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黄金年代

新的一天,新的目的地,第三天我们前往古城锡耶纳(Siena)。锡耶纳也是托斯卡纳一个强大城邦,和佛罗伦萨长期以来是一时瑜亮,不断争夺地区老大的交椅,不幸最终落败,1557年沦为藩属,尽管如此其经济文化仍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锡耶纳也是一座山城,规模比阿西西要大得多。当我们在城边下车被身边日本旅游团所淹没时,抬头所见的只是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棕褐色古墙和平缓屋顶,唯有几座高塔突围而出,傲然地炫耀头角。沿着坡度陡峭的石板路进入城区,路边绵延不绝的高大古建筑有很多醒目的绿色百页木窗对抗骄阳。街道狭窄的所在,抬头只见一线天空,这时候阿西西的跨街飞拱又出现了,规模却变本加厉,甚至达到上下重叠好几层,此间结构加固的作用应该是超过美学功能的吧。在古街道的迷宫里转来转去,那些高塔的塔尖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一会儿在楼间出现,一会儿在拐角探头,让人全然失去方位感,开始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最终到达它们那边。
毕竟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当腿软气喘即将失去信心的时候,主教堂(Duomo di Siena)巨大的台基跃然出现在眼前。在登上一连串台阶之后就来到了教堂侧面广场,该教堂始建于十二世纪,十四世纪完工,本来为了与佛罗伦萨主教堂争锋,曾有过大幅扩建的计划,但是好事多磨始终未能实现,按照该野心勃勃的规划,现存教堂只不过是计划中建筑的一个横堂部分,占计划总体面积的区区六分之一,那样的一座巨型建筑如果真的落成的话,进入世界前三位应该不成问题。教堂西立面满是哥特式精细高浮雕和小尖塔,给人以强烈的升腾感,和圣十字教堂类似,底部的三道大门上品字形安置了三角形山墙立面,山墙上都有彩色马赛克圣像。立面整体采用洁白大理石,浑然一体的和谐,仿佛一个精致的牙雕作品,这是著名雕塑家乔万尼.皮萨诺(Giovanni Pisano)的作品。而大厅外墙上稀疏的开窗和大面积的墙面,以及侧面延伸的拱廊,却都是旧式巴西利卡的遗风,外墙上没有扶垛,中央的四聚穹窿和位于侧面的孤零零的高大方形钟楼也都不属于哥特式,总体上该建筑的风格相当混杂。外墙上的水平彩色大理石纹样是托斯卡那的地方特色,带有很浓的阿拉伯摩尔风味。
进入教堂之前,教授领我们去到广场另一侧的国立博物馆参观画家杜乔(Duccio Buoninsegna)的大型专题展。杜乔和马丁尼(Simone Martini)是所谓锡耶纳画派的代表画家,他们的创作年代和乔托相近,作品却不属于文艺复兴的范畴,其风格沿袭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绘画传统,强调平面性和精神性,追求的是一种富于装饰性的神性表现。展览中的多数展品都有拜占庭风格特色,首先题材单一,多为宗教圣像;其次形式刻板和风格化,几十幅各种规格的圣母子像几乎都是相同的姿势,形体平板神态僵硬,在结构和解剖上面也经常不准确,其背景多为平涂的华丽金地或蓝地,完全失去了空间感。抛弃多余细节,将创作和鉴赏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的虔诚悲悯情绪上面,从这种角度说这种风格具有一种崇尚唯心和抽象的趋向,比起后来的文艺复兴风格就生硬拘谨得多。展品中有一件木板上的基督殉难像,标牌上面说它是从我们那位萨利尼借来展出的,又是一个不小的惊讶。展览中还有皮萨诺父子的雕刻,老皮萨诺(Nicola Pisano)的作品有浓厚的古典主义色彩,形体结实饱满,富于动态和纪念碑性;小皮萨诺乔万尼(Giovanni Pisano)的风格则趋向柔和典雅,虽然不象其父的创作那样充满力度,但是构图更完整合理,并且富于绘画性和空间性。他们的作品属于晚期哥特雕刻,虽然已不再满足于公式化的束缚并开始认真观察和模拟自然,尝试赋予人物真实情感,可是总体上仍趋向强调类型而非个性,表现集体信仰而非个人心灵,其艺术感染力自然比不上后来的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
从博物馆里出来,教授接到了萨利尼先生的电话,他说前不久主教堂下面挖掘出一个神秘的地下室,其中发现不少古老的壁画,轰动一时。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但是他通过关系让我们可以去先睹为快。机不可失,我们调整了原来计划去到主教堂背面一处不起眼的偏门等待,一会儿有人来引我们进去,下了几道台阶经过一段甬道,便进入了一处约四五米高的昏暗宽阔空间,随处可见残破的墙壁、圆拱和圆柱,脚手架也比比皆是,显然清理发掘工作还没有结束。教授说,这是一座年代更早的主教堂的残迹,如今的主教堂就直接修建在其上面。墙面上还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许多壁画的片段,个别部分保存甚至相当完好,不但可见鲜艳的蓝色背景,人物的红绿服饰,金色头光,所表现的圣经故事和人物都可以容易地识别。专家推测这些壁画作于约1270年左右,因其典型的拜占庭特征,无怪乎有人大胆判断这就是杜乔的手笔。

Resize of Siena城市景观3.JPG (28.68 KB)

Resize of Siena城市景观3.JPG

Resize of Siena城市景观6.JPG (41.86 KB)

Resize of Siena城市景观6.JPG

Resize of Siena城市景观10.JPG (39.87 KB)

Resize of Siena城市景观10.JPG

Resize of Siena城市景观37.JPG (39.54 KB)

Resize of Siena城市景观37.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接着我们进入了主教堂,其内墙同样布满了斑马条纹,用以调和大柱的升腾势头,在拱廊顶和高侧窗之间探出一百七十二位历代教皇的头像,形成一条阴森森的饰带,下面更有三十六尊面目凶恶的皇帝胸像,昏暗中很有些诡异感;堂内地板由光润大理石铺就,装点有五十六面精美彩色大理石镶拼画,表现圣经故事、历史故事和美德寓言。中央穹顶六边形的内面歇在装饰有长老和预言家画像的柱廊构成的鼓座上面,穹顶内以凹格藻井区隔,其间装饰以大金星象征天穹,雕像和装饰上面更铺张随处贴金,整个中堂部分金光灿灿,贵不可言。
此间考察重点是北翼的皮廓洛米尼图书馆中的壁画,该图书馆是1492年主教弗朗西斯科.皮廓洛米尼(Francesco Piccolomini Todeschini,后来的教皇庇护三世)为在此保存其叔父教皇庇护二世(Pius II)的藏书所建的。画家平托瑞丘(Pinturicchio,原名 Bernardino di Betto)于1505至1508年间在其间绘制了描述庇护二世生平的连环壁画,画中表现了该教皇如何从一个出身寒微热爱学术的青年成长为外交官,之后被任命为锡耶纳主教以及最终被选为教皇的曲折经历。壁画一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晚期绘画的成熟技法,一方面也显露出画家独特的细腻风格,造型强调流畅曼妙的线条,有拉斐尔秀美笔法的遗风,设色和动态克制温文,其柔媚有余,力度不足,构图上面也显得散乱漫不经心,缺乏戏剧性和高潮。这是文艺复兴晚期艺术的通病,顶尖大师的后辈们很难找准自身位置,往往在崇拜模仿和标新立异两种路线中摇摆,其结果就是艺术水准无可奈何的下滑趋势。室内天顶的装饰壁画也令人印象深刻,在鲜艳夺目的金、红、绿色的背景上,充斥了富于想象力的动植物题材的繁复图案,望上去就像簇新的织锦一样华光逼人,也只有教皇的排场才支撑得起这样的奢华铺陈。
从教堂出来,我们顺山坡而下,两侧建筑相当气派,高大的宫堡间杂橱窗新颖的商店,各色新鲜水果直接陈列在路边,对视觉和味觉都是严重的诱惑。石板路完全沉浸在建筑阴影下,透出一种幽幽的蓝色,其间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经过一个路口时,不经意向边上一瞥,唉呀,好大一个惊喜,便迈不开步子,那感觉就好象一条玻璃缸里的鱼忽然被投到了大河中那样。眼前赫然出现一个极宽敞的广场,广场边上是雄伟的一派建筑,这就是城市的中心广场(Piazza del Campo,意思是旷野广场或者运动场广场)和公众宫(Palazzo Pubblico)了。这广场的形式很别致,表面呈圆弧状外高内低缓缓收拢,好像贝壳的内面一样。据考证此地在古罗马时代是沿山势而凿的一个露天剧场,上面是座席下面是舞台,所以才有这样的空间形势。站在广场上,之间四周建筑将其完全围合封闭,还真有些运动场的感觉。地面用红白两色的地砖铺出巨大的放射形图案,更加强了圆弧形的印象效果。当年在此经常举行大型赛马,由于其不规则的外形,赛手在转弯时经常人仰马翻,如今为了纪念当年的盛况,每年城市都举行两次模拟赛马节大肆庆祝。坐落在广场底部的公众宫以前是统辖者的宫邸,其形式和佛罗伦萨的旧公爵府很有几分神似,尤其是那座一百零二米的高挑望塔。建筑主体于1288年到1310年完成,呈品字形,顶上有雉堞,上部外墙都是红褐色砖,下部白色石灰石,上面排列清秀的哥特式尖拱窗,其立面和广场的形状相配合,有一个内凹的曲度。
公众宫现已改为市博物馆,我们走入其左手边高大的圆拱亭式华盖后,眼前出现一个四方的天井,内面墙上整齐布置着比例匀称的尖拱窗,举头则可见直插入蓝天的望塔塔尖。入馆后我们先去了阔大的球仪厅,参观画家西蒙尼.马提尼(Simone Martini)于1325年创作的巨幅壁画,画中表现圣母怀抱圣婴高坐宝座上,身边环侍众多天使和圣者,阶前跪拜着几位圣人和主教,向她奉献珍宝或者敬拜祷告。画面四周装饰以很宽的饰带,中间有许多圆框中的人像,这使得壁画乍看上去好像一幅巨大的壁毯一样。之后进到面积较小的和平厅中去鉴赏画家洛伦塞迪(Ambrogio Lorenzetti)于1337年到1339年间完成的著名寓言性壁画“好政府和坏政府”,在正对的两面墙上画家描绘了两幅截然相反的城市图景,在善政下人民生活幸福市井繁荣和在恶政之下悲鸿遍野流离失所的场面,其中的幸福都市中含有许多锡耶纳的标志性景观,其中对当时主政者颂扬奉承的意图昭然若揭。这两处绘画的年代都早于文艺复兴,其风格属于晚期哥特绘画,造型比较平板僵硬,人物和空间的客观再现都力不从心,其中使用金色和蓝色平涂背景的技法还含有明显的拜占庭风格影响,技法显得单薄古拙。不过在洛伦塞迪那里,已经开始尝试再现大尺度风景,虽然其中比例和景深的表现都掌握得很不成功,但毕竟属于意大利风景绘画可贵的最初尝试。
回到庄园时夜幕已经拉下,却在天际还留下极为绚烂的一片晚霞,将托斯卡纳的自然美抽象到了超现实的程度。没等车子停稳我就跳了下去,抓拍了几张此行最为得意的照片。晚餐中为了犒劳自己暗中加量,实在快哉快哉!

Resize of Siena中心广场42.JPG (38.94 KB)

Resize of Siena中心广场42.JPG

Resize of Siena主教堂.JPG (50.28 KB)

Resize of Siena主教堂.JPG

Resize of Siena公众宫51.JPG (34.05 KB)

Resize of Siena公众宫51.JPG

Resize of Siena主教堂皮廓洛米尼图书馆中壁画61.JPG (48.1 KB)

Resize of Siena主教堂皮廓洛米尼图书馆中壁画61.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百塔之城

第四天早餐不见教授,后来才发现他昨晚喝高了睡过头,他勉强起身后,埋怨我们没有去叫他,看他红头涨脑脚步踉跄的样子我们只能强忍笑意。这天前往小城圣吉米亚诺(San Gimignano),山路羊肠般迂曲,连从来不晕车的我都有些不适,忽然联想到意大利人热衷的赛车运动,也许就是在这样的路线上找到的灵感,而那法拉利的品质也大约因此而精益求精的吧。
圣吉米亚诺是一座中世纪景观保存完整的古城,给人的感觉比阿西西森严,比锡耶纳朴实。其外围城墙和其上厚重的棱堡都完好,高大坚实的城门正上方有跨楼,上面的哥特式连拱下开掷物口,当敌人攻城的时候,守军就从中倾倒熔化的沥青和铅水,如今抬头看那几个黑洞洞的孔眼,还是令人有些不寒而栗。入城的幽深街道用平整石板铺就,城内大型建筑物一般用石材,民居则多选砖材,色调总体以棕褐为主,建筑形式平实,追求实用随遇而安,结构上时见各种别出心裁的创新方案。街道迤逦上行,不一会经过另一重城门就登上一个中央有石雕喷泉的小广场,这就是城市中心了。教授酒已经醒了,即兴给我们上了一堂历史课,话说此城十二三世纪时虽只有数千居民,却分裂为许多敌对的族系社区,他们各自圈占水源,修建广场回廊作为活动中心,然后更在侧构筑高塔互相对峙监视。坚固的高塔又名族塔,其功能相当于戒备森严的小型堡垒,一旦族人遭到攻击就全体退入塔中坚守反击。各族间关系剑拔弩张,流血冲突乃家常便饭,这类占山为王彼此交恶的风气在中世纪意大利非常普遍,发生在维罗纳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也是以此为背景的。强烈的对抗过程中,城中陆续修建越来越多的族塔,为了争强好胜,各方都努力将自己的塔造得尽可能高大粗壮压倒他人,从而张扬宣示财富和威势,最后便造成了城内望塔林立,几近摩肩接踵的局面。其实这劲头和眼下世界各地争建最高楼的竞争大同小异,这似乎说明文明固然在进步,人类本性却毕竟难移。直到中世纪中后期,城市经济和市民社会兴起之后,在同一山头上面的对立社区才慢慢消除了界限,逐渐融合到统一的城市政治中。德语的城堡叫“Burg”,而市民叫“Bürger”,其中语源很明显的表现出城市的市民其实是从城堡中的堡民发展来的渊源。圣吉米亚诺城中先后共有七十二座族塔,现存完好的还有十五座,素有“百塔之城”之称,更名列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行走城中,感觉像是漫步于中世纪的芝加哥和浦东,穿街过巷的时候,无法不一再与这些拔地而起数十米高的傲然巨物迎面邂逅,仰望中遥想当年那些执拗的族人为此付出的巨大艰辛努力,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族塔的造型简洁,一般都是细长立方体,上面开圆拱窗,风格属于粗糙厚重的罗曼式建筑。
中心小广场旁连通另一个广场,这里坐落着市政厅和圣玛丽亚.阿苏塔主教堂(Collegiata di S. Maria Assunta),该堂建于十二世纪,是一座外观朴素的罗曼式巴西利卡教堂,其内壁满是壁画,多是锡耶纳和佛罗伦萨的画家的作品,表现了从创世纪开始的新旧约故事,虽非出自名家手笔,但保存相当完好,色彩鲜明。在侧堂的圣菲娜小礼拜堂(cappella di Santa Fina)中有琪兰达约于1473至1475年创作的表现城市守护圣者圣菲娜生平的壁画。圣菲娜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女孩,生于1238年,十岁的时候患病全身瘫痪,但是她并不叫苦抱怨,只是终日祈祷并效仿耶稣受难的形式选择了一块橡木板做床榻苦修,不久她父母也双双去世,只有一位保姆来照料她,因为长时间在木板上僵卧,她的皮肉和木板粘连在一起,还经常被老鼠和虫子啃食。这样受了五年的非人痛苦之后,1253年三月七日圣人葛瑞格向她显圣将她从苦难中解脱,在姑娘死时,从已经和她的身体无法分离的木板上面忽然绽放出紫罗兰花朵。琪兰达约创作的这套壁画规模较小,只有三部分,一道墙上描绘了躺在木板上双手合十的圣菲娜,身旁是她的保姆和保姆的女儿,在室内半空中出现了圣葛瑞格的影像,圣人用祝福的手势给与姑娘最后的解脱;对面墙上画的是圣菲娜的葬礼,她的遗体被移到了教堂中,周围僧侣在为她祷告,这时候发生了三件奇迹,教堂的钟自动敲响,保姆的手疾忽然自愈,盲孩子也重见光明;天顶上画了四福音使徒。虽然这几幅画的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大师的功力在其中却没有丝毫含糊,人物造型和环境再现都达到了高度写实,空间感令人信服,色彩鲜明响亮。这组壁画也归我讲解,这回能完整地讲下来,自我感觉很不错。圣菲娜的故事在今天的多数人眼中应该都会显得异常残忍,但是在中世纪的理解中,她纯净无辜的经历却体现了一种完美的忍耐顺从、卑微虔诚的人格,并为当时的宗教界和统治者共同宣扬推广,至于其中的用心则是不言而喻的了。
之后我们开始自由活动,我一个人在城市里面漫无目的地闲逛,沿着城墙根时而攀援时而下行,一个多小时围着旧城走了一整圈,感觉如果在山脚下仰望那些摩天楼一样的族塔,效果是显得分外雄伟。游客较少的偏僻角落在我眼中格外可爱,看静静的暖阳停在古朴的拱洞拱门上面,在一叠叠细腻的光影层次中,时间好像在千年和今日中融合凝固,令人心中浮涌莫名的感动。也许真是缘法使然吧,兴之所至的漫步中,命运将我带到了圣菲娜故居门前,在简朴的木门边上有一块造型秀丽的陶牌,上有圣菲娜的生辰和忌日,中央则画着圣菲娜乘云飞上天国,天使在旁边为她手托着那块木板,背景中是圣吉米亚诺的市景。我虽然自己并不太相信云上真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天国,但是确实怜悯这姑娘的悲苦,也诚心希望她在身后果然实现了远离痛苦的终极解脱。圣吉米亚诺的地方特产有彩陶、皮具和木器等,城中有繁华的商业区,因为旅游者众多,生意兴旺。其特产在造型和品质上都有独到的特色,很多纪念品设计得非常可爱,其中尤其常见的是一种匹诺曹造型的拉线木偶,一旦扯动下面的棉线,长鼻子的木偶就手舞足蹈相当滑稽。
晚饭一同就坐的有萨利尼的比他自己还年轻的丈母娘,看他们神态自若的样子,我们当然不敢觉得有何不妥。这一餐有比萨饼,意大利本地的比萨饼比在德国的要薄,口感更绵软丝毫不干硬,因为选用了橄榄油和新鲜的西红柿酱,味道清香可口;其余还有土豆泥、菠菜泥做的蛋糕、烧鸡肉以及火腿卷等,菜式新奇,口味出色,尽情享受间,我忽然想到过两天就不得不和这些美食告别了,又不禁黯然神伤。
萨利尼在庄园中设置了一间私家小教堂,里面悬挂耶稣受难像,设置了石祭坛。这天晚上教堂中灯烛通明门户大开,据说是为了驱除满月下活跃的妖魔。这强化措施反叫人感到有些心里发毛,第一次觉得大宅子在惨白的月华中有些阴森森的味道,孤身在空荡荡的大屋里面竟会觉得心神不定,跑到主人为我们准备的活动室里,发现同学们居然几乎都在里面打乒乓球。远远的树丛中不时传来几声低哑的猫头鹰叫声,我们面面相觑,强笑着安慰自己说不怕不怕。

Resize of San Gimignano城市景观33.JPG (33.81 KB)

Resize of San Gimignano城市景观33.JPG

Resize of San Gimignano族塔27.JPG (26.34 KB)

Resize of San Gimignano族塔27.JPG

Resize of San Gimignano圣菲娜故居门牌20.JPG (50.49 KB)

Resize of San Gimignano圣菲娜故居门牌20.JPG

Resize of San Gimignano族塔29.JPG (42.12 KB)

Resize of San Gimignano族塔29.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末日审判和圣体遗物

最后一天的考察先取道山城奥维延托(Orvieto),奥维延托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公元前古罗马势力兴起之前,这里就已经有埃特鲁斯坎人修建的城市了。说山城也是名符其实,其城址是一巨大的凝灰岩台地,三面都是刀削斧砍般的笔直峭壁,仅一面有坡路通入城中,乃易守难攻的天险。这里曾是教皇行辕,1527年当罗马遭掠时,教皇克莱门特七世(Clement VII)曾避难于此,他为城市留下了一件大礼,即如今的旅游胜地圣帕特里克井(St. Patrick Well)。为保证城市被围困时有充足水源,教皇下令在山岩上开凿了这口深达六十二米的水井,该井非常宽阔,在岩石井壁内更开凿出两道螺旋形的阶梯,在井壁上开一系列圆拱窗为阶梯取光,人们可以赶着毛驴一直走到井底取水。这在五百年前是一件浩大的惊人工程,充分体现了人定胜天的精神。
我们乘车爬上蜿蜒陡斜的坡道来到城门前,进入城墙后,路面渐渐变得平缓,市内景观和圣吉米亚诺有几分仿佛,古建筑之间偶尔也能见到高大的族塔。三弯两转之后奥维延托的主教堂(Duomo di Orvieto)出现眼前,该教堂(Duomo di Orvieto)始建于十三世纪末,其华丽的西立面于十七世纪完成,虽没有锡耶纳主教堂那么华丽,但布局结构更清晰,拱门上相同的三个山形墙面是典型的“假构面”,其外形和后面的建筑结构无关,仿佛是个虚张声势的广告牌。其内部是罗曼式的,屋顶上有裸露的木梁架,圆柱支撑圆拱廊,高侧窗面积很小,圆花窗也很朴素。外墙上是有地方特色的斑马纹大理石饰带,并有间隔出现的半圆形外凸龛,在结构上能起到类似扶壁的强化作用。我们正赶上了外墙维修,脚手架将立面遮个严严实实难以看出其本来面貌,但是从大门两侧表现人类世系和末日审判的精美大理石浮雕上,已经可以大致推想出其原有的富华瑰丽。   
教堂中显得空旷,寥落地有几座出色的大理石雕像和一座大型哥特式洗礼盆,它们都是用上等的雪花大理石雕凿,质地细腻。此间考察的要点是侧面礼拜堂中画家卢卡.西格诺瑞利(Luca Signorelli)于1499年至1506年完成的末日审判题材的大型壁画。壁画的主体位于拱顶和墙上饰带之间的四块圆拱形墙面中,表现了非基督徒的恶行,世界末日天使吹响了号角死者枯骨重生,人类被天使裁判,善者被引入天堂享受极乐,恶者被打入地狱遭受永罚的四个场景。其画面充斥匀称健壮的裸体形象,动态强烈细节丰富,远观好像是肉体的洪流一般,充满了戏剧性的力感。西格诺瑞利将自己和画家安吉里科的形象也放入了画中,在被打入地狱的人像中,一个被魔鬼驼起在空中飞翔的裸妇据说便是画家不忠的妻子,个中原因不言自明。西格诺瑞利是十六世纪初期的主要文艺复兴画家,他笔下肌肉发达的壮硕人体和其中蕴含的强烈生命力强烈影响了后来的米开朗基罗,通常认为米氏在西斯廷礼拜堂中的伟大的末日审判壁画就是以西格诺瑞利这里的创作为蓝本的。
正对面的礼拜堂里面则珍藏有两件镇堂之宝,即所谓的“圣体遗物”。话说1263年在波希纳(Bolsena)的圣克里斯蒂娜教堂中来了一位波希米亚的游方僧,当他参加授圣餐仪式时对基督血肉化身于圣餐饼中的理论发生了怀疑,忽然间他手中的圣餐饼渗出血来,浸湿了他身披法衣,游方僧深为震惊,认为这是基督显灵教化开导于他,于是伏地忏悔。这奇迹传到了教皇耳中,他令人将浸血的圣餐饼和法衣两件宝物取来奥维延托,并且下令修建教堂加以保藏,这就是奥维延托主教堂的来历。在礼拜堂中我看到了这两件“圣体遗物”,都被保藏在纯金打造的圣体龛中,光彩夺目的圣体龛上面布满了精细雕刻和各种珍宝,而其中的遗物却影影绰绰看不真切。尽管如此,一会儿功夫就有好几个参观者来到宝物前,毕恭毕敬翻身拜倒,叩头祈福,一点也不含糊。
教堂旁的广场边上有一座低矮的钟楼,楼顶竖立一座铜钟,旁边立有一青铜人像,到了整点就用手中的大锤敲钟报时。奥维延托城市虽小,却有好几所大型的宫堡,都是当年为了接待教皇设置的,除此之外还有多间教堂和修道院,宗教气息非常浓厚。

Orvieto 圣帕特里克井.jpg (51.86 KB)

Orvieto 圣帕特里克井.jpg

Orvieto主教堂.jpg (67.47 KB)

Orvieto主教堂.jpg

Resize of Orvieto圣体遗物12.JPG (26.51 KB)

Resize of Orvieto圣体遗物12.JPG

Resize of Orvieto西格诺瑞利壁画16.JPG (41.76 KB)

Resize of Orvieto西格诺瑞利壁画16.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下一站前往大橄榄山修道院(Abbadia di Monte Oliveto Maggiore),途中我用心端详托斯卡纳的风景。像多数开发较早的地区一样,这里的植被较稀薄,高大茂密的原生树林很少,多数都是丛丛簇簇的次生林和灌木,草地也稀稀拉拉的,远没有阿尔卑斯的那么精神,色调是一种干巴巴的黄绿色;也像多数人类文明策源地一样,这里的农地开发得太过充分,地力消耗得相当严重,夏收后翻耕过的土地晒得干透了,大片大片好像荒漠一样的灰白。不过在视觉上却不显得荒凉,田地被稀疏的草地、小灌木和篱笆分隔成几何形的片断,似乎响应某种音乐的节奏,而在丘顶和坡脊上更总有几株枝叶萧疏造型奇特的树木,一下子就活跃了风景,有点睛的效果。教授见到此景,也不禁感叹当地人有天生的美学品鉴的本能。之外不断出现的造型各异的城堡、别墅和农庄更为这风景带来了历史厚重感,托斯卡纳风景之美中人文因素超越了自然成分,而纯自然中也大有一种苍凉空廓之美。
那所十四世纪由锡耶纳贵族创建的天主教本笃会修道院坐落在一偏辟山坡上的浓密柏树林中,和旁边的荒瘠景色相对照简直就像是一块绿洲。该院占地很大,规模和地位都在意大利列于前位,从城堡式的入口进去,经过很长的一段铺满鹅卵石的下坡道才能到达十五世纪修建的教堂,教堂回廊中有卢卡.西格诺瑞利和所多玛(Sodoma)1495年开始绘制的表现本笃会创始人圣本尼迪克(San Benedikt)生平的连环壁画,画中人物都是真人大小,造型动态相当写实,技法中规中矩,但是明显缺乏奥维延托画作中的那种洋溢的激情和戏剧性冲击力,所以多少流于平淡。如今还生活在修院中的僧侣们自己制造橄榄油和草药,还酿酒,其产品在院门边的商店中都有销售,此外院内还有一处重要的修复古籍和手稿的作坊。

Resize of Monte Oliveto Maggiore回廊壁画7.JPG (42.43 KB)

Resize of Monte Oliveto Maggiore回廊壁画7.JPG

Resize of Monte Oliveto Maggiore回廊壁画考察师生8.JPG (29.8 KB)

Resize of Monte Oliveto Maggiore回廊壁画考察师生8.JPG

Resize of Monte Oliveto Maggiore教堂9.JPG (23.01 KB)

Resize of Monte Oliveto Maggiore教堂9.JPG

Resize of Monte Oliveto Maggiore正门4.JPG (43.22 KB)

Resize of Monte Oliveto Maggiore正门4.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支持.好文章.
雨后的夜真的很凉爽啊~~~
祝大家都有个晴朗的明天!

TOP

原帖由 MY 于 2006-6-6 19:05 发表
好多东西都好专业阿,看不太懂了开始。不过还是爱看。
做个书签tongue.gif

有哪些不明白的?尽管问么?santasmile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古堡夜宴

回到庄园后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萨利尼要在私家古堡里面为我们举行送行宴。匆忙梳洗后重新上车,萨利尼已经等在门口了,只见他跳上一辆小得像一个柜子的破旧两厢菲亚特给我们引路,里面除了方向盘、手挡和座位之外真就几乎什么都没有了,看这位大富豪潇洒自如地坐在这样的车子里面,令我对财富的意义不禁开始了新的思考。
从庄园那边就可以远远望到天际线上那座名叫高卢城堡(Castello Grancia Gallico)的古堡,它一早就已在我的镜头中成为非常棒的景观。这是一座外形简洁的小型战堡,长方形的平面,四角各有一座方形望塔伺立,北墙中央还有第五座塔加强,威风凛凛。塔间是有雉牒的高墙,四墙围合一个天井,南侧是堡内的主体楼厅,上下三层。经过厚重的堡门进来,内墙上插了很多的中世纪旗帜,上面各色的盾徽和族徽流露出赫然杀气。登上楼梯进入建筑内部,里面的多数房间都被主人改作了私人博物馆,藏品数量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品级相当高,乍看上去仿佛属于家居般的陈设,其实都是数百年前的古物,令人敬而远之。每个房间都有一定主题,如古罗马的彩陶器、中世纪的木雕和绘画、中世纪家具、用具和居室等等,参观中看到墙上有一张纸条,原来这里的那幅画就是被借到锡耶纳去展出的。走了一转后,令我最为倾倒的还是主人的书房,里面有红丝绒沙发、古木书架书桌,陈设的圣哲木雕和古陶都是真正古董,其中的古色书香真是羡煞人了。
萨利尼意犹未尽,又带我们去他另一处刚整修好的别墅去参观。该别墅位于距城堡数公里的一个小山上,彼此可以遥望,其建筑带有一环完整的拱廊,充满了乡间逸趣。萨利尼引我们进入室内,解说是如何用砖石替换原来封土而成的墙面,屋旁的水井则是用来收集雨水等等细节。而这处产业真正奢侈的地方却是屋后的一个硕大游泳池,其池底漆成海水的碧蓝,望上去就让人心中凉爽。在这干燥地区维持这样一个开支巨大的设施,开小破车的富翁毕竟还是有自己的特殊喜好的。

Resize of Gallico城堡外景3.JPG (33.94 KB)

Resize of Gallico城堡外景3.JPG

Resize of Gallico有游泳池的山顶别墅11.JPG (17.76 KB)

Resize of Gallico有游泳池的山顶别墅11.JPG

Resize of Gallico城堡内书房5.JPG (31.3 KB)

Resize of Gallico城堡内书房5.JPG

Resize of Gallico城堡内博物馆6.JPG (34.39 KB)

Resize of Gallico城堡内博物馆6.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回到城堡中,晚宴揭开了帷幕。此前我们暗访过厨房,看到炉火上正在缓缓转动的一只油光可鉴的烤全羊,对这一餐的期望值于是被赫然提到了顶点。主客在铺了洁白桌布的长桌周围落座,侍女为我们摆上仿照古彩陶纹样形式复制的盘碟,大把的刀叉中更有几样仿古的黑铁器具,其中的厚背铁刀异常尖锐沉重,看上去怎么都是一件凶器。开宴后菜肴流水般地上来,很快自己就分不清东西南北,只剩下咀嚼和傻笑。菜样中有曾经见过的乳酪面包肉丸、比萨饼、腊扎尼亚和开胃火腿面包等,新颖的则有蘑菇烩面和作为主菜的入口即化的烤羊了,之后有烤腌猪脯、烤西红柿、烤土豆和烤洋葱,蔬菜色拉,最后是干酪,餐后的甜点是巧克力布丁和提拉米苏咖啡蛋糕。上桌的每一样东西我都没有放过,边上人见识到我的战斗力后不禁都惊为天人。主客经过这几天的相处后,彼此都熟悉放松了许多,这晚宴的气氛是一行中最活跃最欢快的。餐后主人送给我们每人一件专门订做的手绘彩陶盘作为纪念,上面画了德国国旗、锡耶纳市旗和橄榄枝,用意大利文记录了我们此行的日期。我们拿着礼物爱不释手,衷心感谢主人的深情厚谊。回到庄园后同学们都无意就寝,在一起感慨说若有一天时间休整,在庄园里好好体会一下乡间归隐生活就好了。其中乐不思蜀的潜台词最终还是没人说破,点破了的话,留恋和惆怅也许就会一泄如注不可收拾了。

Resize of Gallico烤全羊16.JPG (32.54 KB)

Resize of Gallico烤全羊16.JPG

Resize of Gallico城堡晚宴26.JPG (35.79 KB)

Resize of Gallico城堡晚宴26.JPG

Resize of Gallico城堡晚宴仿古餐具21.JPG (41.67 KB)

Resize of Gallico城堡晚宴仿古餐具21.JPG

Resize of Gallico城堡晚宴美食20.JPG (37.47 KB)

Resize of Gallico城堡晚宴美食20.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尾声

十月十一日早饭后心情沉重地打点了行装。临别前,萨利尼夫妇出来送行,那小狗也跟出来在我们腿边用力摩擦,老头儿乐呵呵地和我们再次一一握手,祝福我们一路顺风,眼前的他不再是殷勤的老管家,也不再是高傲的大富豪,却已成为我们亲近的好朋友。当车子发动,我们一起转身向他们用力挥手道别的时候,心里猛然涌上一种依依不舍的伤感。的确,一旦你在不知不觉间恋上了这方土地这方人物,你和托斯卡纳之间从此就会牵缠起一股终生割舍不断的脉脉情缘。


2006年4月10日  德国波鸿

Montecalvoli52.JPG (61.4 KB)

Montecalvoli52.JPG

Montecalvoli56.JPG (56.28 KB)

Montecalvoli56.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晚霞城堡57.JPG (9.49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晚霞城堡57.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