-T加上镜头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小。
Bessa-T不同于Bessa-R、Bessa-L和其他的旁轴相机的地方是机身内没有取景器,但它却有测距器──它的测距器与取景器是分开的。LED测光表指示器在机身背部,与Bessa-L相同;测距器接目镜配有屈光度调整器。Bessa-T还有一个独特的新型配备:辅助卷片器。
Bessa-T使用的是机械式Copal快门,可以在没有电池的时候使用,垂直双焦平面快门,快门时间手动设定,范围为1/2000至1秒加B门。测光为偏重中央平均测光,测光范围EV1~19(ISO 100,f/4、1s ~f/16、1/2000s),由机背LED显示。感光度手动设定,范围为ISO 25至1600,1/3挡增减。有X插孔,最高同步时间1/125秒,无TTL闪光测光。相对于它的价格,功能很不错了。
福伦达Bessa-T机身的持握性还不错,由于没有反光板,机身的设计很薄,右手拇指的位置有一块突起。但是背带吊带的位置稍稍靠前了一点,挂在胸前机器会有点往后倒,属于白璧微瑕。
旁轴相机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是快门声音轻柔。莱卡M7、康泰克斯G2、柯尼卡巧思 RF、哈苏Xpan都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但是说实话,Bessa-T的快门声音可不能算很小,估计Cosina把原来单反相机用的快门没怎么改就装在Bessa-T上了。想必这也是成本惹的祸。
我不觉得响动大的旁轴机是真正的旁轴机!!

Bessa-T的卷片手柄是可以分次卷片的,这是个非常有用的功能。我个人认为不能分次卷片的手动相机不适合快速的抓拍,单次过片的方式费时比较多,而且眼睛很容易离开取景器。当然,这是很细微的差异,如果你拍摄的题材不需要,你也不必介意。
Bessa-T 的有效基线是 53.7mm,而它的前代产品Bessa-R只有26mm,很显然Bessa-R是为了能在机身上放上观景器而牺牲了调焦基线。类似的相机莱卡M6 是 69.25mm,Bessa-T虽然稍逊一筹,但算有提高了。而且后面我们会说到,测距的精度对于Bessa-T这台特殊的相机来讲影响并不是很大。
Bessa-T的机身没有更多的功能,但是作为一台手动旁轴相机来说,其实也并不需要更多的功能。
福伦达已经对外宣布,Bessa系列中不会出现AE机型,我觉得这倒是件挺可惜的事情。它只愿意提供一台廉价的连动测距相机,或许可以作为徕卡的入门机和备用机身,但它不愿意和HEXAR RF去竞争。  
另外,我用的一台在拍到第二个卷的时候,计数器出了一点小问题。

  
镜头
和它的前身相比,Bessa-T最大的改变是它的M型镜头接环,很明显是针对Leica产品的爱用者而设计,并可接各种厂牌的M型接环式镜头。福伦达提供适配转接环,这样Bessa-T可以使用螺纹镜头——别忘了福伦达自己生产大量的螺纹镜头,而Bessa-L和Bessa-R也都是螺口的卡口。
我这此拿到的也是3只螺口镜头,都可以通过原厂提供的接环在Bessa-T上使用:
Voigtlander 12mm f/5.6 Ultra Wide-Heliar Aspherical
Voigtlander 25mm f/4 Snapshot-Skopar MC
Voigtlander 90mm f/3.5 Apo-Lanthar MC
这3只镜头每一只镜头的设计结构,Heliar、Skopar、Lanthar在光学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和蔡斯的Hologon、Biogen、Planar、Sonnar比毫不逊色。现在设计生产转到了日本,价格是下来了,成像和质检水准到底怎么样呢?
从国外比较权威的测试机构的测评报告来看,这几只镜头的成像是很好的。但是看待日本镜头绝对不能光从MTF曲线和分辨率上来看,有些评价很好的镜头在实际使用中却不能令人满意。没办法,似乎对于旁轴相机来说,标准只有莱卡和蔡斯。
据说Voigtlander所有的镜头结构都是借鉴了老款Voigtlander的同规格镜头,但是多数经过了新的计算修正,并使用了高折射玻璃和非球面的镜片铸造技术——在老Voigtlander的全胜期还没有这样的技术。镜头设计是绝对需要设计师天才灵感的,没有任何一家镜头厂家有能力同时设计制作出这么多的好镜头,Voigtlander也一样,所以其中有相当部分镜头的设计和生产得到了著名的镜头厂商Scheider的支持。镜头光圈叶片数均为10片左右,叶片为弧形,收小光圈以后都能组成近乎于圆形的光圈,使焦外成像更加宜人。所有的镜头都很轻巧,但制作的材料都是黄铜的,很显然这是受莱卡的影响——目的是在温度变化的时候可以保持光学性能尽可能的稳定。镜身分黑色和磨砂的,光圈和公制对焦距离刻线为黑色刻印,英制对焦距离刻线则为红色。所有的镜头上都有景深刻线。带棱纹的光圈环和对焦环略凸于镜身,易于操作,转动都很顺滑。

Voigtlander 12mm f/5.6 Ultra Wide-Heliar Aspherical是一只很特殊的镜头,在旁轴镜头里它的视角尚无敌手。它的出现很显然是因为存在市场,不过说实话,这只镜头的成像真马马虎虎,远没有我原来使用15mm f/4.5 Super Wide-Heliar Aspherical时候的惊喜。当然,镜头越广,设计难度越高。反正这只镜头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喜欢艺术摄影和更主观或有趣的影像效果,或是拍红外线胶片,它是个很好的选择。从技术上讲,暗角问题是旁轴超广角镜头不容易克服的问题,不说了。

Voigtlander 25mm f/4 Snapshot-Skopar MC。最大光圈的成像一般,缩小一级光圈后,分辨率迅速提高,达到非常高的水准。再小的光圈成像会更好,这是我使用的所有Voigtlander镜头共有的感觉。反差足够大,眩光控制得也不错。不过暗角要到f/8才消失,不过这属于镜头特性。这只头只有4组4片,照顾了分辨率、球差、像场弯曲再照顾暗角似乎也不现实。调焦环上有定位装置,在调焦距离3米、1.5米和1米的地方处可以凭手感定位,在抓拍的时候非常有利于调焦和控制景深。这是我很喜欢它的一点。
不过这只镜头也有一些问题。我个人最不满意的就是最近调焦距离只有0.7米,对于一只超广角镜头来讲,很明显是不够的。因为超广角在拍纪实题材的时候经常需要非常靠近被摄主体,(卡帕不是说过那句著名的话吗“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 are not close enough. ”)即便这时候甚至还要一个更近的前景,这时候它就显得不够了。
另外,我也觉得f/4的光圈小了一点,广角镜头经常要在室内拍摄时被使用,而且旁轴相机的摄影师多数喜欢使用现场光。估计Voigtlander把它的光圈做的这么小完全是因为成本的考虑,不过想想康泰克斯G系列著名的Biogen 28mm/2.8和21mm/2.8不仅成像好,价格也很便宜。或许Voigtlander以后可以出一只更大光圈的广角头。

这3只镜头都有自己独特的外置取景器,其中只有25mm f/4外置取景器的热靴脚是塑料的。我曾经损坏过一只其他厂家镜头的外置取景器的塑料热靴脚,所以每次使用它的时候都战战兢兢的。

Voigtlander 90mm f/3.5 Apo-Lanthar MC。这只镜头的做工极其精细。如果使用在Bessa-T上需要另购一个非常精巧的外置取景器,上面甚至可以根据实际拍摄的距离来调节视框。可惜Bessa-T本来就不是给中焦镜头来用的,不是很能发挥它的功能。

说到做工,Voigtlander的镜头加工工艺都非常的好,手感也极其出色,我个人感觉比康泰克斯和柯尼卡都好,甚至不输莱卡。而且每支镜头都有附原厂的遮光罩,镜头盖也是非常紧密。
Voigtlander已陆续发表了12mm/5.6、15mm/4.5、21mm/4、25mm/4、28mm/1.9、35mm/2.5(分pancake和classic两种)、35mm/1.7、50mm/1.5、75mm/2.5(也分color heliar sl和color heliar两种)与90mm/3.5、125mm/2.5macro等镜头,主要都是配合Bessa机身或者使用莱卡卡口的相机的。其中的一些中焦镜头也可以提供手动调焦的Canon、Nikon、Minolta与Olympus等相机使用。每一只镜头都可以说是物超所值的。
面对这么多镜头,如果由来我选择最喜欢的还是15mm/4.5、28mm/1.9、35mm/1.7和50mm/1.5这几只,当然,Voigtlander的几款中焦镜头也很好,但是不是很适合Bessa-T这样的机型。
Voigtlander的镜头配置现在算是比较的全面了。值得称道的是35毫米镜头有3只,还有50mm/1.5我也很喜欢。另外,象28mm/1.9这样镜头也是很实用的,不过21毫米和25毫米镜头的最大光圈只有4.0,我不是很理解。
在使用过多只Voigtlander的镜头之后,我还发现它们的调子都趋向偏冷,尤其和新的Leitz和Carl zeiss镜头相比,有些人可能不是很喜欢。
除了15那只镜头外,我个人不会用我用过的其他Voigtlander的镜头,因为我拍的全是彩色片,需要色彩表现。

总结
Bessa-T是一款与众不同的相机——它使用的每枚镜头附有独立的取景器,这为镜头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便利。
但是Bessa系列的机身从28毫米以下就没有连动测距了,也就是说,从12毫米到25毫米的镜头都需要目测估算距离。好在超广角镜头的景深比较大,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适应。而且镜头调焦环上也有定位装置,可以凭手感定位。
Bessa-T为28毫米以上的镜头提供了连动测距装置,但是实际上使用是有一点麻烦的,需要在机身的测距孔里先调焦,然后再从热靴上插的单独的取景器里取景构图,实在是太慢了。实事求是的讲,不是很实用。所以说,我个人觉得Bessa-T最适合我这种只爱用广角头的摄影师。如果你爱用标头或者中焦镜头,Bessa-R2要好用很多。
当然,做实像调焦系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也会使得成本升高。测距器是旁轴相机中最精密的部分,据说Bessa在生产之初一天只能做好一到两台的微调工作,而且是用人工调整,以激光测距仪校正!
总的来说,Bessa-T这台相机是针对"超焦距摄影"来设计的,机身的价格也是Bessa所有机身里面最便宜的,一台机身和三只镜头加起来的价格也不超过1万元。买一台LEICA M7加一只35/1.4ASPH的钱够买一桌子福伦达了!!

考虑到如此便宜的价格换来如此优质的影像效果,对于钟爱广角镜头的摄影师来说,的确非常的超值。

但是,如果让我做个人推荐,我很难决定。

TOP

wiely, 你。。。。,你不要全面毒害我们老百姓。 那家伙为了20张图片,会拍4000-8000张:o左右的图片,还很依赖摄影助手。这是写给偶们看的吗?  
不过,可以挣只眼闭只眼看,找些有用的字。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曾记否 at 2004-2-15 00:23:
wiely, 你。。。。,你不要全面毒害我们老百姓。 那家伙为了20张图片,会拍4000-8000张:o左右的图片,还很依赖摄影助手。这是写给偶们看的吗?  
不过,可以挣只眼闭只眼看,找些有用的字。


如果你用数码,4000~8000张照片,好像没有什么难度,对不?

摄影助手,咳,这个问题简单,这年头,除了我,谁还没有个女朋友。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虾 at 2004-2-13 17:01:
把七种武器也一一发上来把。
G2写完了吗?


整理之后的配图版,七种武器。

Flash: http://www.csuchen.org/photography/wiely/Doc/G2.pdf

[ Last edited by wiely on 2004-2-15 at 18:21 ]

TOP

在这里散步毒…………俺有点中了…………
[url=http://onevolution.blogone.net]虾米的蓝色空间[/url]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超级兔子 at 2004-2-19 04:06:
在这里散步毒…………俺有点中了…………


……G2是很好的机器,镜头也非常不错,Contax 1N才是正规毒品。

TOP

哈哈哈…………,还是被人给bia了吧!哈哈!
[url=http://onevolution.blogone.net]虾米的蓝色空间[/url]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超级兔子 at 2004-2-20 20:02:
哈哈哈…………,还是被人给bia了吧!哈哈!


虾哥说我我不敢说啥,虾嫂批评,更不敢说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