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熙东:换个思维换个活法--中青小将启示录

中国青年队壮别了世青杯,没有悲哀,只有遗憾;没有窝囊,只觉可惜。假如克劳琛早10分钟换上董方卓,用他在门前强大的冲击力去减缓对方的攻势;假如规则没有改变,对方第2个进球就可能无效;假如90分钟时陈涛被对方放倒在禁区线上,裁判给了任意球……

  假设仅仅是假设,现实是无法更改的。不如认真研读一下比赛的过程,您就会发现,中青队输给德国队不是偶然的,也不能全怪命运。而是输在中、德两国足球底蕴的差距上,它表现在对规则的理解上,贯彻战术纪律的一秒钟也不松懈的坚决上,以及比赛经验和身体条件上。把心思放到这个层面上,您就不会为一场输赢想不开而生气。的确,中国足球是该换个活法,换个思维了。

  伟大的转折

  从比赛的结果来看,本届中青队与上届中青队一样,都是止步于16强。但仔细研读过程,二者就有了本质的不同。本届中青队在荷兰世青杯上的表现,给人印象最深的转变是“解放了”。在赛场上他们那奔放的身影、挑战的欲望、张扬的个性、即兴的发挥,表明了他们是一群自由的、快乐的、富于主动精神的年轻人。而不是过去那种被人牵线于手中的木偶,只能呆板、机械地完成简单套路的重复。

  正是因为挣脱了枷锁、解放了身心,中青小将们对竞技足球的理解也顿开茅塞。在场上传跑自如了,接应点多了,进退有序了,攻防转换节奏快了,敢拿球、敢做动作,创造力丰富了,果断多了,犹豫少了。不像过去,球到自己脚下,就像怕被蜇着似的,赶快传给别人。

  对土耳其一战,谭望嵩的一抹跟着弧线兜射远角;赵旭日26米开外一记惊世骇俗的世界波。

  对乌克兰一战,朱挺接蒿俊闵传中凌空扫射;崔鹏最后时刻无声手枪般插上一顶,以及对巴拿马队卢琳那一脚气死贝克汉姆的任意球,若不是平和的心态和即兴的发挥是不可能完成的。小伙子们也因解放了、发挥了、成功了,而从心底里感到:“我能”。于是因解放而发挥,因成功而自信,因自信而从容。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使他们面对任何对手都一如既往,没有以往中国足球的大起大伏,只有快乐的享受和给中国足球带来的鼓舞与希望。

  就说2∶3败给德国的那场八分之一决赛,面对7人身高在1.9米的德国队,中青队毫不畏惧,依然以我为主,激情四射地把握着自己。他们迅速进入角色,两度领先,又被对方两次扳平,虽暴露出了经验上的不足,但却没有丝毫的气馁。谭望嵩一次传球失误,险些造成对手单刀破门,他立即歉疚地举手认错,队友却挥手让他忘掉过去继续比赛。

  比赛将近结束时,双方各有一个下底传中,中路包抄头球攻门,依然是中青队先创造了机会,只不过陈涛的头球被对方门将扑出,而对方的头球却攻破了杨程的球门,假如对方这次下底早发生20分钟,一定会有中青队员去堵截,但他们拼了近90分钟,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了。我们还能责备他们吗?

  这是足球底蕴的胜利,是先天身体条件的胜利。以往,中国的各级国家队,在德国队这样强大的冲击面前,能坚守半场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中青队能与之酣斗90分钟,平分秋色,本身就是长足的进步了。除开底蕴、传统与先天条件的差异,德国队一向以纪律严明,坚韧不拔著称于世。而中青队与之相比,执行战术纪律的坚决,坚韧不拔的意志丝毫不逊于对手。赛后冯潇霆安慰队友,比赛中从来没有埋怨,大家齐心协力的团结,也是空前的。这与女足输给德国队0∶8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德国足球已走出低谷,正在走上坡路。为了验证,我特意坚持看了联合会杯德国队对阿根廷一战,双方打成了2∶2平,极其艰苦,所不同的是德国人两度领先,被阿根廷人两次扳平。而最后之所以双方再无建树,阿根廷人是用经验和技术优势迟滞了对手,而德国人是用身体和意志退守半场保住了平局。

  在德国队面前,阿根廷人尚且如此,那么,技术、经验、底蕴均不及阿根廷人的中青小将,能打成这样,连德国人及欧洲评论界都认为双方势均力敌,没有失败者。我们只能祝贺中青小将,他们心理的稳定,坚强的团结,战术的成熟,超水平的发挥,这是中国足球多年来难得的质的进步,他们为中国足球带来的是一次伟大的转折,我们这样评价他们是毫不夸张的。换句话说,谁认识不到这一层面,便是愚蠢的。

  真实的谎言

  中国足球有多少真实的谎言,中国足球环境有多么恶劣,中国足协乃至总局领导对足球的认识与管理有多么原始和无知,中国足球的选材与竞训体制是多么系统地反科学,这一切,外人是无法想像的。

  带领中青队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的德国老头克劳琛,除了享受了弟子们三场比赛的胜利之外,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不是被中方教练打小报告于前的屈辱,就是面临世青赛结束被解职于后的威胁。

  说克劳琛训练随意,爱忘事,每天训练内容事先从不与中方教练商量。

  说克劳琛不重视体能训练,说好了请一位体能教练至今也没到位,使中青队体能储备有问题。

  崔大林说,中国女排每天训练7小时,我就不信足球队员那么娇气,训练时间长了就不行。(上接A1版)

  足协领导带着你有毛病的先入为主去了德国,每天撇开克劳琛开无数的会,一开会克劳琛就得MY GOOD。

  在比赛时替补席上永远没有主教练的位子,克劳琛得站在替补席外指挥战斗。而与球队无关的团长、官员却堂而皇之地坐在替补席上。我们得问问这个官员,你们家有老人吗?在家就这样你坐着,让你爹站着?!

  克劳琛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但他带领、指挥的中青队三战连捷,踢出了很高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至此,总局和足协的官员们才说出几句言不由衷的话。

  崔大林说:“克劳琛有东西,他的指教能力和水平符合国奥队未来发展的需要。”他对克劳琛带的一堂训练课也评价颇高。但您前边说的那些话就忘了吗?既然您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检验,否定了那些打小报告排斥克劳琛的人,你就该严厉地斥责他们,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您又做了吗?

  杨一民在不服克老头不行的前提下,还要为自己辩解,说什么:“自己的意图不能让学生理解,责任当然还是老师的。”

  上述种种不一而足。欧洲职业足球水平比我们高,是因为欧洲职业教练水平高,高就高在对人才的认识眼毒,训练手段丰富,训练方法科学,指挥比赛针对性强。这些克劳琛都做到了,因为他是欧洲的职业教练。既然如此,他的训练方法一定与中国教练不同,如果一样的话,我们还学人家什么?你不理解,你没见过,就该好好研读人家,长自己的见识和学问。不懂就赖人家,动不动就打小报告,并据此排斥人家,在队员面前贬损人家的威信,这算干什么?

  我在阿森纳、南安普敦考察过半个月,日常训练主教练根本很少到场,布置下去由助理教练各司其职带着队员练。人家从未发生过矛盾,助理教练也从未埋怨过主教练事先不与之沟通。人家就是这样的程序。中方教练的那些非议实际上是少见多怪,可见中国足球至今还没摆正位置,还不肯承认自己无知,还怕自己派不上用场丢了饭碗。说人家克劳琛训练不系统,是因为中国足球存在着反科学的系统。

  当中国足协改组之后,总局提出一切以奥运为中心。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组建大国家队的方案,把国青、国少、国家队一锅烩,来个大拖拉斯,为了中国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时确保小组出线进入前8。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中国足球就是这样,领导官越大越可以下命令。比如,这次国青征战荷兰,命令就下达了,小组必须出线,进八强算完成任务。竞技比赛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您命令的了自己,还命令的了别人吗?中国足球不景气,急功近利,想好成绩,这都可以理解。但有句古话说得好: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利器?就是要在培养青少年上下功夫。下定决心,否定自己,学习先进。只有这样,逐年积累才会水到渠成。像这次国青队这样不断地实现质的飞跃,中国足球就会有出彩的一天。

  遗憾的是,中国足球的决策人只注重成绩,不研究过程;只注重经验,不学习科学。于是在他们命令下的利其器,就是严管加苦练。二百天不放假,一个队11名教练,无根据的大运动量。开会、管治、训练永远地重复;宿舍、球场、健身房固定的内容。这样的利器方式,当然不可能善其事。

  不是克劳琛的意图让学生弄不懂。中青小将们早就懂了,而且随着实践的检验,他们心服口服,心领神会,所以才有了世青赛上的可喜的变化。真正不懂克劳琛意图的不是学生,是官儿。他们在事实面前也弄懂了,但并不服气,在他们心里的标尺是局领导和足协领导的指令。

  该换个思维了,只有领导或说有决策权的官儿们换了思维,中国足球才会换个活法。

  卧虎藏龙

  中青小将胜利结束了在世青杯上的使命。希望我们的总局、足协、教练、媒体以至球迷,不要因未进八强便一风吹地非议他们。要沉下心来研讨一下中青队的变化:包括心理上、战术上、纪律上、技术上、作风上、意志品质上综合的变化。保护他们的变化,肯定他们的进步,巩固他们的成果,汲取克劳琛和欧洲足球带给我们的营养。这样才可能否定自己的伪科学,不科学的东西,才不至于使这好不容易得来的质的变化再变回去。

  中国足协现在既有了克莱枫丹的训练营,又有了德国的训练营;既然有了雅凯,又有了克劳琛。这是好事,千万别把法、德对中国足球那点意思办成不好意思。把这支中青队交给雅凯,再让克劳琛挑一批孩子从头开始,这是下策。一是克劳琛和孩子们别扭,好容易理解了教练的意图,入了道了,非拆开干嘛,交给雅凯重头适应,这不是耽误工夫吗?经过大战实践,这批孩子再适应德国足球,肯定会比过去领会得更快,成效更好。

  让雅凯再去中国挑一批队员,别认为中国足协挑过几遍了,没好孩子了,说不定雅凯挑的人中国教练根本不能理解。因为从选材到训练,中国都是学生,不是专家,千万别固执己见。

  该留在德国的留在德国,该去法国的再去一批,朱指导再练一批,在未来一千多天的时间里,积蓄力量,藏龙卧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有什么不好?非把事儿弄别扭了,对中国足球有什么好处?

  尾 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发现,1985年这批孩子,生就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认识足球就是欧洲五大联赛,中国的职业联赛,他们形成的观念别人是改不了的。他们了解的先进足球的竞训方法、理念,与我们总局、足协领导的观念格格不入,根本改变不了他们。双方之间隔着的不是代沟,而是爷孙沟。

  而再往后的苗子们,观念冲突就更大,这也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对这批中青队员造不成多大影响的原因。也正因为此,中青队才得以自我解脱,放飞精神,踢出漂亮球来。

  如此看来,真正该脱胎换骨改变自己的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因为你那套陈旧的东西被孩子淘汰是进步;而孩子们被你淘汰则是时代的悲哀。

  如果说,教练员的责任是善于发现球员的企图,那么领导的责任就该是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

  所以,总局、足协领导能认识到他们对当代足球的认识,是被中青队启蒙了,那便是中国足球之大兴。改变思维、换个活法,中国足球才有出路——这,便是中青小将给中国足球的启示。

我们的中青 ,我们的骄傲 。

我们的联赛 , 我们的悲哀 !

联赛水平上不去, 这群孩子还是要被废了 !!

张效瑞就是例子 , 中国足球 ,毁人不倦阿!!!

TOP